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6083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属于电源电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过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相连,用于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为电池充电,其中,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有检测脚、保护解除脚和控制脚,所述检测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控制脚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及电池管理模块的充电开关,保护解除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电路简单,安全可靠,响应速度快。速度快。速度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小型光伏储能市场非常火爆,这种储能产品包含光伏板、MPPT充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储能电池及用电设备。这类产品主要是解决无电网地区家庭的用电需求,它的电池安全是产品的重中之重。其中电池充电过压是导致电池鼓包损坏甚至起火的主要原因,所以对于充电管理是需要多种保护措施,以便在部分电路失效的情况下,也能有其他保护,最终保证电池安全。一般的电池过压保护是MCU通过电压采样,检测Vbat超出正常电压范围,再通过软件控制IO口,关闭充电。但软件的响应速度很慢,而且软件有可能死机,所以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
[0004]本技术包括充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和过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相连,用于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为电池充电,其中,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有检测脚、保护解除脚和控制脚,所述检测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控制脚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及电池管理模块的充电开关,保护解除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0005]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自锁单元、限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检测脚相连,输出端与自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自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分压单元与保护解除脚相连,所述自锁单元通过所述限流单元分别与电源和控制脚相连。
[0006]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均为两个串联的采样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一端接检测脚,另一端接地,第二分压单元的一端接自锁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电源。
[0007]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限流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限流电阻R6、R5,所述限流单元的一端接自锁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电源,其中,电阻R6靠近自锁单元的输出端设置,控制脚接电阻R6和电阻R5之间。
[0008]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电阻R6和电阻R5的阻值的比值小于1/10。
[0009]本技术作进一步改进,所述自锁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NPN型三极管Q2,其中,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分压单元的一端、限流单元的的一端相连,控制脚接限流单元两个电阻之间,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接,并接第一分压单元两个电阻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输入端接第二分压单元的两个电阻之间,并与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压保护模块的保护,能够实时检测充电电压,当经过充电模块之后的电池充电电压超出阈值,所述过压保护模块的硬件电路将会直接控制关断充电模块,同时切断电池管理模块上、控制给电池充电的充电MOS开关管,从而达到保证电池充电安全的目的,电路简单,安全可靠,响应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过压保护模块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本技术的目的是采用光伏板给电池供电时,检测经过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充电模块之后的电池充电电压,如果超出阈值,将会关断MPPT充电模块的电压输出,同时切断BMS的充电MOS,切断储能电池的充电路径,从而达到保证电池充电安全的目的。
[0015]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例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在充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的基础上,设置了过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相连,用于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为电池充电,其中,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有检测脚V_CHARGE、保护解除脚MCU_CONTROL和控制脚SWITCH_OFF,所述检测脚V_CHARGE与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控制脚SWITCH_OFF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及电池管理模块的充电开关,保护解除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端相连。
[0016]如图2所示,本例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自锁单元、限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检测脚相连,输出端与自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自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分压单元与保护解除脚相连,所述自锁单元通过所述限流单元分别与电源和控制脚相连。
[0017]本例第一分压单元为串联的采样电阻R1和R2,本例第二分压单元为串联的采样电阻R3和R4,其中,所述采样电阻R1的另一端接检测脚,采样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二分压单元的采样电阻R3的另一端接自锁单元的输出端,采样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源VCC33。
[0018]本例限流单元包括两个串联的限流电阻R6、R5,所述限流单元的一端接自锁单元的输出端,另一端接电源,其中,电阻R6靠近自锁单元的输出端设置,控制脚接电阻R6和电阻R5之间。
[0019]本例自锁单元包括PNP型三极管Q1和NPN型三极管Q2,其中,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与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采样电阻R3的一端、限流电阻R6的的一端相连,控制脚SWITCH_OFF接两个限流电阻R6、R5之间,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相接,并接第一分压单元两个电阻之间,所述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输入端接第二分压单元的两个电阻之间,并与所述PNP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
[002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
[0021]V_CHARGE即MPPT充电模块的输出电压,当V_CHARGE超出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时,经过采样电阻R1、R2分压,本例设置V
R2
大于0.7V,三极管Q2将导通,三极管Q1的基极会被拉到低,三极管Q1也导通,V
MCU_CONTROL
电压等于0.7V左右,电池管理模块的MCU检测是低电平,由
于三极管Q1导通,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会稳定在V
MCU_CONTROL
电压,这时,无论V_CHARGE是多少,三极管Q2都处于导通状态,完成自锁。
[0022]另外R6作为限流电阻,设定R6与R5的比值小于1/10,当三极管Q1的基极为低时,V
SWITCH_OFF
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通过高低电平的转换,切断MPPT充电模块的输出以及BMS的充电MOS,保证电池充电安全。
[0023]自锁状态可以通过保护解除脚MCU_CONTROL解除,当它置低电平时自锁解除,保护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2受V_CHARGE控制,如果V_CHARG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包括充电模块、电池管理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压保护模块,其中,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端与电池管理模块输入端相连,用于通过所述电池管理模块为电池充电,其中,所述过压保护模块设有检测脚、保护解除脚和控制脚,所述检测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控制脚分别与充电模块和电池管理模块相连,控制所述充电模块的输出及电池管理模块的充电开关,保护解除脚与电池管理模块的控制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自锁单元、限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输入端与检测脚相连,输出端与自锁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自锁单元的第二输入端通过第二分压单元与保护解除脚相连,所述自锁单元通过所述限流单元分别与电源和控制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充电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第二分压单元均为两个串联的采样电阻,其中,所述第一分压单元的一端接检测脚,另一端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陈业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比比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