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6040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括进行排干内侧坐水栽植,并在浇水填土时摇晃苗木;并通过最高水位时的痕迹线确定植苗穴开挖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排干内侧立地条件差,常规造林方法无法保证成活率的难题,充分利用排干内侧的造林地资源,植树造林,与农田林带组成林网,增强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不占用农田,解决了由于防护林发展占用农田而形成的“林农矛盾”,操作简便,栽植完毕,无需后期浇水,便于向农民推广,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后期林木抚育管理成本低,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成活率。高造林成活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套灌区农田防护林营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河套平原地处内陆干旱区,引黄河水自流灌溉,是内蒙古粮油主产地。农田防护林在河套平原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粮食增产稳产提供了安全屏障,最大程度地释放了土地粮食产能,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区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营造农田防护林占用耕地矛盾凸显,防护林体系的长效利用受到影响。探索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群众利益的最佳结合点,积极拓展造林空间,是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发展的关键。
[0003]为减轻灌溉导致地下水位抬高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河套平原配套建成了纵横交错的总排干沟、干沟、分排干沟72条计1705公里的分级排水系统,用于平衡水资源。由于排干沟承担着退水、排水和降水位的功能,冬春季其沟内存有盐碱含量较大的积水,所以排干沟内侧造林立地条件较差,常规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极低,即使采用工程措施,也是事倍功半,效果不理想。立足河套平原实际,研究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造林方法解决林农矛盾,显得尤为重要。
[0004]排干属于造林困难立地类型,历年来的造成活率低于50%,目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沟内侧植树造林几乎是空白,目前的现有技术包括一些常规造林方法,即开挖植苗穴,放入树苗,三埋两踩一提苗,做鱼鳞坑的方法,此方法存在两大问题:一是苗木浇水成本高操作困难,需要逐穴人工提桶浇水或用水车逐棵浇水;二是造林部位含有盐碱,造成苗木生理干旱死亡。由于造林成活率极低,排干内侧造林处于停滞状态。
[0005]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充分利用排干内侧的造林地资源,植树造林,与农田林带组成林网,增强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不占用农田,避开林农矛盾,从而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防护林发展占用农田而形成“林农矛盾”排干内侧立地条件差,常规造林方法无法保证成活率,苗木浇水成本高操作困难,需要逐穴人工提桶浇水或用水车逐棵浇水;且造林部位含有盐碱,造成苗木生理干旱死亡,造林成活率极低的缺陷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包括进行排干内侧坐水栽植,并在浇水填土时摇晃苗木;并通过最高水位时的痕迹线确定植苗穴开挖位置;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1、观察排干内侧,找到最高水位时的痕迹线,沿痕迹线开挖植苗穴;
[0010]步骤2、进行坐水栽植,具体包括,
[0011]步骤2

1、灌水;具体为,在植苗穴内灌满水,起到压碱排盐的作用;
[0012]步骤2

2、放苗;具体为,把苗木放入植苗穴内,并令苗根部触底;
[0013]步骤2

3、填土浇水;具体为,边回填土,边往植苗穴内浇水,并摇晃苗木不少于3次,使用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实无间隙,土回填至与地表平;
[0014]步骤2

4、覆土;具体为,植苗穴最上层覆一层干土,厚度2~5cm,植树穴与原生地表一致,并保持渠堤原有的坡度;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开挖包括人工开挖、打坑机械开挖;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所述植苗穴宽30~50厘米;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从最高水位痕迹线向下挖30~60厘米;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苗木栽植前,将整株放入水坑内,浸水48小时,保证苗木树体吸足水分;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

1中,所述植苗穴内灌水0.05~0.10m3;
[0020]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所述植苗穴宽40厘米;
[0021]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1中,从最高水位痕迹线向下挖45厘米;
[0022]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

1中,所述植苗穴内灌水0.07m3;
[0023]在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2

4中,所述覆干土厚度3cm;
[0024]采用以上方案,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25](1)本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针对排干内侧立地条件差,常规造林方法无法保证成活率的难题,充分利用排干内侧的造林地资源,植树造林,与农田林带组成林网,增强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不占用农田,解决了由于防护林发展占用农田而形成的“林农矛盾”,便于向农民推广,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0026](2)本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在排干内侧特定部位开挖植苗穴,采用坐水栽植技术进行造林的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后期林木抚育管理成本低,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0027](3)本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开挖及栽植仅使用一些农村常见的工具机械,如铁锹、打坑机、小型拖拉机及水罐,操作简单,节省约60%的整地用工;
[0028](4)本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一次性栽植,即可雨养旱生,无需后期频繁浇水,节约了80%的抚育管理成本;
[0029](5)本专利技术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显著提高,当年成活率可达到90%,第二年保存能达到85%;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针对排干内侧立地条件差,常规造林方法无法保证成活率的难题,充分利用排干内侧的造林地资源,植树造林,与农田林带组成林网,增强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果,不占用农田,解决了由于防护林发展占用农田而形成的“林农矛盾”,操作简便,便于向农民推广,具有较好的生态社会效益,后期林木抚育管理成本低,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
[0031]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技术方案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采用本专利技术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进行栽植的示意图;
[0033]图2是排干造林与农渠造林对照图;
[0034]图中,1、苗木;2、植苗穴;3、排干;4、高水位痕迹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多个优选实施例,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这些实施例为示例性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
[0036]实施例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河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观察排干内侧,找到最高水位时的痕迹线,沿痕迹线开挖植苗穴;步骤2、进行坐水栽植,具体包括,步骤2

1、灌水;具体为,在植苗穴内灌满水,起到压碱排盐的作用;步骤2

2、放苗;具体为,把苗木放入植苗穴内,并令苗根部触底;步骤2

3、填土浇水;具体为,边回填土,边往植苗穴内浇水,并摇晃苗木不少于3次,使用苗木根系与土壤密实无间隙,土回填至与地表平;步骤2

4、覆土;具体为,植苗穴最上层覆一层干土,厚度2~5cm,植树穴与原生地表一致,并保持渠堤原有的坡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植苗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开挖包括人工开挖、打坑机械开挖。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河套平原灌区排干内侧坐水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晓东张学军马海峰吴彪杨国昌岳霞王丽萍袁腊云潘瑞萍吕建平付永飞杜凤梅陈诚张永顺倪媛秦飞王同斌李嘉伟王征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巴彦淖尔市沙漠综合治理中心巴彦淖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