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墙体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锥形筒体清水结构,由倾斜角度一致的清水混凝土墙体封闭成环,不同高度上截面均为圆形,其截面半径随高度均匀改变,为同心圆结构,造型新颖,通过在锥形筒体结构上增加梯段板、栏杆,可形成封闭成环的螺旋楼梯、旋转楼梯看台。此类结构常见于展览馆、体育场、博物馆等建筑。
[0003]公开号为CN11383316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111134626.8)提出了一种超高层核心筒锥形变截面剪力墙施工方法,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核心筒锥形变截面剪力墙,包括直墙顶钢骨梁、模板支撑梁、支撑件、模板和建筑墙体,模板为通过支撑件进行定位支撑,建筑墙体为在内外侧的模板之中进行浇筑,其特征在于:模板支撑梁的下端一体成型有连接板,直墙顶钢骨梁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还公开了一种超高层核心筒锥形变截面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模板支撑梁的固定安装;支撑件的长度调节过程;模板的铺设过程;混凝土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01:结合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测设控制轴线、模板上口定位点,进行楼层放线;S02:结合所述放线定位,搭设钢管架体、设置可调支撑和转换梁,形成模板支撑架;S03:结合所述设计图和锥形筒体的倾斜角度,在所述模板支撑架上竖向搭设内龙骨骨架,并铺贴筒体内侧模板,搭设内水平弧形龙骨加固;S04:结合所述筒体内侧模板的角度进行钢筋角度弯折,使用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形式绑扎搭接形成筒体钢筋;S05:结合所述设计图和所述锥形筒体的倾斜角度,在所述筒体钢筋上竖向搭设外龙骨骨架,并铺贴筒体外侧模板,搭设外水平弧形龙骨加固;S06:向所述筒体内侧模板和所述筒体外侧模板之间浇筑筒体混凝土;S07:结合所述放线定位,在所述模板支撑架的顶部轴线位置和梁控制线以及标高位置安装梁板模板;S08:结合所述设计图,在所述梁板模板上绑扎梁板钢筋;S09:向所述梁板模板内浇筑顶板混凝土;S10:对所述筒体混凝土、所述顶板混凝土进行拆模,形成锥形筒体清水混凝土结构,并进行清理、养护;S11:在所述清水混凝土表面涂刷清水保护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2的步骤具体为:结合所述放线定位,搭设钢管架体,利用所述可调支撑在所述钢管架体上沿筒体结构一周设置斜支撑,所述斜支撑的支撑角度与所述锥形筒体倾斜角度垂直,并在所述钢管架体可调U托上部与所述斜支撑下部设置工字钢梁作为所述转换梁;所述钢管架体、所述斜支撑和所述转换梁共同组成所述模板支撑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结合所述设计图和所述锥形筒体的倾斜角度,使用几字形钢在所述模板支撑架上竖向搭设所述内龙骨骨架,并复核所述内龙骨骨架的位置、形状数据;第二步、在所述内龙骨骨架上铺贴胶合木模板,并使用自攻螺丝固定;第三步、在所述胶合木模板的外侧采用高强粘接剂及细钢钉铺贴固定一层清水模板,所述胶合木模板、所述清水模板共同构成所述筒体内侧模板;第四步、在所述胶合木模板的内侧壁上沿倾斜竖向每45cm设置一道所述内水平弧形龙骨进行定型加固;第五步、结合所在位置的高度对所述内水平弧形龙骨进行编号,并结合所述编号通过所述可调支撑将所述内水平弧形龙骨固定在所述转换梁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形筒体清水结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0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结合所述筒体内侧模板的角度弯折所述钢筋;第二步、在所述钢筋上每间隔两米固定一个钢筋卡具,形成圆弧平滑,纵筋顺直的所述钢筋,并绑扎搭接;
第三步、在位于所述锥形筒体边缘的钢筋接头采用所述机械连接固定,其余的所述钢筋接头采用所述焊接连接固定,形成所述筒体钢筋。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涛,席小康,李朋红,何鑫,许飞,龙林,陈琪,吴桃清,张思涛,王建省,郝亚磊,任泽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