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76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50
本申请适用于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后的电池电流和端电压;根据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根据电池电流、端电压、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对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劣化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仅结合电池容量、内阻、电压等数据相比,本申请的方法需要结合电池的电池电流、端电压、正极初始嵌锂量、负极初始嵌锂量、正极容量以及负极容量对该电池进行劣化检测,提高了对电池的劣化检测的准确率。测的准确率。测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介质


[0001]本申请属于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对电池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这意味着退役电池的数量会随之增多。这些退役电池并不是完全没有利用价值,相反其残余容量在其他场景下依然具有很高的能量价值。然而退役电池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因此,需要检测电池的劣化程度,以确定可使用的退役电池。
[0003]然而,现有技术往往只是简单的根据对退役电池的容量、内阻、电压等表面数据的观测实现对电池的劣化检测,没有对电池进行更深层次的劣化检测,考虑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对电池的劣化检测的准确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对电池的劣化检测的准确率。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包括:
[0006]获取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后的电池电流和端电压;其中,所述电池电流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接入负载后通过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
[0007]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
[0008]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对所述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劣化检测结果。
[0009]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包括:
[0010]根据预设的电化学模型、所述电池电流和所述端电压,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标准电动势;
[0011]根据所述标准电动势,计算得到第一负极初始嵌锂量和第一负极容量;
[0012]根据所述第一负极初始嵌锂量和所述第一负极容量,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第一电池健康度;
[0013]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正极对应的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一电极孔隙率、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一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的负极对应的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二电极孔隙率、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二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中的活性锂离子含量以及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所述放电操作前的初始端电压;其中,所述最大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极锂离子浓度的最大值;
[0014]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一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厚度、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厚度、所述活性锂离子含量以及所述初始端电压,确定第一正极初始嵌锂量、第二负极初始嵌锂量、第一正极容量以及第二负极容量;
[0015]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预设的标准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
[001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预设的标准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包括:
[0017]若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与所述标准电池健康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所述标准电池健康度对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进行更新;
[0018]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
[0019]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包括:
[0020]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正极对应的第一初始锂离子浓度、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一电极孔隙率、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一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的负极对应的第二初始锂离子浓度、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二电极孔隙率、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二电极厚度以及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极有效面积;其中,所述初始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前的电极锂离子浓度,所述最大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极锂离子浓度的最大值;
[0021]根据所述第一初始锂离子浓度和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
[0022]根据所述第二初始锂离子浓度和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
[0023]根据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一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电极有效面积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厚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正极容量;
[0024]根据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电极有效面积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厚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负极容量。
[0025]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对所述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劣化检测结果,包括:
[0026]根据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和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电池容量;
[0027]根据所述目标电池容量和所述目标正极容量,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正极嵌锂量变化范围;
[0028]根据所述目标电池容量和所述目标负极容量,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负极嵌锂量变化范围;
[0029]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
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所述目标负极容量、所述正极嵌锂量变化范围以及所述负极嵌锂量变化范围,对所述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所述劣化检测结果。
[003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对所述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劣化检测结果,包括:
[0031]根据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和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电池容量;
[0032]根据所述电池电流和所述端电压,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池能量和电池功率;
[0033]根据所述目标电池容量和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初始额定容量,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第二电池健康度;
[0034]根据所述电池能量和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初始额定能量,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第三电池健康度;
[0035]根据所述电池功率和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初始额定功率,计算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第四电池健康度;
[0036]根据所述第二电池健康度、所述第三电池健康度及所述第四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劣化检测结果。...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劣化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后的电池电流和端电压;其中,所述电池电流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接入负载后通过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流;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对所述待检测电池进行劣化检测,得到所述待检测电池的劣化检测结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包括:根据预设的电化学模型、所述电池电流和所述端电压,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标准电动势;根据所述标准电动势,计算得到第一负极初始嵌锂量和第一负极容量;根据所述第一负极初始嵌锂量和所述第一负极容量,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第一电池健康度;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正极对应的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一电极孔隙率、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一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的负极对应的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二电极孔隙率、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二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中的活性锂离子含量以及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所述放电操作前的初始端电压;其中,所述最大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极锂离子浓度的最大值;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一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厚度、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厚度、所述活性锂离子含量以及所述初始端电压,确定第一正极初始嵌锂量、第二负极初始嵌锂量、第一正极容量以及第二负极容量;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预设的标准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预设的标准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包括:若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与所述标准电池健康度之差的绝对值大于设定阈值,则根据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和所述标准电池健康度对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进行更新;根据更新后的所述第一电池健康度,确定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标负极容量。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参数,确定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目标正极容量以及目标负极容量,包括:获取所述待检测电池的正极对应的第一初始锂离子浓度、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一电极孔隙率、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一电极厚度,所述待检测电池的负极对应的第二初始
锂离子浓度、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第二电极孔隙率、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第二电极厚度以及所述待检测电池的电极有效面积;其中,所述初始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前的电极锂离子浓度,所述最大锂离子浓度表示所述待检测电池在执行放电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极锂离子浓度的最大值;根据所述第一初始锂离子浓度和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根据所述第二初始锂离子浓度和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根据所述第一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一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一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电极有效面积以及所述第一电极厚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正极容量;根据所述第二最大锂离子浓度、所述第二电极孔隙率、所述第二电极有效孔隙率、所述电极有效面积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厚度,计算得到所述目标负极容量。5.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池电流、所述端电压、所述目标正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负极初始嵌锂量、所述目标正极容量以及所述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夫赵明邵俊雅武文韬戴长松王振波陆海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