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楼大来专利>正文

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折叠帘及打褶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67571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制得物及设备,涉及折叠帘打褶技术领域,主要目的在于可以实现织法密度低的布料进行打褶定型并压出帘布彼此贴合褶皱。该方法包括: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所述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得到立体褶皱;通过立刀对所述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该方法所制得的折叠帘包括:均匀的立体褶皱群,构成所述立体褶皱群的褶皱的帘布在收紧状态下互相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折叠帘立体打褶。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折叠帘立体打褶。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折叠帘立体打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折叠帘及打褶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折叠帘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帘立体打褶制备方法、折叠帘及打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代浴室中,带有立体褶皱的折叠帘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隐藏功能,使用较广。
[0003]传统的立体打褶方法对折叠帘布料的硬度要求较高,只能对织法密度较高的布料进行打褶定型,且加工出来的折叠帘褶皱较为蓬松,褶皱的帘布不能彼此贴合,折叠帘收紧后占用空间比较大,其次,目前的打褶设备没有辅助吹气模块,制备得到的折叠帘高度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0004]因此,对织法密度低的布料进行打褶定型并压出帘布彼此贴合褶皱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申请目的
[0006]基于此,为了对任意密度的折叠帘布料进行立体打褶操作且不改变布料硬度,并压出帘布彼此贴合褶皱,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包括: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所述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得到立体褶皱;通过立刀对所述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包括:将待打褶的折叠帘布料固定在自动放布支架上;带动布料每次移动一个预设第一距离;将布料的料头移动到平刀下方,保持布料左右两端平齐,平刀刀口落下至按住布料,平刀带动布料向前滑动,布料拱起形成立体褶形;当平刀刀尖滑动到达立刀刀口位置时停止并向上升起,从所述立体褶形上方绕过所述立体褶形的最高点,下降到指定位置向后刮所述立体褶形,将所述立体褶形刮向所述上发热板和所述下发热板之间的空隙。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预设第一距离确定方法为:当金属杆移动到上检测开关位置时,上检测开关感应到信号,放布马达开始带动放布杆转动放布,直到碰到下检测开关停止放布。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包括:将所述立体褶形刮向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之间的空隙空间;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立体褶形加热,得到立体褶皱。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立体褶皱进行加热,
还包括:辅助起褶:平刀往前推布时,电磁阀接通,压缩空气往上吹布料辅助起褶,打褶装置的下发热板底板上钻有一排小孔,接入压缩空气辅助起褶,所述压缩空气通过电脑控制电磁阀间歇工作。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立刀对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包括:通过立刀对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循环上述过程,生成均匀的立体褶皱群,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立刀极限提起高度和平刀极限后退行程确定立体褶皱的极限高度。
[0015]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所述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制备的折叠帘,包括:均匀的立体褶皱群,构成所述立体褶皱群的褶皱的帘布在收紧状态下互相贴合。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构成所述立体褶皱群的褶皱高度小于等于15公分。
[0017]依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打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刀、立刀、上发热板,下发热板、电磁阀及出气孔。
[0018](三)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通过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所述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得到立体褶皱;通过立刀对所述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可以实现对织法密度低的布料进行打褶定型并压出帘布彼此贴合褶皱。
[0020]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打褶设备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平刀;2、立刀;3、上加热板;4、下加热板;5、金属杆;6、安装架;7、布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6]如
技术介绍
所述,传统的立体打褶方法对折叠帘布料的硬度要求较高,只能对织法密度较高的布料进行打褶定型,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002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折叠帘立体打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0028]步骤S1: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
[0029]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待打褶的折叠帘布料固定在自动放布支架上;带动布料每次移动一个预设第一距离;将布料的料头移动到平刀下方,保持布料左右两端平齐,平刀刀口落下至按住布料,平刀带动布料向前滑动,布料拱起形成立体褶形;当平刀刀尖滑动到达立刀刀口位置时停止并向上升起,从所述立体褶形上方绕过所述立体褶形的最高点,下降到指定位置向后刮所述立体褶形,将所述立体褶形刮向所述上发热板和所述下发热板之间的空隙。所述移动预设第一距离确定方法为:
[0030]当金属杆移动到上检测开关位置时,上检测开关感应到信号,放布马达开始带动放布杆转动放布,直到碰到下检测开关停止放布。
[0031]下面用一个示例来说明步骤S1,立体褶机立刀架能够提起最大高度,以及平刀架往后退的最大行程,二者共同决定了立体褶机打褶的最大尺寸,本立体褶机最大打褶高度为15公分,立体褶机的立刀和平刀都是由电脑控制伺服电机传动带动相应的机构来完成,全部尺寸设定都在电脑屏幕上操作。操作简单设置精准。在设定立刀的参数时,设定值大于要生产的产品的实际高度5

8MM,这样便于立刀提起到最高点时能绕过褶尖完成下一步动作,而不致于碰到立起来的褶子。平刀的参数设置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可以等于,或者略大于,或者略小于实际褶子生产高度,方便随时微调调整到所需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所述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得到立体褶皱;通过立刀对所述立体褶皱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挤压定型,定型结束后切断布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布料并送布,利用平刀和立刀配合对目标布料进行打褶,初步形成立体褶形,包括:将待打褶的折叠帘布料固定在自动放布支架上;带动布料每次移动一个预设第一距离;将布料的料头移动到平刀下方,保持布料左右两端平齐,平刀刀口落下至按住布料,平刀带动布料向前滑动,布料拱起形成立体褶形;当平刀刀尖滑动到达立刀刀口位置时停止并向上升起,从所述立体褶形上方绕过所述立体褶形的最高点,下降到指定位置向后刮所述立体褶形,将所述立体褶形刮向所述上发热板和所述下发热板之间的空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预设第一距离确定方法为:当金属杆移动到上检测开关位置时,上检测开关感应到信号,放布马达开始带动放布杆转动放布,直到碰到下检测开关停止放布。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帘立体褶皱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上发热板和下发热板对立体褶形进行加热,包括:将所述立体褶形刮向上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大来
申请(专利权)人:楼大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