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569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实验室配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气囊、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沿第一管路下端直线延伸的是第三管路,沿第一管路下端垂直延伸的是第二管路,弹性气囊壁上的出气单向阀为内置的出气单向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有流量控制部件,第三管路由弹性材料制成,呈喇叭筒状。能精细地控制移液管中液体的吸入和排出,能配合各种规格的移液管进行移液工作,且构造简单,造价低。造价低。造价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用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与移液管配合使用的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移液管是实验室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溶液的常用量器,常用洗耳球作为帮助液体进入移液管中的辅助工具,操作者左手拿洗耳球,把球中空气压出,再将球的尖嘴接在移液管上口,操作者的右手捏住洗耳球与移液管之间的缝隙,后缓慢松开压扁的洗耳球使溶液吸入管内。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以下问题待解决:(1)洗耳球的尖嘴与移液管上口契合不好,使得移液管顶部漏气严重;(2)在移液过程中,由于洗耳球内负压较大,控制不当会导致液体被吸入洗耳球,造成二次污染;(3)放液时,需要脱下手套靠手指纹与移液管管口的反复挪动漏气来放液,很容易错过目标刻度线,且徒手操作不安全。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4549592A公开了一种移液管,通过改变移液管固有结构,在移液管管体设计一个侧出口连接橡胶软管和玻璃球来控制移液管排出液体,造价较高,不适用于各规格的移液管,且在挤压玻璃球过程中,玻璃球容易移位而掉落。
[0004]中国技术专利CN214486937U公开了一种与移液管配合的洗耳球,在弹性气囊上设计出气单向阀,在管路靠近弹性气囊一端设计进气单向阀,在进气单向阀下方还有过滤层,用于防止液体进入弹性气囊造成污染,所述管路的外部固定有软胶套筒,软胶套筒的内径大于移液管顶部的外径,软胶套筒的内壁上设有与移液管顶部的外壁紧贴的限位环。该技术方案液存在一些不足:(1)吸液时,由于弹性气囊内的负压较大,通过手握弹性气囊来控制移液管吸液容易产生过吸现象,造成交叉污染;(2)同样通过挤压弹性气囊来控制放液,容易控制不准而错过需要的刻度线;(3)该与移液管配合的洗耳球的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比如采用复杂结构与移液管密封固定,且对于1

5ml的小规格移液管则不能很好地固定与吸液,比如采用过滤网防止过吸,更换过滤网不方便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洗耳球不能精细地控制移液管的吸液和放液,且不能适应各种规格的移液管使用,以及造价较高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便宜的、能与现有各规格的移液管配合使用的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移液管配合使用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气囊和第一管路,弹性气囊侧壁上有出气单向阀,沿第一管路下端直线延伸的是第三管路,沿第一管路下端垂直延伸的是第二管路,第一管路可拆卸地与弹性气囊和侧倒的T形架连接,第三管路的底部有喇叭嘴,所述弹性气囊上的出气单向阀为内置的出气单向阀,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内有流量控制部件,所述的流量控制部件由橡胶软管、球体和凸起组成,第三管路为弹性材料的喇叭筒状,长度3cm

10cm,第三管路的基部为狭小部,第三管路的端部为喇叭嘴,第三管路的内径从狭小部内径小于0.5cm均匀增加到喇叭嘴内
径3cm。
[0007]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在吸液时挤压弹性气囊形成负压,通过挤压第一管路里的流量控制装置,使橡胶软管和球体之间产生空隙,液体被吸入移液管中,超过目标刻度线后,松开第一管路的流量控制装置,这时移液管中的液体不会流出,挤压第二管路的流量控制装置产生细微空隙使移液管内腔与外界连通而控制移液管中的液体流出。由于通过挤压产生细微空隙来调整流量,能精细地使移液管中的液面停留在目标刻度线,达到更精细地吸液和放液操作,故而不需要设计过滤膜来防止过吸液体进入弹性气囊,使用寿命长,整个装置的结构简单,配件可更换,造价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弹性气囊、卡环、侧倒的T形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0]在图中,1

弹性气囊;2

第一管路;3

第二管路;4

第三管路;5

狭小部;6

喇叭嘴;7

出气单向阀;8

流量控制部件;9

橡胶软管;10

球体;11

凸起;12

卡环;13

侧倒的T形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与移液管配合使用的洗耳球,如附图1所示,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气囊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弹性气囊1壁上有出气单向阀7,沿第一管路2下端直线延伸的是第三管路4,沿第一管路2下端垂直延伸的是第二管路3,第一管路2可拆卸地与弹性气囊1和侧倒的T形架13连接,弹性气囊1壁上的出气单向阀7为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有流量控制部件8,第三管路4由弹性材料制成,呈喇叭筒状。第三管路4长度为3cm

10cm,基部为狭小部5,第三管路4的端部为喇叭嘴6,第三管路4的内径从狭小部5内径小于0.5cm均匀增加到喇叭嘴6内径3cm。
[0012]流量控制部件8由橡胶软管9、球体10和凸起11组成,凸起11可设计为环状凸起或间隔的多个凸起,目的是防止球体偏移或掉落。现有技术中使用玻璃球体在过吸碱性溶液时则会被腐坏,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可以控制精细,不会导致吸液进入流量控制部件8,所以可以使用各种材质的球体,比如金属球体、玻璃球体、塑料球体等。
[0013]如图2所示,气囊1下端为1

2cm的管路A 201,侧倒的T形架13的上端为管路B 202,管路A 201和管路B 202外侧有环状凸起或多个间隔凸起,流量控制部件8的橡胶软管9的上端套在管路A 201外侧,下端套在管路B 202上,通过流量控制部件8把弹性气囊1固定在侧倒的T形架13的管路B 202上。第二管路3也有环状凸起或多个间隔凸起,流量控制部件8的橡胶软管9的上端套在第二管路3也有环状凸起或多个间隔凸起上。
[0014]第一管路2包括管路A 201、管路B 202和流量控制部件8,在流量控制部件8的外侧有卡环12。如图2所示,卡环12由上卡环121、下卡环122和支撑柱123组成,用于支撑弹性气囊1立在侧倒的T形架13的管路B 202上。
[0015]弹性气囊1的顶部可设计为平底,方便倒立放置。弹性气囊1壁上有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设置成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的目的是美观不易成为障碍物,当然也可以设计成凸出的出气单向阀7。为避免在手挤压弹性气囊1时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不小心被堵住,可以设计
至少1个内置的出气单项阀7,也可以把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设计在顶部或底部侧壁则不会在挤压时被堵住,设计多个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的另一个目的是能快速地挤压弹性气囊1产生负压,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弹性气囊1不需要设计过大。
[0016]在吸液时挤压弹性气囊1形成负压,通过挤压第一管路2内的流量控制部件8,使橡胶软管和球体之间产生空隙,液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相互连通的弹性气囊(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弹性气囊(1)壁上有出气单向阀(7),沿第一管路(2)下端直线延伸的是第三管路(4),沿第一管路(2)下端垂直延伸的是第二管路(3),其特征在于,弹性气囊(1)壁上的出气单向阀(7)为内置的出气单向阀(7),第一管路(2)和第二管路(3)有流量控制部件(8),第一管路(2)可拆卸地与弹性气囊(1)和侧倒的T形架(13)连接,第三管路(4)由弹性材料制成,呈喇叭筒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管路(4)长度3cm

10cm,第三管路(4)的基部为狭小部(5),端部为喇叭嘴(6),第三管路(4)的内径从狭小部(5)内径小于0.5cm均匀增加到喇叭嘴(6)内径3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流量控制部件(8)由橡胶软管(9)、球体(10)和凸起(11)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液管吸液与放液的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凸起(11)为环状凸起或间隔的多个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金生岳强欧阳冬生陈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