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667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8
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包括立柱、下层梁、上层梁、安装架、悬挂架、主受力钢丝绳和辅受力钢丝绳;上层梁连在立柱顶部之间;下层梁连在立柱上部之间;安装架安装在上层梁上,包括竖向支撑、定位板、下对拉螺栓和上对拉螺栓;悬挂架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每个悬挂架沿横向设置在安装架上;悬挂架包括有悬挂梁、立杆和固定钢丝绳;主受力钢丝绳连接在悬挂梁的内端与下层梁之间;在下层梁上、对应主受力钢丝绳的位置处设置有抱箍梁钢丝绳;辅受力钢丝绳连在悬挂梁与下层梁之间;吊篮通过吊索吊在悬挂梁外端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高处作业时,吊篮坠落风险较高,施工人员危险性较大的技术问题。施工人员危险性较大的技术问题。施工人员危险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

技术介绍

[0002]新业态的大型综合性建筑以“鼎”作为灵感源泉,以鼎座、鼎身、鼎耳诠释鼎立意向,拓扑相生,矗立于园区之中,屋顶鼎耳设计充分考虑绿色节能和追求视觉效果,设计引入屋顶双层花架梁实现“斗”状造型,通过屋顶双层花架梁与杆件一定角度的倾斜排列与建筑屋面遮阳相结合,创造“鼎”式塔楼标志性第五立面。
[0003]城市中“鼎”式塔楼标志性竖向四立面外围装饰结构多用金属材料、石材、节能玻璃为主,形成及其复杂玻璃幕墙系统、造型金属板幕墙系统、干挂石材幕墙系统,韵律结合呈现出极具现代化幕墙体系,而竖向高层幕墙施工依赖于各式高空载人工作机具,吊篮是建筑工程高空作业的常用建筑工具,作用于幕墙安装和外墙清洗。悬挑机构架设于建筑物或构筑物上,利用提升机构驱动悬吊平台,通过钢丝绳沿建筑物或构筑物立面上下运行的施工设施,也是为操作人员设置的作业平台。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能够重复使用的新型高处作业设备。建筑吊篮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在高层多层高建筑的外墙施工、幕墙安装、保温施工和维修清洗外墙等高处作业中得到广泛认可,同时可用于大型罐体、桥梁和大坝等工程的作业。
[0004]由于多种原因,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吊篮坠落事故时有发生,根据安全统计资料表明,高处作业设备发生的安全事故总数的百分比不断上升,现有国家标准对工作吊篮各个构件指标进行了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其安装方法、固定方案、荷载大小和环境扰动等情况会有不同,仍需要结合具体环境条件进行计算分析,确保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要解决传统的高处作业时,吊篮坠落风险较高,施工人员危险性较大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横跨在待施工墙体的上方,用以将吊篮吊设在待施工墙体的外侧;包括有立柱、下层梁、上层梁、安装架、悬挂架、主受力钢丝绳和辅受力钢丝绳;所述立柱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上层梁纵向连接在一组立柱的顶部之间;所述下层梁纵向连接在一组立柱的上部之间;所述安装架安装在上层梁上,包括有竖向支撑、定位板、下对拉螺栓和上对拉螺栓;所述竖向支撑有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层梁的两侧;所述下对拉螺栓对应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的底部之间;所述定位板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的内侧;所述上对拉螺栓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的上部之间,且一组上对拉螺栓位于上层梁的上方;所述悬挂架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每个悬挂架沿横向设置;所述悬挂架包括有悬挂梁、立杆和固定钢丝绳;所述悬挂梁横
向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且悬挂梁的外端超出待施工墙体的外侧面;所述悬挂梁的长度可调,在悬挂梁的外端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所述立杆连接在悬挂梁的顶部,且位于两侧竖向支撑之间的位置处;在立杆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所述固定钢丝绳绕在连接座上,且固定钢丝绳的两端分别与悬挂梁的两端连接;在固定钢丝绳与悬挂梁的内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测力计;所述主受力钢丝绳连接在悬挂梁的内端与下层梁之间;主受力钢丝绳的上端与悬挂梁的内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测力计;所述辅受力钢丝绳连接在悬挂梁与下层梁之间,并且辅受力钢丝绳的上端连接在悬挂梁上、靠近内端位置处;在辅受力钢丝绳与悬挂梁之间连接有第三测力计;所述吊篮通过吊索吊设在悬挂梁的外端下方;所述吊索的下端与吊篮连接,吊索的上端绕过第一连接组件、与安装架的上部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包括有竖板段和水平板段;所述竖板段呈条状,沿纵向设置在竖向支撑的内侧;所述水平板段呈条状,沿纵向连接在竖板段的内侧,并且水平板段压设在上层梁的顶部;所述上对拉螺栓的两端分别对应从两侧的竖板段中穿过。
[0009]优选的,在下层梁上、对应主受力钢丝绳的位置处设置有抱箍梁钢丝绳,且主受力钢丝绳的下端与抱箍梁钢丝绳连接;所述辅受力钢丝绳的下端与抱箍梁钢丝绳连接;所述抱箍梁钢丝绳上套设有第一皮套;在抱箍梁钢丝绳上设置有用以连接主受力钢丝绳和辅受力钢丝绳的鸡心环。
[0010]优选的,所述下对拉螺栓设置有两组,且两组下对拉螺栓沿竖向对应间隔布置在上层梁的下方;每组下对拉螺栓沿纵向间隔设置在两侧的竖向支撑之间;上层的下对拉螺栓位于上层梁的底部。
[0011]优选的,所述竖向支撑的顶部设置有托接板;所述悬挂梁设置在横向对应的竖向支撑上方,且悬挂梁支撑在托接板的顶部。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座包括有支撑板和连接轴;所述支撑板有两块,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连接轴纵向连接在两块支撑板之间;所述固定钢丝绳绕在连接轴上。
[0013]优选的,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竖耳板和第一纵杆;所述第一竖耳板有两块,沿纵向间隔连接在悬挂梁的外端底部;所述第一纵杆纵向连接在两块第一竖耳板之间;所述吊索绕在第一纵杆上。
[0014]优选的,所述悬挂梁的外端顶部设置有第二竖耳板,在悬挂梁的内端设置有第二斜耳板;所述固定钢丝绳的外端穿设在第二竖耳板中,且通过第二钢丝卡扣固定;所述第二斜耳板倾斜连接在悬挂梁的内端;所述第一测力计连接在第二斜耳板的上端端部;所述固定钢丝绳的内端连接在第一测力计上,且通过第二不锈钢锁紧器固定。
[0015]优选的,所述悬挂梁包括有悬挂梁段;所述悬挂梁段有一组,相邻悬挂梁段之间通过连接套管可调连接;所述立杆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接在悬挂梁上,且与悬挂梁可调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吊篮的底部设置有滚轮;在吊篮上还设置有安全绳;所述安全绳的内端与主体结构相连接。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的可调节应力反拉骑墙式吊篮冗余保护体系中的安装架采用长角L70*90*8mm与钢板(100*70*8mm)焊接而成,安装架与上层梁连接,形成吊篮悬挂梁的主受力结构及防倾覆装置,安装架的竖向支撑分别设置在上层梁的两侧,并且竖向支撑与下对
拉螺栓、上对拉螺栓共同形成抱箍,箍设在上层梁上,增大了安装架的稳定性;此安装架的设置不仅防止吊篮下坠、倾覆,也增大了与上层梁的接触面积,防止对梁形成破坏。
[0019]2、本技术的两道反拉钢丝绳(主受力钢丝绳和辅受力钢丝绳)的设置形成了双重保护,采用两道反拉钢丝绳对下层梁进行反拉抱箍,主受力钢丝绳为主绳,为主受力,辅受力钢丝绳为辅绳,正常状态下辅绳不进行受力;当主受力钢丝绳受力过大可能产生损坏是,能够通过调节辅受力钢丝绳的长度,从而调节辅绳受力状态,进而减小主受力钢丝绳所受的拉应力,从而大大的增加了安全系数。同时,本技术中主受力钢丝绳、辅受力钢丝绳均采用M12不锈钢锁紧器控制荷载,主受力钢丝绳、辅受力钢丝绳与悬挂梁的末端拉结点连接采用第一斜耳板进行拉接,通过测力计监测钢丝绳受力情况,主受力钢丝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立柱(3)、下层梁(4)、上层梁(5)、安装架(6)、悬挂架(7)、主受力钢丝绳(8)和辅受力钢丝绳(9);所述立柱(3)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所述上层梁(5)纵向连接在一组立柱(3)的顶部之间;所述下层梁(4)纵向连接在一组立柱(3)的上部之间;所述安装架(6)安装在上层梁(5)上,包括有竖向支撑(6.1)、定位板(6.2)、下对拉螺栓(6.3)和上对拉螺栓(6.4);所述竖向支撑(6.1)有两组,分别对应设置在上层梁(5)的两侧;所述下对拉螺栓(6.3)对应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6.1)的底部之间;所述定位板(6.2)有两个,分别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6.1)的内侧;所述上对拉螺栓(6.4)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连接在两侧竖向支撑(6.1)的上部之间,且一组上对拉螺栓(6.4)位于上层梁(5)的上方;所述悬挂架(7)有一组,沿纵向间隔设置在安装架(6)的顶部;每个悬挂架(7)沿横向设置;所述悬挂架(7)包括有悬挂梁(7.1)、立杆(7.2)和固定钢丝绳(7.3);所述悬挂梁(7.1)横向设置在安装架(6)的顶部,且悬挂梁(7.1)的外端超出待施工墙体(1)的外侧面;所述悬挂梁(7.1)的长度可调,在悬挂梁(7.1)的外端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10);所述立杆(7.2)连接在悬挂梁(7.1)的顶部,且位于两侧竖向支撑之间的位置处;在立杆(7.2)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座(11);所述固定钢丝绳(7.3)绕在连接座(11)上,且固定钢丝绳(7.3)的两端分别与悬挂梁(7.1)的两端连接;在固定钢丝绳(7.3)与悬挂梁(7.1)的内端之间设置有第一测力计(12);所述主受力钢丝绳(8)连接在悬挂梁(7.1)的内端与下层梁(4)之间;主受力钢丝绳(8)的上端与悬挂梁(7.1)的内端之间连接有第二测力计(13);所述辅受力钢丝绳(9)连接在悬挂梁(7.1)与下层梁(4)之间,并且辅受力钢丝绳(9)的上端连接在悬挂梁(7.1)上、靠近内端位置处;在辅受力钢丝绳(9)与悬挂梁(7.1)之间连接有第三测力计(14);所述吊篮(2)通过吊索(16)吊设在悬挂梁(7.1)的外端下方;所述吊索(16)的下端与吊篮(2)连接,吊索(16)的上端绕过第一连接组件(10)、与安装架(6)的上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6.2)包括有竖板段(6.2.1)和水平板段(6.2.2);所述竖板段(6.2.1)呈条状,沿纵向设置在竖向支撑(6.1)的内侧;所述水平板段(6.2.2)呈条状,沿纵向连接在竖板段(6.2.1)的内侧,并且水平板段(6.2.2)压设在上层梁(5)的顶部;所述上对拉螺栓(6.4)的两端分别对应从两侧的竖板段(6.2.1)中穿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拉骑墙式吊篮保护体系,其特征在于:在下层梁(4)上、对应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通王铭浩高天蔡宝清吴安超曹志平郝会娟谭娜鲁金鹏王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