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极性测试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529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t极性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CT极性测试仪。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地面上,通过伸缩杆将电压脉冲仪和负电压接收端通过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挂在高处ct的两端,使其形成回路,在一次侧产生电流,从而在二次侧可测得ct极性;避免了员工的高空作业,降低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员工的人生安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极性测试仪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t极性测试
,尤其是指一种CT极性测试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联系,在日常的用户供电中,给用户提供优质稳定的电能也愈发重要。
[0003]电流互感器关乎着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系统的稳定,因此在日常的维护检查中,每次都会对CT进行检查,其中对CT的极性试验较为繁琐且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日常的工作中,当检修CT或者更换CT时,保护专业需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对新CT进行极性测试,由于CT高度较高,因此每次的试验,都需要至少四个人来完成,其中一人需要爬上CT的构架将试验线卡扣在CT的两侧,完成这种高难度的攀爬和固定后,另一人需要拿干电池当做电源来模拟CT正常运行时流过的电流,然后在二次侧去测极性,这种工作模式繁琐且带有很多的安全隐患,并且堆叠多个一次性的干电池作为电源,不能够循环使用,严重浪费资源,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ct极性测试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CT极性测试仪,包括:
[0006]电压脉冲仪,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一绝缘壳体中,包括脉冲电源和I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所述I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的接收端与所述脉冲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脉冲电源的输出电压升压输出,所述脉冲电源采用可循环充电的锂电池
[0007]负电压接收端,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二绝缘壳体中,与所述电压脉冲仪通过电缆连接,形成回路;
[0008]所述电压脉冲仪的输出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一挂钩,负电压接收端的接收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均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
[0009]伸缩杆,所述伸缩滑杆顶部设有u型支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挂钩将电压脉冲仪器传递并挂接在ct一次侧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挂钩将负电压接收端传递并挂接在ct一次侧输出端。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挂钩或第二挂钩的底端与对应的电路连接线连接,并与对应绝缘壳体顶端预留的开口卡紧。
[0011]优选地,所述脉冲电源为可调电压锂电池。
[0012]优选地,所述电压脉冲仪设有档位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可调电压锂电池输出对应档位大小的电压。
[0013]优选地,所述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包括:
[0014]与所述脉冲电源依次串联的电感、正向二极管和电容;
[0015]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与所述正向二极管和所述电容并联;
[0016]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并联一反向二极管,并与所述电容并联;
[0017]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与第一触发脉冲连接,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与第二触发脉冲连接;
[0018]利用所述脉冲电源施加正向电压,并利用所述第一触发脉冲给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开通脉冲,利用所述第二触发脉冲给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关断脉冲,此时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导通,所述脉冲电源给所述电感和所述电容充电;
[0019]当电路稳定后,利用所述脉冲电源施加反向电压,使得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关断;
[0020]利用所述脉冲电源施加正向电压,并利用所述第一触发脉冲给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关断脉冲,利用所述第二触发脉冲给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开通脉冲,此时,所述脉冲电源、所述电感和所述电容共同作用,使得输出电压升高。
[0021]优选地,所述第一挂钩或第二挂钩的直杆两端设有斜杆与对应绝缘壳体的顶端连接,构成三角支架。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均由多股铜丝编制而成。
[0023]优选地,所述伸缩杆为自动伸缩杆,所述自动伸缩杆包括套管、分别收容于所述套管中的转动轴和螺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套管一端且用于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的电机,在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动轴旋转时,所述转动轴推动所述螺纹管向远离所述电机的方向运动,或者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螺纹管往所述电机方向收缩。
[0024]优选地,所述套管与所述螺纹管均采用绝缘材质。
[0025]优选地,所述绝缘壳体为塑料壳。
[002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工作人员可以站在地面上,通过伸缩杆将电压脉冲仪和负电压接收端通过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分别挂在高处ct一次侧的两端,使其形成回路,在一次侧产生电流,从而在二次侧可测得ct极性,电压脉冲仪由脉冲可调电压的锂电池电源和I GBT斩波升压电路组成,其中,锂电池可循环充电,绿色环保,且安全性也比干电池要好,由于锂电池的电压较小,因此,我们设置了I GBT斩波升压电路,将电源的输出电压升高,这样我们在二次侧观测到的极性也更加明显;本专利技术的ct极性测试仪避免了员工的高空作业,降低了安全隐患,保障了员工的人生安全,降低了事故的发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2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CT极性测试仪第一部分示意图;
[0030]图2为CT极性测试仪第二部分

伸缩杆的示意图;
[0031]图3是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CT极性测试仪,降低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CT极性测试仪第一部分示意图,图2为CT极性测试仪第二部分

伸缩杆的示意图;具体如下:
[0035]电压脉冲仪1,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一绝缘壳体4中,包括脉冲电源和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所述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的接收端与所述脉冲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脉冲电源的输出电压升压输出,所述脉冲电源采用可循环充电的锂电池;
[0036]负电压接收端2,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二绝缘壳体19中,与所述电压脉冲仪通过电缆3连接,形成回路;
[0037]所述电压脉冲仪的输出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一挂钩5,负电压接收端的接收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二挂钩7;
[0038]所述第一挂钩或第二挂钩的底端与对应的电路连接线连接,并与对应绝缘壳体顶端预留的开口卡紧,所述绝缘壳体为塑料壳;所述第一挂钩或第二挂钩的直杆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压脉冲仪,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一绝缘壳体中,包括脉冲电源和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所述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的接收端与所述脉冲电源的输出端连接,用于将脉冲电源的输出电压升压输出,所述脉冲电源采用可循环充电的锂电池;负电压接收端,置于顶端设有开口的第二绝缘壳体中,与所述电压脉冲仪通过电缆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电压脉冲仪的输出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一挂钩,负电压接收端的接收端电路连接线从开口引出,并接有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所述第二挂钩均为可导电的金属材质;伸缩杆,所述伸缩滑杆顶部设有u型支架,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挂钩将电压脉冲仪器传递并挂接在ct一次侧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挂钩将负电压接收端传递并挂接在ct一次侧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钩或第二挂钩的底端与对应的电路连接线连接,并与对应绝缘壳体顶端预留的开口卡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电源为可调电压锂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脉冲仪设有档位控制按钮,用于控制所述可调电压锂电池输出对应档位大小的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极性测试仪,其特征在于,所述I GBT斩波升压电压电路包括:与所述脉冲电源依次串联的电感、正向二极管和电容;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与所述正向二极管和所述电容并联;第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并联一反向二极管,并与所述电容并联;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江江刘毅姚梦凯董俊杰甄志明褚建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阳泉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