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88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涉及降温技术领域,包括配电房主体和降温装置,所述配电房主体的正面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所述送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所述配电房主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所述配电房主体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台,所述承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电主体,所述配电房主体的背面开设有通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配电房主体为框架,在配电房主体的外部发生火灾时,外防火层对火焰起到隔热,阻燃的效果,以保护内部的装置,ABS防水涂料刷在配电房主体的底部,同时防水卷材又焊接在ABS防水涂料的表面对底部的防潮防水起到作用。防水涂料的表面对底部的防潮防水起到作用。防水涂料的表面对底部的防潮防水起到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降温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房又叫配电所,在国家标准里面,配电所的定义是:“所内只有起开闭和分配电能作用的高压配电装置,母线上无主变压器”,配电所与变电所的区别在于,配电房无变压器,而变电所有变压器,在对配电房进行降温时需要用到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0003]现有的配电房降温装置降温速度慢,容易影响配电装置寿命,配电房在运转时容易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周边环境,并且配电房在防潮,防火等安全问题上有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包括配电房主体和降温装置,所述配电房主体的正面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所述送风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所述配电房主体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所述承重板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所述配电房主体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台,所述承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电主体,所述配电房主体的背面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所述通风口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扇,所述降温装置包括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所述降温装置的外壁插接有进气管道,所述降温装置的侧面中部插接有出气管道。
[0007]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的内部粘接有外防火层,所述外防火层的防火面粘接有隔音棉,所述隔音棉的右面粘结有内防火层。
[000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的底部上方设置有ABS防水涂料,所述ABS防水涂料的上表面焊接有防水卷材。
[0009]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降温装置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连接有冷却风机,所述降温装置的内部上方固定安装有集水层,所述降温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开设有进气口,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开设有出气口。
[001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降温装置的外壁插接有水管,所述水管的出水端外壁且位于降温装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喷头,所述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水泵。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降温装置内部下方固定连接有蓄水池,所述降温装置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进风栅。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13]1、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采用配电房主体、外防火层、隔音
棉、内防火层、ABS防水涂料和防水卷材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配电房主体为框架,在配电房主体的外部发生火灾时,外防火层对火焰起到隔热,阻燃的效果,以保护内部的装置,ABS防水涂料刷在配电房主体的底部,同时防水卷材又焊接在ABS防水涂料的表面对底部的防潮防水起到作用,配电房主体内部装置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时位于配电房主体内部的隔音棉对声音进行阻隔,不会让噪音传达到外部,同时在配电房主体的内部装置发生意外火灾时,内防火层可以保护火灾不会继续扩散,阻隔火焰蔓延的速度。
[0014]2、本技术提供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采用降温装置、旋转电机、冷却风机、集水层、水管、喷头、换热管、进气口、出气口、水泵、抽水管、进风栅、蓄水池、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进气管道将热气从进气口送进降温装置,同时水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池中抽取冷水,在通过水管输送到喷头位置向下方换热管进行喷水,对换热管进行降温,降温装置上方的冷却风扇和正面的进风栅对降温装置本体进行降温,热气在换热管内经过一系列的操作变成冷气,通过出气口进入出气管道进行降温,这时产生的水蒸气由上方的集水层吸收,集水层饱和时向下滴水,滴入到蓄水池中,达到循环使用的功能,降温效率高,还可以使配电房主体一直保持低温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配电房主体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降温装置示意图。
[0019]图中:1、配电房主体;13、外防火层;14、隔音棉;15、内防火层;16、ABS防水涂料;17、防水卷材;2、降温装置;21、旋转电机;22、冷却风机;23、集水层;24、水管;25、喷头;26、换热管;27、进气口;28、出气口;29、水泵;210、抽水管;211、进风栅;212、蓄水池;3、格栅;4、承重板;5、送风扇;6、送风口;7、通风扇;8、承台;9、配电主体;10、通风口;11、进气管道;12、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包括配电房主体1和降温装置2,配电房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送风口6,送风口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3,送风口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5,配电房主体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4,承重板4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2,配电房主体1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台8,承台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电主体9,配电房主体1的背面开设有通风口10,通风口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3,通风口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扇7,降温装置2包括进气管道11和出气管道12,降温装置2的外壁插接有进气管道11,降温装置2的侧面中部插接有出气管道12。
[002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进气管道11将配电房主体1内部配电主体9所产时的热气传输到降温装置2,再通过出气管道12将降温装置2所产生的冷气传输到配电房主体1内部,对配电主体9进行降温,同时送风扇5进行转动对配电房主体1内部送风,通风扇7再将配电房主
体1的空气排出,以达到降低内部湿度的效果,防止配电主体9被潮气侵蚀,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0024]实施例2
[0025]如图1

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优选的,配电房主体1的内部粘接有外防火层13,外防火层13的防火面粘接有隔音棉14,隔音棉14的右面粘接有内防火层15,配电房主体1的底部上方设置有ABS防水涂料16,ABS防水涂料16的上表面焊接有防水卷材17。
[0026]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配电房主体1为框架,在配电房主体1的外部发生火灾时,外防火层13对火焰起到隔热,阻燃的效果,以保护内部的装置,ABS防水涂料16刷在配电房主体1的底部,同时防水卷材17又焊接在ABS防水涂料16的表面对底部的防潮防水起到作用,配电房主体1内部装置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时位于配电房主体1内部的隔音棉14对声音进行阻隔,不会让噪音传达到外部,同时在配电房主体1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包括配电房主体(1)和降温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1)的正面开设有送风口(6),所述送风口(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3),所述送风口(6)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送风扇(5),所述配电房主体(1)的上部固定安装有承重板(4),所述承重板(4)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降温装置(2);所述配电房主体(1)的内壁上端固定连接有承台(8),所述承台(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配电主体(9),所述配电房主体(1)的背面开设有通风口(10),所述通风口(10)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格栅(3),所述通风口(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通风扇(7);所述降温装置(2)包括进气管道(11)和出气管道(12),所述降温装置(2)的外壁插接有进气管道(11),所述降温装置(2)的侧面中部插接有出气管道(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房主体(1)的内部粘接有外防火层(13),所述外防火层(13)的防火面粘接有隔音棉(14),所述隔音棉(14)的右面粘接有内防火层(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房智能降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亮龚甜甜刘民民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灌云县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