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86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空调领域,用以增加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蓄能器、第一调节阀以及第二调节阀。压缩机包括入口和出口。第一调节阀位于压缩机的下游,且所述第一调节阀与压缩机、室外换热器以及蓄能器均连接。第二调节阀也位于压缩机的下游,且第二调节阀与压缩机、蓄能器、室内换热器均连接。其中,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被配置为通过调节自身的范围,使得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蓄能器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冷凝器,至少其中另一个被配置为蒸发器。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模式非常丰富。常丰富。常丰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热泵空调系统在冬季制热时,由于室外换热器所处温度较低,同时对外吸热,在一定的湿度条件下极易发生结霜的问题。
[0003]为了解决化霜的问题,现在大多数的无蓄能空调机组,采取逆循环除霜的方式,即对室内吸热,对室外换热器放热,在化霜的同时,不利于室内的制热,因此舒适性降低。除此方法外,具有蓄能系统的空调系统,以蓄能器为蒸发器,对蓄能器吸热,对室外换热器放热实现化霜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相关技术中,在化霜时,虽然可以避免对室内吸热的问题,但仍无法同时对室内制热,仍会出现室内舒适性降低的现象。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空调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以增加空调系统的工作模式。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
[0007]压缩机,包括入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1),包括入口和出口;室外换热器(104);室内换热器(7);蓄能器(201);第一调节阀(102),位于所述压缩机(101)的下游,且所述第一调节阀(102)与所述压缩机(101)、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以及所述蓄能器(201)均连接;以及第二调节阀(103),也位于所述压缩机(101)的下游,且所述第二调节阀(103)与所述压缩机(101)、所述蓄能器(201)、所述室内换热器(7)均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调节阀(102)、所述第二调节阀(103)被配置为通过调节自身的范围,使得所述室外换热器(104)、所述室内换热器(7)、所述蓄能器(201)中的至少一个被配置为冷凝器,至少其中另一个被配置为蒸发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3),一端与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所述室外换热器(104)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一端均连接;以及第二管路(4),一端与所述第二调节阀(10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7)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4)的另一端还与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102)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以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二阀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10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三阀口与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均连接;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四阀口通过第一节流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三阀口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一调节阀(102)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当所述第一调节阀(102)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一调节阀(102)的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阀(103)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以及第四阀口;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一阀口与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二阀口通过第二节流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三阀口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三阀口与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所述室内换热器(7)、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均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管路(4)连接;其中,当所述第二调节阀(103)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三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当所述第二调节阀(103)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一阀口和第四阀口连接、且所述第二调节阀(103)的第二阀口和第三阀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冷器(107),包括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位于所述第一管路(3)的另一端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一调节阀(102)、所述第二调节阀(103)、所述压缩机(101)的入口均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节流阀(105),位于所述过冷器(107)的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室外换热器(104)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流阀(106),位于所述过冷器(107)的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旁通阀(211),布置于所述第一管路(3);其中,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与所述第一管路(3)的连接处、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与所述第一管路(3)的连接处之间设置有所述旁通阀(211)。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节流阀(209),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经过所述第三节流阀(209)与所述第一管路(3)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支路(204'),连接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和所述第一管路(3);第二连接支路(204”),与所述第一连接支路(204')并联布置,也连接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和所述第一管路(3);第四节流阀(206),布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支路(204');以及释冷阀(207),布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支路(204”)。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管(202),连接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和所述第二管路(4);或者,连接所述蓄能器(201)的入流口和所述压缩机(101)的出口;以及高压气阀(208),布置于所述第一气管(20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气管(203);所述蓄能器(201)的出流口通过第二气管(203)与所述第三管路(5)连接;释热阀(210),布置于所述第二气管(203)。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220),包括第一进口(220a)、接口(220b)以及第一出口(220c);所述第一进口(220a)通过进液阀(221)与所述第一管路(3)连接,所述接口(220b)通过加压阀(222)与第一气管(202)连接、通过毛细管(225)、气平衡阀(224)与第二气管(203)连接,第一出口(220c)通过毛细管(225)和排液阀(223)与所述第二气管(203)连接。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220),包括第二进口(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建国袁帆张仕强陈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