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75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1
本申请涉及溶剂萃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包括分液罐的一侧内侧壁固定有竖向的滑杆,在滑杆内卡紧有可沿着滑杆上下移动且浮在溶液表面的滑块;在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溶液排出的浮球阀;浮球阀的浮球内填充有密度小于上层溶液且密度大于下层溶液密度的填充液,浮球阀的位置位于上层溶液的底部和下层溶液的顶部之间。本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在对分层完毕后的溶液,上层密度较大的溶液不能够直接提取出,而需要将下层溶液排空才能够取出,较为费时费力,其次试验人员因经验不足,部分上层溶液也跟随下层溶液排出,使得上层溶液浪费较多的问题。使得上层溶液浪费较多的问题。使得上层溶液浪费较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溶剂萃取
,特别涉及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实验室中,分液漏斗是一种常规实验器皿,用于固液或溶液与溶液反应发生装置或者物质分离提纯。在初中教育阶段,分液漏斗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而在试验萃取中,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
[0003]分液漏斗一般包括斗体、斗盖和旋塞,分液漏斗的原理为两种不能互溶的溶液在一起后分层,密度大的在下方,密度小的溶液在上方,下方溶液可以从小口流出,待下方溶液流尽后,上方溶液从上口倒出,达到分液的目的。例如,用四氯化碳分离碘水中的碘,就采用分液法分离。
[0004]但是在使用分液漏斗对溶液进行分层的过程中,发现传统的分液漏斗容量较少,在针对溶液量比较大时,需要多次或者重复进行分液操作,比较费时费力;同时由于分液漏斗的试验步骤必须是将下层的溶液流干净后,才能够取出上层的溶液,往往在试验的过程中需要的正是上层的溶液,试验人员需要等下层的溶液排干净后才能够提取上层溶液,比较麻烦;其次在试验人员对分液漏斗内的溶液进行充分摇匀混合时,将分液漏斗中水平摇动四五下,然后打开盖子放一次气,再摇,这样来回四五次,对溶液进行充分混合,但是较为费力;其次由于在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之间存在有界限,往往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上层溶液,“纯净”指的是在取出的上层溶液中不含下层溶液,在现在溶液分层试验中,会在下层溶液排出时,将部分上层溶液一起跟随下层溶液排出,剩余的上层溶液中不含下层溶液,但是这与试验人员的经验有关,在经验较短的试验人员操作时,有时候会因为操作不当造成过多的下层溶液排出,使得剩余的上层溶液不多,大大降低了试验的效率。
[0005]授权公告号为CN20821258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化学实验萃取装置,包括支座,支座定连接于萃取漏斗,搅拌叶轴传动连接于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搅拌叶轴的下端,所述萃取漏斗固定连接于分液管道,所述分液管道位于萃取漏斗的下端,所述分液管道销接于分液活塞,所述分液活塞的内部开设有孔洞,所述分液管道固定连接于溶液排出管道,所述溶液排出管道位于分液管道的下端,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0006]上述方案中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所述搅拌叶旋转,使用搅拌叶来对两种溶液进行混合,使得两种溶液混合得更均匀,更多的溶质能够溶解到溶液中,解决了溶液的混合效率,提升萃取装置的使用效率,但是在针对部分溶液混合后,混合后产生的分层溶液需要提取出上层溶液,然而往往需要将下层溶液排空后,才能够取出上层溶液,降低了上层溶液的所得量,进一步降低了试验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解决在对分层完毕后的溶液,上层密度较大的溶液不能够直接提取出,而需要将下层溶液以此排空才能够取出,
较为费时费力,其次试验人员因经验不足,部分上层溶液也跟随下层溶液排出,使得上层溶液浪费较多的问题。
[0008]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包括对溶液进行分离的分液罐,在分液罐内装有静置完毕后分层的溶液,所述在分液罐的一侧内侧壁固定有竖向的滑杆,在滑杆内卡紧有可沿着滑杆上下移动且浮在溶液表面的滑块;在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溶液排出的浮球阀;在滑块的一侧固定有弯曲的第一管道;在分液罐的中部竖向连接有贯穿分液罐底部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出口端通过橡胶软管连接第二管道的顶端;浮球阀的浮球内填充有密度小于上层溶液且密度大于下层溶液密度的填充液,浮球阀的位置位于上层溶液的底部和下层溶液的顶部之间。
[0010]本方案的原理是:
[0011]将搅拌均匀完毕的溶液倒入分液罐内,在静置后,溶液出现明显分层的现象,此时,浮球阀的浮球处于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的界限处;然后通过推动按压滑块,将第一管道完全沉入溶液中,此时利用连通器原理,浮球的高度低于滑块时,浮球阀开启;上层溶液经过从滑块进入到第一管道内,在第一管道以及第二管道内充满上层溶液后,此时放松滑块,使得滑块浮在液面上;利用虹吸效应,此时溶液不断从分液罐内依次进过第一管道、橡胶管道和第二管道排出到分液罐外部的收集筒内。
[0012]在上层溶液排完后,由于进水口位于滑块的底端,会有部分下层溶液会进入到第一管道内,此时滑块位于下层溶液的顶面,滑块与浮球阀处于同一水平面或者浮球高于滑块,与此同时浮球阀关闭;此时虹吸效应消失,部分下层溶液残留在第一管道和橡胶管道内,会有少量的上层溶液残留在第二管道内,为了保证取出的上层溶液的“纯净”,可以将残留在第二管道内上层溶液丢弃,完成对溶液分层后的上层溶液收集,且浪费的上层溶液较少。
[0013]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4]1、与现有技术中分液管道位于萃取漏斗的下端相比,在需要取出上层溶液时,需要将下层溶液排出,然而在取出下层溶液时,为了保证上层溶液的“纯净”,会有部分上层溶液跟随下层溶液排出,而上层溶液被浪费的量需要依靠操作人员的经验,浪费的上层溶液量难以控制;而在本申请方案中,通过在分液罐内设置滑块和浮球阀,在需要将上层的溶液取出时,滑块沿着滑杆上下移动,由于浮球朝下时,阀门开启此时上层溶液会进入到第一管道内,进入到管道内的,而当上层溶液从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内排出完毕后,会有部分下层液进入到第一管道内,此时由于设置了橡胶软管,操作人员能够观察到下层溶液进入到橡胶管道内,下层溶液进入到橡胶管道内时表示上层溶液已经完全排空,第二管道内只有少量的上层溶液,为了保证上层溶液的“纯净”,此时可将第二管道内剩余的上层溶液丢弃,且丢弃的上层溶液量较少,不会影响试验的效率。
[0015]2、与现有技术中在分液管道的下部连接分液活塞,使用分液活塞对溶液进行排出相比,在排放溶液时,只能手动调节分液活塞,在操作不当时,会有部分上层溶液跟下层溶液一起排出,比较难以控制,且上层溶液在排出时,操作人员只能通过透明的萃取漏斗进行观察,进而随时调节分液活塞,比较麻烦,其次在针对分层并不明显的溶液排放时,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之间的界限不明显,在排放时,试验人员比较难观察到下层容易热的排出情
况,进而会有大量的上层溶液跟随下层溶液一起被排出,造成大量上层溶液的浪费,降低了试验的效率;而在本申请方案中,通过设置浮球阀,且在浮球阀装有密度大于上层溶液且密度小于上层溶液的填充液,使得浮球阀始终位于上层溶液与下层溶液之间的界限处,通过滑块与浮球阀球体的位置,进而控制浮球阀的开启,在上层溶液排放完毕后,会有部分下层溶液也会进入排放管道内,此时浮球阀会关闭,部分下层溶液和上层溶液暂时留存在排放管道内,保证了排出的上层溶液较为“纯净”。
[0016]进一步,滑块靠近分液罐内壁的一侧顶面固定有用于按压滑块的推杆,推杆向分液罐的顶部竖直延伸,推杆的底部与滑块连接,可以在抽取上层溶液前,将滑块以及第一管道完全浸入溶液中,将上层溶液引导进第一管道内,同时在不需要使用滑块时,可以将滑块向上提起,远离液面。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包括对溶液进行分离的分液罐,在分液罐内装有静置完毕后分层的溶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分液罐的一侧内侧壁固定有竖向的滑杆,在滑杆内卡紧有可沿着滑杆上下移动且浮在溶液表面的滑块;在滑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用于控制溶液排出的浮球阀;在滑块的一侧固定有弯曲的第一管道;在分液罐的中部竖向连接有贯穿分液罐底部的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的出口端通过橡胶软管连接第二管道的顶端;浮球阀的浮球内填充有密度小于上层溶液且密度大于下层溶液密度的填充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溶液分层提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靠近分液罐内壁的一侧顶面固定有用于按压滑块的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旭芳田维林陶远波李良琴郑玉瑶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精科信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