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73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带有插腔的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块体且所述块体上呈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连接有按摩辊,所述块体的内腔设置有与穴位刺针刺接触的挤压件且所述挤压件与可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所述块体的内腔设置有可对穴位刺针刺入人体深度进行调节的调节件且所述调节件与贯穿块体且其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的调节杆啮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设置有按摩辊、驱动件、调节件和挤压件,可完成穴位刺针不同深度的插入且用手握住两个手握杆可使得按摩辊平稳运行,可对人体脊柱部位进行滚动按摩,功能多样,操作方便简单,且本康复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便于携带。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康复
,特别涉及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一直以来,医学领域的创新和进步都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领域的要求不只是满足于门类上,同时,需要的是更高的质量和疗效。脊柱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包括小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扭伤或劳损、腰椎滑脱和腰椎结核等,不通过手术几乎无法治愈,然而骨科脊柱手术一般创伤较大,康复期较长,在脊柱手术后还没有一套系统的供病人使用的实用、便捷、康复效果好的辅助装置。
[0003]现有的康复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因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且功能单一,康复治疗效果差,故此,我们提出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带有插腔的把手,所述把手的下端外壁呈对称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手握杆,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块体且所述块体上呈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两组所述安装板之间转动设置有带有按摩凸起的按摩辊,所述块体的内腔设置有与穴位刺针刺接触的挤压件且所述挤压件与可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所述块体的内腔设置有可对穴位刺针刺入人体深度进行调节的调节件且所述调节件与贯穿块体且其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的调节杆啮合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挤压件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下端位于插腔内,所述杆体左右侧端均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卡齿,所述杆体上且位于卡齿的下方设置有挡块且所述挡块的下端固定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与块体的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杆体上。
[0008]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为金属弹材料制成,所述复位弹簧的外表面设置有一层镀锌层。
[0009]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T型杆,所述T型杆的下端贯穿块体并延伸至其内腔与U型板固定连接,所述U型板两下端均设置有与卡齿齿接的传动齿轮,所述T型杆上设置与矩形通孔。
[0010]优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块体内腔的螺杆且所述螺杆上螺纹套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上固定有L型杆且所述L型杆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并贯穿安装在块体内腔壁上的限位板,所述螺杆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块体为透明材料制成,所述块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
[0012]优选的,所述块体由丙烯酸脂材料制成。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1、设置有按摩辊、驱动件、调节件和挤压件,可完成穴位刺针不同深度的插入且用手握住两个手握杆可使得按摩辊平稳运行,可对人体脊柱部位进行滚动按摩,功能多样,康复治疗效果好,操作方便简单,且本康复装置体积小,便于携带。
[0015]2、块体为透明材料制成,块体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线,便于人员对L型杆的高度调节的把控,以达到精准调控。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0017]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的驱动件结构图;
[001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0019]图中:1、块体;2、把手;3、安装板;4、按摩辊;5、驱动件;51、T型杆;52、矩形通孔;53、U型板;54、传动齿轮;6、挤压件;61、杆体;62、挡块;63、卡齿;64、复位弹簧;7、插腔;8、调节件;81、螺杆;82、螺纹管;83、从动齿轮;84、L型杆;9、调节杆;10、手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如图1

3所示,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带有插腔7的把手2,把手2的下端外壁呈对称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手握杆10,把手2上设置有块体1且块体1上呈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3,两组安装板3之间转动设置有带有按摩凸起的按摩辊4,块体1的内腔设置有与穴位刺针刺接触的挤压件6且挤压件6与可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5,块体1的内腔设置有可对穴位刺针刺入人体深度进行调节的调节件8且调节件8与贯穿块体1且其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的调节杆9啮合连接。
[0024]挤压件6包括杆体61,杆体61的下端位于插腔7内,杆体61左右侧端均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卡齿63,杆体61上且位于卡齿63的下方设置有挡块62且挡块62的下端固定有复位弹簧64,复位弹簧64的下端与块体1的内腔壁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4套接在杆体61上,驱动件5包括T型杆51,T型杆51的下端贯穿块体1并延伸至其内腔与U型板53固定连接,U型
板53两下端均设置有与卡齿63齿接的传动齿轮54,T型杆51上设置与矩形通孔52,调节件8包括转动设置在块体1内腔的螺杆81且螺杆81上螺纹套接有螺纹管82,螺纹管82上固定有L型杆84且L型杆84的一端穿过矩形通孔52并贯穿安装在块体1内腔壁上的限位板,螺杆81上固定有与驱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83,在使用时,可将穴位刺针插入把手2内设置有插腔7内,插腔7的长度略大与穴位刺针长度,将把手2的下端插腔7的进口对准穴位,用手握住按摩辊4并使得食指和中指与T型板51的横板下端接触,通过两手指拉动T型杆51向上运动,利用两组传动齿轮54带动杆体61向下做压缩复位弹簧64的运动,可通过杆体61下端对穴位刺针上端的挤压使得其刺入穴位中,完毕后通过复位弹簧64恢复原位,在进行此操作之前,可驱动杆9带动螺杆81转动,使得螺纹管82带动L型杆84进行运动调节其高度,通过L型杆84对T型杆51形成运动阻挡,可完成穴位刺针不同深度的插入,利用针灸对人体脊柱部进行康复治疗,同时两手分别握住两个手握杆10,其能够很好地保持按摩辊4平稳运动,且便于人员发力使得按摩棍4与人体挤压接触,利用按摩辊4在人体脊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包括带有插腔(7)的把手(2),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2)的下端外壁呈对称安装有可拆卸的两个手握杆(10),所述把手(2)上设置有块体(1)且所述块体(1)上呈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3),两组所述安装板(3)之间转动设置有带有按摩凸起的按摩辊(4),所述块体(1)的内腔设置有与穴位刺针刺接触的挤压件(6)且所述挤压件(6)与可带动其运动的驱动件(5),所述块体(1)的内腔设置有可对穴位刺针刺入人体深度进行调节的调节件(8)且所述调节件(8)与贯穿块体(1)且其端部设置有驱动齿轮的调节杆(9)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6)包括杆体(61),所述杆体(61)的下端位于插腔(7)内,所述杆体(61)左右侧端均设置有若干组竖直排列的卡齿(63),所述杆体(61)上且位于卡齿(63)的下方设置有挡块(62)且所述挡块(62)的下端固定有复位弹簧(64),所述复位弹簧(64)的下端与块体(1)的内腔壁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64)套接在杆体(6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脊柱用术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云春杨雪伟
申请(专利权)人:平度市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