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729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长内获取信令数据集后,根据信令数据集将统计区域内在工作日期间使用设施的潜在用户划分为若干种通勤类型人口群体,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包括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和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分别计算每种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分别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并依据若干个设施可达性值计算统计区域内用户对目标设施的总体可达性值。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终端信令数据划分用户的通勤类型,根据不同通勤类型分别计算设施可达性,最后集合不同类型的可达性计算设施的总体可达性,从而贴合用户的实际出行情况,减少计算误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准确率。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可达性计算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图论中,可达性是指在图中从一个顶点到另一个顶点的容易程度。在无向图中,可以通过识别图的连接分量来确定所有顶点对之间的可达性。其中,空间可达性是指从需求点出发到供给点之间的路程需要克服地理阻隔的难易程度,通过评估目标设施的可达性,可以基于可达性确定居民获取该设施服务的便利程度。
[0003]常用的可达性计算方法是两步移动搜索法。两步移动搜索法的具体计算方式是先以供给点为中心,根据供给点的服务半径设定时间或距离阈值形成空间作用域,搜索空间作用域内所有需求点,根据服务数量和人口数量计算供需比;接着以需求点为中心,根据人口出行极限半径设定时间或距离阈值,形成另一个空间作用域,搜索作用域内所有供给点,将其供需比进行加总,得到该类设施的可达性。
[0004]但上述计算方法有如下技术问题:由于两步移动搜索法仅简单地以二分法处理距离衰减效应,默认为作用域内所有人群对所有设施具有一致的可接近性而不受距离约束,使得计算结果与用户群体的实际有偏差,计算的误差较大;而且采用单一的空间作用域,难以反映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进一步增加计算偏差,导致计算的精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基于终端信令数据将用户划分成不同的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确定不同的通勤类型群体对应的实际需求空间作用域,利用不同的空间作用域计算目标设施的可达性,从而减少计算的误差,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07]在预设时长内获取信令数据集后,根据所述信令数据集将统计区域内在工作日期间使用设施的潜在用户划分为若干种通勤类型人口群体,所述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包括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和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
[0008]分别计算统计区域内每种所述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分别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并依据若干个所述设施可达性值计算统计区域内用户对目标设施的总体可达性值。
[000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
[0010]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是利用预设出行极限阈值构建生成,所述预设出行极
限阈值为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需求用户出行至目标设施的极限距离值;
[0011]采用高斯方程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
[00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包括:
[0013]利用高斯方程,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内的每个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需求用户赋予权重并加和,计算对应的供需比率值,得到非通勤供需比率值;
[0014]利用高斯方程,对处于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内的所述非通勤供需比率值赋予权重并求和,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
[00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
[0016]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通勤距离和最大绕行距离构建生成,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人口出行半径构建生成;
[0017]若目标设施同时处于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和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时,采用高斯方程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
[00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包括:
[0019]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数量,得到流出用户数量,并利用高斯方程对处于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的每个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进行赋予权重,得到高斯修正后的流出用户数;
[0020]加总高斯修正后的流出用户数,计算设施服务能力与所述高斯流出用户数总和的比值,得到流出供需比率值;
[0021]利用高斯方程,对同时落在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内的每个所述流出供需比率值赋予权重并求和,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
[00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计算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
[0023]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和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通勤距离和最大绕行距离构建生成,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
人口出行半径构建生成;
[0024]若目标设施同时落入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内时,采用高斯方程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
[002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利用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包括:
[0026]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数量,得到流入用户数量,并利用高斯方程对处于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的每个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赋予权重,得到高斯修正后的流入用户数;
[0027]加总高斯修正后的流入用户数,计算设施服务能力与所述高斯流入用户数总和的比值,得到流入供需比率值;
[0028]利用高斯方程,对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在预设时长内获取信令数据集后,根据所述信令数据集将统计区域内在工作日期间使用设施的潜在用户划分为若干种通勤类型人口群体,所述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包括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和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分别计算统计区域内每种所述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分别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并依据若干个所述设施可达性值计算目标设施的总体可达性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是利用预设出行极限阈值构建生成,所述预设出行极限阈值为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需求用户出行至目标设施的极限距离值;采用高斯方程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包括:利用高斯方程,对所述第一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内的每个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需求用户赋予权重并加和,计算对应的供需比率值,得到非通勤供需比率值;利用高斯方程,对处于所述第二非通勤空间作用域内的所述非通勤供需比率值赋予权重并求和,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非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统计区域内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通勤距离和最大绕行距离构建生成,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是利用人口出行半径构建生成;若目标设施同时处于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和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时,采用高斯方程作为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高斯距离衰减函数,对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进行赋值计算,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包括: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数量,得到流出用户数量,并利用高斯方程对处于所述第一流出空间作用域的每个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赋予权重,得到高斯修正后流出用户数;
加总高斯修正后的流出用户数,计算设施服务能力与所述高斯流出用户数总和的比值,得到流出供需比率值;利用高斯方程,对同时落在所述第二流出空间作用域和所述第三流出空间作用域内的每个所述流出供需比率值赋予权重并求和,得到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出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设施可达性值。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终端信令数据的工作日设施可达性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所述统计区域内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的设施可达性值,具体为:分别构建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和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其中,所述第一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目标设施的服务半径构建生成,所述第二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统计区域内所述流入通勤类型人口群体对应的需求用户的通勤距离和最大绕行距离构建生成,第三流入空间作用域是利用人口出行半径构建生成;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晔肖童张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