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测定透水混凝土防堵塞能力的实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透水检验
,具体为一种测定透水混凝土防堵塞能力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硬质地表面积迅速增长,直接破坏了土壤可自然渗透雨油粉混合物的功能,降雨时地表径流增加,造成城市热岛效应明显、内涝频发等一系列油粉混合物、生态、环境问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油粉混合物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油粉混合物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油粉混合物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透水混凝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材料,具有适宜的抗压和抗折强度,以及较好的透水性和耐久性。然而,透水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降雨而汇集到路面上的油粉混合物流中含有大量粉尘颗粒,在排油粉混合物过程中,这些粉尘颗粒会随油粉混合物流不断进入透水混凝土内部的孔隙,部分颗粒会滞留在孔隙通道内,造成透水混凝土内部贯穿性孔隙的堵塞,导致其渗透性衰减,使用寿命缩短。
[0003]现有的防堵塞能力的实验装置,都是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测定透水混凝土防堵塞能力的实验装置,包括固定筒(6),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6)的外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筒(1),所述移动筒(1)的外侧壁固定有两个连接块(16),所述固定筒(6)的外侧壁下方固定有两个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固定有液压杆(14),所述液压杆(14)的输出轴顶部与所述连接块(16)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6)的内侧壁固定有多个L形杆(4),所述固定筒(6)的内侧壁位于所述L形杆(4)的下方固定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底部固定有第一矩形筒(36),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框(42),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内部下表面固定有第一限位筒(37),所述第一限位筒(37)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38),所述第一移动杆(38)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内部下表面之间设有第一弹簧(35),所述第一移动杆(38)的外侧壁转动有移动块(41),所述移动块(41)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移动框(4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38)的外侧壁位于所述移动块(41)的上方固定有S形板(45),所述S形板(45)的底部与苏所述移动块(4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38)的顶部穿过所述漏斗(5)转动连接有第一塞块(47),所述漏斗(5)的内侧壁开设有漏孔(51),所述漏孔(51)的内部设有第二限位筒(50),所述第二限位筒(50)的第一固定有第二塞块(52),所述第二塞块(52)位于所述漏孔(51)的内部,所述第二限位筒(5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移动杆(48),所述第二移动杆(4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塞块(4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48)的底部与所述第二塞块(52)之间设有第二弹簧(49),所述漏斗(5)的底部位于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左侧固定有第二矩形筒(18),所述第二矩形筒(1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移动板(25),所述移动板(2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两个活动块(24),所述第二矩形筒(18)的底部固定有两个顶块(26),所述第二矩形筒(18)的内侧壁左侧转动连接有转杆(20),所述转杆(20)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一转轮(21),所述转杆(20)的外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转轮(21)的右侧固定有第二转轮(22),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滑槽(55),两个所述滑槽(55)的内部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三弹簧(40)的另一端固定有挡板(44),两个所述挡板(44)的相对侧分别和两个所述滑槽(55)的内部相对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滑槽(55)的内部相对侧开设有通孔(43),所述通孔(43)的内侧壁和所述第二矩形筒(18)的内部右侧均开设有滑孔(58),所述滑孔(58)的内部固定有第四弹簧(56),所述第四弹簧(56)的另一端固定有滑板(57),所述滑板(57)的外侧壁与所述滑孔(58)的内侧壁滑动连接,上方两个所述滑板(57)的顶部固定有第一拉绳(54),所述第一拉绳(54)的另一端所述挡板(44)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44)的底部固定有第二拉绳(39),两个所述第二拉绳(39)分别与下方所述滑板(57)的底部和所述移动框(4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板(25)的顶部和所述第二矩形筒(18)的内部右侧分别固定连接和滑动连接右第一磁块(27),所述第一限位筒(37)的外侧壁固定有转动连接转筒(30),所述转筒(30)的外侧壁固定有发条弹簧(28),所述发条弹簧(2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矩形筒(36)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筒(37)的外侧壁位于所述发条弹簧(28)的下方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轮(31),所述第二转轮(22)的外侧壁固定有第三拉绳(19),所述第三拉绳(19)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转轮(31)的外侧壁固定连接,下方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太兵,朱德良,谢程乐,陈烨,李萧,
申请(专利权)人:武夷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