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方法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试验小动物咀嚼肌肌电采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采集方法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累及颞下颌关节和咀嚼肌的一类疾病总称,其发病率约为18%
‑
54%,是仅次于牙周病、龋病、错颌畸形的第四位口腔疾病。咀嚼肌功能紊乱是TMD的重要分类之一,主要症状为肌筋膜疼痛、口颌肌痉挛、副功能运动(磨牙症)甚至张口受限等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咀嚼肌功能紊乱的病因复杂,研究证实其与咬合异常、精神心理、全身内分泌改变等因素均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于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功能紊乱的临床与基础相关研究一直是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
[0003]在对咀嚼肌生理病理变化的研究技术手段中,咀嚼肌的肌电活动水平是用于判断疾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测量咀嚼肌肌电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表面肌电测量,即把电极贴附在皮肤上导出较为浅表的咀嚼肌(咬肌、颞肌)的活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于小鼠颅顶的底座(100);所述底座(100)上设置有排母接口(200),所述排母接口(200)内设置有排母接孔(210),排母接口(200)的外周面上设置有若干焊接凸片(220),每个焊接凸片(220)的一端与所述排母接口(200)电连接,另一端连接有柔性电极线(300),所述柔性电极线(300)的端部连接有记录探针(400),所述记录探针(400)的端部具有倒刺(4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的底面为与小鼠颅顶接触面匹配的凹陷曲面结构,位于所述排母接口(200)外周的底座(100)上设置有贯通底座(100)的灌注口(110),所述底座(100)设置于小鼠颅顶时,所述灌注口(110)内注入牙科水泥将所述底座(100)固定于小鼠颅顶;所述灌注口(110)包括若干个,灌注口(110)圆周阵列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灌注口(110)的横截面形状由圆孔(111)和与圆孔(111)连通的缺口(112)连接构成,所述圆孔(111)贯通所述底座(100)的上下端面,所述缺口(112)贯通所述底座(100)的上下端面和外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和排母接口(200)均为圆柱体,所述底座(100)和排母接口(200)上下连接构成台阶状柱体结构,所述排母接口(200)的外径小于底座(100)的外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极线(300)的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柔性电极线(300)包括绝缘皮层(310)和导电芯层(320),所述绝缘皮层(310)包裹所述导电芯层(320)。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小鼠清醒状态的咀嚼肌肌电采集电极,其特征在于:柔性电极线(300)的端部和记录探针(400)的尾部焊接,或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柔性电极线(300)的端部和所述记录探针(400)的尾部可拆卸连接的设置包括:所述记录探针(400)的尾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片(410),所述第一连接片(410)的一侧为第一弧形面(411);另一侧为第一平面(412),所述第一平面(412)上具有第二卡槽(413);所述柔性电极线(300)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片(330),所述第二连接片(330)的一侧为第二弧形面(331),另一侧为第二平面(332),所述第二平面(332)上具有和所述第二卡槽(413)配合的卡块(333);所述第一平面(412)和所述第二平面(332)贴合后,所述第二卡槽(413)卡入所述卡块(333)中,所述第一连接片(410)和第二连接片(330)构成圆柱形结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雅娟,刘杨,李强,陈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