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通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漏缆安装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是铁路建设中常见施工手段,而在隧道中,常采用漏缆确保信号传输通道的畅通(天线在隧道口,隧道内主要器件为漏缆),以保障应急通信要求及民用通信需求,因此,必须长期保证漏缆的安装稳定性。
[0003]常见的,漏缆直接采用膨胀螺钉和扎丝(或抱箍)组合的方式固定于隧道内壁上。但采用这种方式安装漏缆时,受隧道壁、信号接受距离等因素的影响,漏缆所产生的辐射效果相对较弱,信号传播能力相对较差,同时,漏缆还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辐射方向的改变甚至脱落,具体原因有:
[0004]1、漏缆本身的质量较差,这种问题在施工之前可通过漏缆的选型、施工验收工序进行规避;
[0005]2、漏缆的安装质量较差,如,漏缆安装时其信号辐射方向存在遮挡干扰,这种问题可通过施工轨道线路的回访进行规避;
[0006]3、漏缆在使用过程中受外力影响,如列车行驶时所发生的震动和紊乱气流的冲击,从而导致漏缆发生位移、松动,引起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于隧道(1)内壁的固定座(3)、一端固定于固定座(3)的横担(31)以及用于固定漏缆(2)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于横担(31)的另一端,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型钢(4)和夹具(5),所述L型钢(4)的其中一个直臂端固定于横担(31),另一直臂端和夹具(5)同时连接有多个固定螺栓(6),所述漏缆(2)固定于夹具(5),且所述夹具(5)中心到固定座(3)的距离位于18
‑
30cm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5)包括通过固定螺栓(6)连接于L型钢(4)的安装块(51)、设置于安装块(51)另一侧的开口式软质环带(52)、多个均布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内侧的弹性卡板(53)以及限位件(54),所述弹性卡板(53)抵接于漏缆(2),所述限位件(54)同时连接于开口式软质环带(52)两端,以使开口式软质环带(52)保持闭环状态,并通过多个弹性卡板(53)将漏缆(2)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式软质环带(52)包括设置于安装块(51)的硬质段(521)和一端固定于硬质段(521)的软质段(522),所述限位件(54)同时连接于硬质段(521)和软质段(522)的另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段(52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过孔(5211),以供软质段(522)和弹性卡板(53)同时穿过,所述硬质段(521)还开设有连通过孔(5211)的插孔(5212),所述软质段(522)的端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可连通插孔(5212)的定位孔(5221),所述限位件(54)同时插设于连通的插孔(5212)和定位孔(522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缆安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板(53)包括倾斜段(531)和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驰,简宇,罗心逸,邓忠惠,曾垂明,杜珉,李翰,郭晓亮,卢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