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50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纤胎沥青瓦层、粘结剂层、防水垫层、找平层,保温隔热层和基底层,所述防水垫层靠近所述粘结剂层一侧的贴合面上布设有多个用于提高所述粘结剂层粘结强度的弧形凸起,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靠近所述粘结剂层一侧的贴合面呈平滑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瓦材层整体密闭性和稳定性高,受风压、雨水返潮影响极小。影响极小。影响极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屋面工程领域,具体为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筑屋面的结构出现了越来越多种类形式,坡屋面因其构造形式兼顾节能、节材、减排的特点成为了越来越多建筑屋面的选择。坡屋面具有空间利用率大,空气间层保温隔热、隔音降噪等诸多优势,其结构为以排为主的无组织排水形式,但由于坡屋面结构以排为主的形式特点,往往具有较大坡度,受重力、坡度影响,各结构层连接不牢易出现滑移现象,故而对结构层的整体稳定性要求较高,且屋顶一般风压较大,屋面各结构层次应具有抵御风揭影响的能力;机械施工对施工基层持钉力及厚度要求较高,而常规水泥砂浆保护层难以达到持钉要求,且对于正置式屋面结构,极易出现防水层零延伸破坏及防水层受钉眼穿刺,导致防水效果及耐久性大打折扣。鉴于常规坡屋面的施工基层、机械固定对结构层整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防水、抗风性能较差的缺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高稳定性的坡屋面结构来避免上述类似问题的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整体结构稳定性高,受风压、雨水返潮影响小,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以上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纤胎沥青瓦层、粘结剂层、防水垫层、找平层,保温隔热层和基底层,所述防水垫层靠近所述粘结剂层一侧的贴合面上布设有多个用于提高所述粘结剂层粘结强度的弧形凸起,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靠近所述粘结剂层一侧的贴合面呈平滑状。
[0006]优选的,相邻所述弧形凸起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所述弧形凸起的中心高度范围为0.8mm~1mm。
[0007]优选的,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与所述防水垫层之间通过所述粘结剂层进行密闭粘结,所述粘结剂层的厚度为1.5mm~2mm。
[0008]优选的,所述纤胎沥青瓦层通过多块玻纤胎沥青瓦拼接而成,所述玻纤胎沥青瓦的边界处至少具有一个延伸部,并在所述玻纤胎沥青瓦位于所述延伸部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所述延伸部相配合的嵌入槽。
[0009]优选的,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的厚度为3mm;所述防水垫层的厚度为2mm~3mm。
[0010]优选的,所述找平层为细石混凝土层,厚度为20mm~25mm,并在所述找平层内部设置有钢筋网。
[0011]优选的,所述保温隔热层为双层结构,由两块保温隔热板粘接而成,所述保温隔热板的厚度为10mm~15mm。
[0012]优选的,所述基底层为坡屋面基础层,其厚度为35mm~40mm。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中玻纤胎沥青瓦层与防水垫层之间设置有粘结剂层,并通过粘结剂层进行密闭粘结,由常规的机械瓦钉固定到无钉胶粘固定,由点固定到面的固定形式转变,瓦材层受力均匀,固定面大,固定稳定性更高;
[0015]2.本技术中采用无钉胶粘的固定形式,避免了钉眼穿刺造成玻纤胎沥青瓦层及防水垫层的破坏,进而能够有效防止玻纤胎沥青瓦层和防水垫层因自身自愈性差而产生渗漏、脱层的现象,且不存在固定瓦钉锈蚀进一步破坏坡屋面结构层的风险;
[0016]3.本技术中防水垫层靠近粘结剂层一侧的贴合面上布设有多个弧形凸起,使粘结剂层附着在防水垫层表面时形成网状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其与防水垫层之间的附着力,减缓粘结剂层粘结强度受潮湿环境的影响,进而提高了粘结剂层的耐久度,另一方面,粘结剂层能够形成较大粘结面,且由于玻纤胎沥青瓦层贴合面为平滑面,同时防水垫层为软质材料,玻纤胎沥青瓦层与防水垫层的凸起部分能够进行细微搭接,使粘结剂层可进行密闭粘结,因此本技术的瓦材层整体密闭性和稳定性高,受风压、雨水返潮影响极小。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9]图中:1

玻纤胎沥青瓦层,11

延伸部,12

嵌入槽,13

玻纤胎沥青瓦,2

粘结剂层,3

防水垫层,31

弧形凸起,4

找平层,41

钢筋网,5

保温隔热层,51

保温隔热板,6

基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参考图1

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实施方案: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纤胎沥青瓦层1、粘结剂层2、防水垫层3、找平层4,保温隔热层5和基底层6,防水垫层3靠近粘结剂层2一侧的贴合面上布设有多个用于提高粘结剂层2粘结强度的弧形凸起31,相邻弧形凸起31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弧形凸起31的中心高度范围为0.8mm~1mm;玻纤胎沥青瓦层1靠近粘结剂层2一侧的贴合面呈平滑状。
[0022]玻纤胎沥青瓦层1与防水垫层3之间通过粘结剂层2进行密闭粘结,玻纤胎沥青瓦层1的厚度为3mm,粘结剂层2的厚度为1.5mm~2mm,粘结剂层2采用TZT110胶粘剂的纯胶粘模式,TZT110胶粘剂粘结效果好,与玻纤胎沥青瓦13复合使用,粘结面大,瓦片搭接吻合度高,细微搭接缝隙,在粘结强度大的同时,也能够保证瓦材层内部的整体封闭性和稳定性。
[0023]纤胎沥青瓦层1通过多块玻纤胎沥青瓦13拼接而成,为了保证相邻纤胎沥青瓦13的稳定性,玻纤胎沥青瓦13的边界处至少具有一个延伸部11,并在玻纤胎沥青瓦13位于延伸部11的另一侧上设置有与延伸部11相配合的嵌入槽12。
[0024]防水垫层3采用SBR、SBS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防水垫层3的厚度为2mm~3mm;
找平层4为细石混凝土层,具体采用C20细石混凝土,厚度为20mm~25mm,并在找平层4内部设置有钢筋网41,用于提升找平层4的结构稳定性。
[0025]保温隔热层5为双层结构,由两块保温隔热板51粘接而成,能够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层5的保温隔热性能;保温隔热板51采用XPS挤塑板,具有保温隔热性能高,憎水性好,吸水率低,轻质硬度高的特点,保温隔热板51的厚度为10mm~15mm,保温隔热板51之间的胶层采用常规的挤塑板复合粘胶;基底层6为坡屋面基础层,一般采用混凝土层或木板层,其厚度为35mm~40mm。
[0026]本技术采用纤胎沥青瓦与TZT110胶粘剂相配合,还具有以下优势:
[0027]1.常规硬质块瓦的卧浆法、干挂法施工经济性差,受施工质量因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外至内依次包括玻纤胎沥青瓦层(1)、粘结剂层(2)、防水垫层(3)、找平层(4),保温隔热层(5)和基底层(6),所述防水垫层(3)靠近所述粘结剂层(2)一侧的贴合面上布设有多个用于提高所述粘结剂层(2)粘结强度的弧形凸起(31),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1)靠近所述粘结剂层(2)一侧的贴合面呈平滑状。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弧形凸起(31)之间的距离为10mm~20mm,所述弧形凸起(31)的中心高度范围为0.8mm~1mm。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纤胎沥青瓦层(1)与所述防水垫层(3)之间通过所述粘结剂层(2)进行密闭粘结,所述粘结剂层(2)的厚度为1.5mm~2mm。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沥青瓦坡屋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纤胎沥青瓦层(1)通过多块玻纤胎沥青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雯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