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4498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移动轮、摇动装置、观察窗、隔离罩、安置台、对接扣,本发明专利技术进行使用时,将摇床吻合安装在牵动组件上,将新生儿稳定放置在摇床上,通过控制器对牵动组件进行控制,牵动组件带动摇床进行左右摆动,有效对放置在其上方的新生儿进行摇摆运动,通过摇床能够哄新生儿开心,并有助于新生儿入睡。并有助于新生儿入睡。并有助于新生儿入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突飞猛进的向前迈步,国民对于医疗安全和医疗保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临床用防感染隔离装置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由于儿科患者抵御能力较低,在对儿科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也要对儿科患者进行防感染隔离,新生儿科是由儿科分离并发展出来的独立科室,医生会根据新生儿的身体情况去将新生儿放置在可以防止感染的隔离保温箱内,以避免新生儿受到外部病菌伤害,在进行使用隔离装置时,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进行使用隔离装置时,正常情况下通过吹风机抽外界空气,经过无纺布层过滤之后,再导入隔离箱体的内部,隔绝病菌,将新生儿放置在婴儿床上,通过摇床左右往复转动,从而摇动婴儿床来安抚新生儿,使新生儿更容易入睡,当摇床在进行左右摇动时,由于摇床在滚轮的带动下会因为惯性而大幅度的左右摆动,使得摇床在往复摆动过程中容易发生强烈的晃动感,且摇床呈平面状态,无法对新生儿的位置进行限定,以至于摇床上的新生儿在晃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结构包括主体(1)、移动轮(6)、摇动装置(2)、观察窗(7)、隔离罩(5)、安置台(4)、对接扣(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安装有移动轮(6),所述主体(1)上的安置台(4)与摇动装置(2)通过对接扣(3)相扣接,所述摇动装置(2)与隔离罩(5)吻合连接,所述隔离罩(5)上设有观察窗(7);所述摇动装置(2)包括有控制器(Q1)、安装板(Y5)、框体(E3)、摇床(W2)、牵动组件(T4),所述控制器(Q1)设在框体(E3)上,所述牵动组件(T4)与控制器(Q1)通过框体(E3)相接,所述牵动组件(T4)上吻合连接有摇床(W2),所述安装板(Y5)通过对接扣(3)与安置台(4)相扣接,所述安装板(Y5)与隔离罩(5)吻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床(W2)包括有躺卧板(R11)、延展拉件(I15)、外框(T12)、隔离床(U14)、伸缩调板(Y13),所述躺卧板(R11)设在隔离床(U14)上,所述隔离床(U14)连接有伸缩调板(Y13),所述伸缩调板(Y13)设在外框(T12)上,所述外框(T12)上插接有延展拉件(I15),所述延展拉件(I15)安装在隔离床(U14)上,所述隔离床(U14)吻合连接在牵动组件(T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躺卧板(R11)包括有放置座(D21)、限定板(F23)、卡接头(J25)、透气层(G22)、吸水软垫(H24)、防渗层(L27)、弹动缓板(K26),所述放置座(D21)上的限定板(F23)与卡接头(J25)相接,所述弹动缓板(K26)安装有卡接头(J25),所述限定板(F23)与透气层(G22)相连,所述透气层(G22)与防渗层(L27)相贴合,所述防渗层(L27)上连接有吸水软垫(H24),所述吸水软垫(H24)设在放置座(D21)上,所述放置座(D21)安装在隔离床(U14)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临床医学用防感染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动组件(T4)包括有万向球(K31)、万向座(Z33)、对拉板(B37)、弯弧卡板(V3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宁宁王文翔杨艺曾芳唐召月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襄阳市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