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翼及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371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翼及耳机,耳翼包括本体部以及接触部,本体部用于连接所述耳机的耳机本体;接触部包括惰性层,惰性层设于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所述接触部的柔性大于所述本体部的柔性,所述接触部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减轻所述本体部对人体皮肤的压迫。本申请中,由于本体部的表面设有接触部,在耳翼佩戴至耳朵内且恢复原形后,接触部接触耳朵处的皮肤,以使本体部对耳朵无压迫感,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舒适度。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耳翼及耳机


[0001]本申请涉及耳机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耳翼及耳机。

技术介绍

[0002]耳翼为耳机的辅助配件,耳翼能够产生形变以抵接于人体的耳朵,用于减小耳机在佩戴至耳朵上时发生掉落的概率。然而,耳翼抵接于人耳,会对人耳产生压迫,甚至导致疼痛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耳翼及耳机,其能够解决用户佩戴耳翼的舒适度的问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翼,包括:
[0005]本体部,用于连接所述耳机的耳机本体;以及
[0006]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惰性层,惰性层设于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所述接触部的柔性大于所述本体部的柔性,所述接触部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减轻所述本体部对人体皮肤的压迫。
[0007]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耳翼,在本体部上设置接触部后,用户在佩戴使用该耳翼的耳机时,本体部上的接触部的外表面将接触人体耳朵的皮肤,由于,接触部的柔性大于本体部的柔性,以及接触部具有独特的压力缓解特点,抵消反作用力,为身体提供最均匀、真实的支撑,减小身体接触接触部的部位受到的压力,使身体接触接触部的部位不易产生疲劳及酸痛;在用户佩戴耳翼后,接触部使本体部在慢慢的回弹过程中会适应不同用户的耳朵,从而达到对用户耳朵没有压迫感的自适应状态,提高了用户佩戴该耳翼时的舒适度。
[000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惰性层为多孔惰性层。
[0009]基于上述实施例,多孔惰性材料因其自身的多孔特性,使得气体进出多孔惰性材料内微孔的情况决定了惰性海绵的主要力学性能,一是,多孔结构决定了接触部具有优良的柔性,具体地,在多孔惰性材料产生形变后,多孔惰性材料恢复形变主要依靠气体进入至多孔惰性材料内的微孔以使多孔惰性材料恢复形变,而非多孔惰性材料自身的弹性,在接触部接触人体皮肤后气体进入至多孔材料内的微孔受到限制,仅存在多孔惰性材料自身弹性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压迫感,但由于气体进出多孔惰性材料内微孔的情况决定了惰性海绵的主要力学性能,多孔惰性材料自身弹性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压迫感非常小,减轻了接触部对人体皮肤的压迫感,进而减轻了该耳翼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压迫感。
[00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惰性层为惰性海绵层;或,
[0011]所述多孔惰性层为惰性硅胶层;或,
[0012]所述多孔惰性层包括惰性海绵层和惰性硅胶层,所述惰性海绵层连接于所述惰性硅胶层,所述惰性硅胶层连接于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表面;
[0013]所述本体部为硅胶本体部。
[0014]基于上述实施例,硅胶具有寿命长、柔软舒适以及环保无毒的特点,硅胶制成的本
体部化学性能,具有较长的寿命,极具柔韧性,在发生形变后可完全恢复至原形;惰性海绵因蜂巢式构造具有独特的压力缓解特点,与普通海绵内小单元间的气体通畅或隔绝有巨大的不同,在大气压力作用下,气体进出蜂巢空腔的情况决定了惰性海绵的主要力学性能,空气被压出惰性海绵的蜂巢空腔,此时,蜂巢空腔内的空气被挤出,虽然外力已经去除,蜂巢结构的惰性海绵也有还原的弹力,但是由于蜂巢空腔气孔细小,一是空气并不能很快地回到蜂巢空腔内,则惰性海绵不能很快地恢复形状,回弹的力量被抑制,材料变形复原的时间就被延长了,在惰性海绵接触人耳后受人耳的压迫,空气将更不易进入至惰性海绵的蜂巢空腔内,减小了该耳翼对人耳施加的压力;
[0015]惰性硅胶为多孔结构,同理,也可对人体皮肤产生很小的压迫感,进而减轻该耳翼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压迫感。
[0016]硅胶具有开放的多孔结构,能够减轻本体部对接触部产生的压迫,进而减小该耳翼对人体皮肤产生的压迫感。
[00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本体部一体注塑成型;或,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本体部粘接。
[0018]基于上述实施例,本体部与接触部一体注塑成型增强了本体部与接触部之间的连接强度;接触部与本体部分别成型后再粘接,简化了接触部与本体部的加工工艺。
[00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
[0020]组装部,设置于所述耳机本体上;
[0021]弹性部,与所述组装部连接;
[0022]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弹性部至少部分表面连接;和/或,所述接触部与所述组装部至少部分表面连接。
[0023]基于上述实施例,组装部设置于耳机本体上,以使本体部与耳机本体连接,弹性部与组装部连接,在用户佩戴使用该耳翼的耳机后,弹性部将接触用户的耳朵以减小耳机本体从耳朵内脱落的可能性;
[0024]由于耳翼在使用时,弹性部与人体的耳朵产生接触,因此,将接触部设置在弹性部至少部分表面,可使弹性部在接触用户的耳朵后减小弹性部对人体的耳朵产生的压力,保证用户的舒适度;接触部设在组装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后,由于组装部安装至耳机本体上时需要产生形变,接触部可减小组装部在发生形变过程中因形变过大而发生撕裂的可能性,提高了组装部的结构强度;将接触部同时设置在组装部和弹性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后,设于弹性部上的接触部将提高用户的舒适度,设于组装部上的接触部用于使组装部在拆装过程中不易发生撕裂。
[002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耳翼还包括:
[0026]弹性套接件,所述本体部套设于所述弹性套接件外围,所述弹性套接件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本体部的弹性模量,且所述弹性套接件具有沿第一预设方向贯穿所述弹性套接件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壁面用于与所述耳机本体连接,以使所述本体部通过所述弹性套接件与所述耳机本体可拆卸连接。
[0027]基于上述实施例,弹性套接件在套接至耳机本体后,由于弹性套接件与本体部连接,如此,实现了耳翼与耳机本体的连接;弹性套接件的弹性模量不大于本体部的弹性模量,保证了弹性套接件在发生形变时不对因应形变过大而使本体部发生撕裂。
[0028]另外,弹性套接件围设出第一安装孔的壁面,在将该耳翼安装至耳机本体上时,弹性套接件发生形变以使第一安装孔扩大,此时,组装部随弹性套接件一同发生形变,随后可通过扩大的第一安装孔将弹性套接件套接至耳机本体上,在撤去外力后弹性套接件将恢复形变并套接至耳机本体上且勒紧耳机本体,完成了耳翼与耳机本体的可拆卸连接。
[002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套接件包括:
[0030]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孔设于所述连接部;及
[0031]至少一个的卡接部,凸设于所述连接部外围,所述本体部至少部分套设于所述卡接部外围。
[0032]基于上述实施例,连接部用于发生形变并套接至耳机本体上,在连接部发生形变时第一安装孔扩大,以使连接部可套接至耳机本体上;连接部的弹性模量不大于本体部的弹性模量,保证了连接部在发生形变时不对因应形变过大而使本体部发生撕裂;同时,在连接部的外围凸设卡接部,在本体部套设至卡接部的外围,即卡接部嵌入至本体部内,卡接部将与本体部之间形成卡接,增强了卡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翼,用于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用于连接所述耳机的耳机本体;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包括惰性层,惰性层设于所述本体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所述接触部的柔性大于所述本体部的柔性,所述接触部用于与人体皮肤接触以减轻所述本体部对人体皮肤的压迫。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惰性层为多孔惰性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翼,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惰性层为惰性海绵层;或,所述多孔惰性层为惰性硅胶层;或,所述多孔惰性层包括惰性海绵层和惰性硅胶层,所述惰性海绵层连接于所述惰性硅胶层,所述惰性硅胶层与本体部连接;所述本体部为硅胶本体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和所述本体部一体注塑成型;或,所述接触部与所述本体部粘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翼,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包括:组装部,用于套接在所述耳机本体上;弹性部,与所述组装部连接;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弹性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和/或,所述接触部设于所述组装部的至少部分表面上。6.如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文超杨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