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31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包括设置于围合式酒店前的休息廊和水景庭院;休息廊与围合式酒店形成半围合结构,且休息廊的两侧分别与围合式酒店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休息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水景庭院包括内水庭和外水庭,内水庭设置于休息廊的内部中心区域,外水庭设置于休息廊的外部,且内水庭与外水庭之间连通;休息廊背离外水庭的侧面与围合式酒店之间设置有主通道,主通道与围合式酒店内部连通。本申请实现了能够提高落客通道与酒店主体之间的整体性,使得宾客在落客区形成自然分流,避免宾客较多时显得局促,提高落客区整体的舒适度。度。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酒店
,尤其涉及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酒店落客区空间、景观及流线设计较为简单。其空间多为酒店主入口处挑出一尺度较大雨篷;景观设计多为主入口两侧简单摆放数盆绿植;宾客流线为出入的车行与步行宾客均行至雨篷下空间后,直接进入酒店主入口及大堂。
[0003]现有酒店的落客区空间、景观及流线设计有其客观缺点。现有酒店的落客区为与酒店主入口相连的一个主通道,从空间设计上来说,落客区与酒店主体、主入口的关系不够整体,若入口处宾客较多时其空间会显得局促,空间设计本身也没有其他变化;景观设计较为单一,没有视线展开、迂回之感,造成宾客经过落客区时舒适度不足;由于现有酒店的落客区为一个主通道,导致其流线设计较为直接,但若出入、等待宾客较多时,则流线交叉,没有足够的休息等待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酒店的落客区为与酒店主入口相连的一个主通道,与酒店主体、主入口的关系不够整体,景观设计较为单一,其流线设计较为直接,导致出入、等待宾客较多时,显得空间局促,流线交叉,宾客没有足够的休息等待空间,降低落客区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将落客区作为与酒店主体紧密联系的独立空间进行设计,与围合式酒店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半围合空间,提高与酒店主体之间的整体性,将落客区划分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休息廊并最终与酒店主入口相通,使得宾客在落客区形成自然分流,避免宾客较多时显得局促,宾客可在休息廊进行休息和等待,通过设置内水庭和外水庭,提高宾客在等待时的观赏效果,提高落客区整体的舒适度。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包括设置于围合式酒店前的休息廊和水景庭院;所述休息廊与所述围合式酒店形成半围合结构,且所述休息廊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围合式酒店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休息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水景庭院包括内水庭和外水庭,所述内水庭设置于所述休息廊的内部中心区域,所述外水庭设置于所述休息廊的外部,且所述内水庭与所述外水庭之间连通;所述休息廊背离所述外水庭的侧面与所述围合式酒店之间设置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与所述围合式酒店内部连通。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休息廊的顶部设置有天窗口。
[000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水庭包括内水池和设置于所述内水池内的装饰件,所述内水池与所述外水庭之间连通;所述休息廊内还设置有U形休息凳,所述U形休息凳将所述内水池远离所述外水庭的三个侧面包裹围合。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U形休息凳的截面为阶梯型结构。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休息廊包括四个支撑柱、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柱
顶端的四个支撑梁以及设置于四个所述支撑梁顶面的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中心开设有所述天窗口。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天窗口上设置有天窗开合组件;所述天窗开合组件包括升降板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机体固定连接于所述遮挡板的内侧;所述升降板处于所述天窗口的上方,且所述升降板的底面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能够在所述驱动件的带动下升降并将所述天窗口打开和封堵。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上方均设置有延伸板和导水槽;所述延伸板倾斜固定连接于所述遮挡板的外檐,所述导水槽固定连接于所述围合式酒店的侧面,且所述延伸板伸入至所述导水槽内。
[0012]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13]本申请通过采用设置于围合式酒店前的休息廊和水景庭院;首先将休息廊与围合式酒店形成半围合结构,提高与酒店主体之间的整体性,使得休息廊与围合式酒店之间既紧密联系,又是独立的个体;
[0014]休息廊的两侧分别与围合式酒店之间形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休息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分别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水景庭院包括内水庭和外水庭,内水庭设置于休息廊的内部中心区域,外水庭设置于休息廊的外部,且内水庭与外水庭之间连通;休息廊背离外水庭的侧面与围合式酒店之间设置有主通道,主通道与围合式酒店内部连通,通过设置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休息廊和主通道,使得宾客在出入酒店时自然分流,避免落客区出现局部拥堵,减少宾客等待时间,若宾客需要等待时,能够在休息廊进行等待,并通过水景庭院在空间上形成一定分隔,同时通过内水庭的设计,能够提高宾客等待时的观赏效果;
[0015]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酒店的落客区为与酒店主入口相连的一个主通道,与酒店主体、主入口的关系不够整体,景观设计较为单一,其流线设计较为直接,导致出入、等待宾客较多时,显得空间局促,流线交叉,宾客没有足够的休息等待空间,降低落客区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将落客区作为与酒店主体紧密联系的独立空间进行设计,与围合式酒店之间形成互相联系的半围合空间,提高与酒店主体之间的整体性,将落客区划分为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休息廊并最终与酒店主入口相通,使得宾客在落客区形成自然分流,避免宾客较多时显得局促,宾客可在休息廊进行休息和等待,通过设置内水庭和外水庭,提高宾客在等待时的观赏效果,提高落客区整体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与围合式酒店的俯视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休息廊的主视图;
[0019]图3为图1中的休息廊去除遮挡板后与水景庭院连接的俯视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休息廊增加天窗开合组件后的主视图;
[0021]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休息廊增加延伸板和导水槽后与围合式酒店连接时的主视图。
[0022]附图标记:1

围合式酒店;2

休息廊;21

支撑柱;22

支撑梁;23

遮挡板;24

天窗口;3

水景庭院;31

内水庭;311

内水池;312

装饰件;32

外水庭;4

第一通道;5

第二通道;6

主通道;7

U形休息凳;8

天窗开合组件;81

升降板;82

驱动件;9

延伸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酒店用落客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围合式酒店(1)前的休息廊(2)和水景庭院(3);所述休息廊(2)与所述围合式酒店(1)形成半围合结构,且所述休息廊(2)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围合式酒店(1)之间形成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所述休息廊(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第一入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通道(4)和所述第二通道(5)连通;所述水景庭院(3)包括内水庭(31)和外水庭(32),所述内水庭(31)设置于所述休息廊(2)的内部中心区域,所述外水庭(32)设置于所述休息廊(2)的外部,且所述内水庭(31)与所述外水庭(32)之间连通;所述休息廊(2)背离所述外水庭(32)的侧面与所述围合式酒店(1)之间设置有主通道(6),所述主通道(6)与所述围合式酒店(1)内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用落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廊(2)的顶部设置有天窗口(2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酒店用落客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水庭(31)包括内水池(311)和设置于所述内水池(311)内的装饰件(312),所述内水池(311)与所述外水庭(32)之间连通;所述休息廊(2)内还设置有U形休息凳(7),所述U形休息凳(7)将所述内水池(3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楠范小烨肖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