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24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应用,涉及微生物开发与应用技术领域。所述奥托类芽孢杆菌为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565。本发明专利技术筛选得到一株杀藻能力较强的微生物菌株KY616,同时经过实验验证,发现该菌株KY616还具有广谱杀植物病害病原菌、解磷、解钾、活化硅的功能,并且还可与多种农药一起使用,具有与农药复配的潜力,该菌株在农业生产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应用潜力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菌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
,尤其是涉及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氮、磷等植物生长所必需营养元素大量增加导致的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大幅度增加的现象,包括水华和赤潮(龚雄虎,2018;A等,2021)。
[0003]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化肥施用量过高,不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水体(王菲,2017)。在夏季高温及强紫外线的作用下,水中的营养物质促使藻类和微生物大量繁殖,在淡水中就会出现水华现象,在海洋中叫做赤潮。当藻类自然死亡后,细菌分解这些有机物时需要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导致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进一步促进细菌繁殖,导致水体发黑发臭,破坏了生态环境,成为淡水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另外,作为供水厂水源的湖泊、水库等爆发藻类污染将给供水带来极大挑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研究表明,某些藻类会释放藻毒素,给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导致水质恶化的最主要因素。因此,藻类的污染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0004]目前,针对藻类的污染现象(水华、赤潮)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叶益华等,2022)。物理方法主要通过打捞藻类的手段实现,可以快速从富藻水中移除藻细胞,降低水中营养盐,从而有效地推迟其暴发(Xu Shengjun等,2022)。但是其处理能力受限,投入高,无法根除藻华,尤其是打捞丝状藻类,会加快丝状绿藻增殖,易出现“捞不净、越捞越多”的现象。化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杀藻剂灭藻,比如氧化剂(H2O2、O3、氯化物等)、除藻剂(硫酸铜、异噻唑啉酮等)、抗生素等。化学方法是现阶段见效快、效果好、操作简单的应急技术(陈修康,2021)。然而,杀藻剂不是藻类专杀剂,会对微生物、动植物造成损害,进而导致生态系统的失衡与退化。并且长期投用某些非氧化类药剂,藻类易产生抗药性。市面上广泛用作杀藻剂的硫酸铜是一种重金属盐类,使用后不可避免地产生毒副作用。首先是破坏水质环境,硫酸铜在水中溶解后所产生的硫酸根离子,在缺氧条件下还原成硫化物和硫化氢毒素,产生强烈毒害作用,引起鱼类中毒和缺氧死亡。其次是产生慢性中毒症状,影响鱼类正常生长。硫酸铜的铜离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鱼体,破坏造血组织和损害肝胰脏细胞,还引起鱼的肾细管扩张及组织细胞坏死,降低肠道消化酶活性,抑制了鱼类正常生长发育。实验表明,用硫酸铜清除水华不仅毒副作用大,而且效果也不理想,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生物方法是现阶段被认为对环境友好的除藻手段,其具有快速简单、无药残、低耗能、安全、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具有广阔前景(Gallardo

Rodr
í
guez JJ等,2019)。其中,利用微生物控制藻类水华的实践得到了广泛关注(Coyne K J等,2022)。Xu等在大鹏湾搭建了500L含蓝藻的对虾养殖试验塘,用蜡样芽孢杆菌菌剂(Bacillus cereus CZBC1)对蓝藻虾塘进行了溶藻试验,56d后蓝藻的溶藻率高达93.75%。因此,利用微生物对藻类污染进行防治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0005]此外,近年来藻类污染也发生在水田和旱地,并且已经影响到农作物的生产(曹彦圣等,2021)。同时,水田和旱地的藻类污染常常不是单独发生,而是伴随着土传病害和磷、钾等营养失衡同时发生。目前,针对藻类污染、土传病害和磷、钾等营养失衡的微生物鲜有报道。
[0006]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菌剂及其应用。本发本研究开发了一株可高效杀藻、防治土传病害(即可广谱杀植物病害病原菌)并且具有可活化磷、钾的功能的微生物,为丰富微生物资源提供了基础,也为藻类污染、土传病害和磷、钾等营养失衡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000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所述奥托类芽孢杆菌为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565。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高通量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效杀藻、广谱杀植物病害病原菌、活化硅、解磷、解钾能力且可与农药复配的多功能微生物KY616。根据对其16sDNA序列测定结果,同时与国际细菌学委员会认可的16sRNA数据库(chun

s lab)进行序列比对并结合文献分析来确定目标微生物的分类地位(Yoon,S.H.,Ha,S.M.,Kwon,S.,Lim,J.,Kim,Y.,Seo,H.and Chun,J.(2017).Introducing EzBioCloud:A taxonomically united database of 16S rRNA and whole genome assemblies.Int J Syst Evol Microbiol.67:1613

1617),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确定为Paenibacillus ottowii。
[0011]Paenibacillus ottowii最初是从德克萨斯州派洛特的牛粪主要厌氧发酵系统中的巴氏杀菌溶液样品中分离得到(Velazquez L F,2022),文献对其报道鲜少,已有报道主要集中在其生防功能上,例如对梨炭疽病菌、梨黑斑病菌、梨轮纹病菌、梨腐烂病菌等梨树上常见病原真菌、水稻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等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该菌种的其他功能和应用还没有报道,本专利技术筛选的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菌株是一个新的菌株,其具有的杀藻、杀植物病原菌、活化硅、解磷、解钾、可与农药复配等功能的报道属于世界首次。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的16S rDNA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在培养基上菌落形态菌落呈白色至奶白色的圆形菌落,表面光滑,边缘不规则;经显微镜(100倍油镜)测定其菌体长度约3

6μm。
[0013]在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菌剂,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含有前述的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的菌体、菌液或其发酵物。
[0014]所述微生物菌剂包括液体微生物菌剂和固体微生物菌剂。所述菌剂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悬浮剂或可分散油悬浮剂。当所述菌剂为固体微生物菌剂时,所述固体微生物菌剂由所述的菌株附加固态载体和/或助剂制备而成,所述固态载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奥托类芽孢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奥托类芽孢杆菌为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5565。2.一种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的活性成分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的菌体、菌液或其发酵物。3.权利要求1所述的奥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ottowii)KY616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剂在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中的应用:(a)杀藻或制备溶藻产品或水体净化;(b)解硅或活化硅;(c)解磷;(d)解钾;(e)拮抗植物病原菌或防治植物病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藻包括蓝绿藻;优选地,所述蓝绿藻包括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小球藻和鱼腥藻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净化包括治理水华和/或赤潮。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耀卫唐珏晖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佰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