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214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可设置在室内建筑内,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包括:导轨,其固定在下楼板上,且设置在两根室内结构柱之间;墙身,其底端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墙身的顶端靠近上楼板;所述墙身上设置有门/窗户;壳体,其固定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且所述壳体竖向一侧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室内构柱上,壳体内部中空,且导轨被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墙身也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可移动墙可以在昼夜间发生形态空间变化,墙身可以自由滑动,白天,墙身藏在壳体内,在空间上不产生阻碍;夜间墙身移动出壳体,形成墙时,人流仍可以通过门进入建筑内,形成独立空间。形成独立空间。形成独立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建筑用墙体领域。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

技术介绍

[0002]当前住宅、办公楼等建筑空间分隔墙体多采用砌体墙、轻钢龙骨隔墙等固定不可拆卸式分隔方式,在建筑空间整体无法扩展的情况下,该不可变分隔方式与住户不同场景下、不同时期对建筑空间的特殊适用要求产生了不可协调的矛盾,不满足住宅适用和耐久的设计原则。处于城市公共空间中的建筑,需要按时间段变化调整内外空间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可设置在室内建筑内,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包括:
[0004]导轨,其固定在下楼板上,且设置在两根室内结构柱之间;
[0005]墙身,其底端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墙身的顶端靠近上楼板;所述墙身上设置有门/窗户;
[0006]壳体,其固定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且所述壳体竖向一侧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室内构柱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所述导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墙身也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导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室内结构柱。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墙身沿其移动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缓冲件。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壳体的内空腔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墙身沿水平方向的宽度。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当所述墙身移动至其全部缩在所述壳体内时,所述墙身的竖向外侧边和所述壳体的竖向外侧边齐平。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壳体为非透明状,其和建筑内腔颜色一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两根室内结构柱之间设置有本墙体。
[0013]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14]1、本技术的可移动墙可以在昼夜间发生形态空间变化,墙身可以自由滑动,白天,墙身藏在壳体内,在空间上不产生阻碍;夜间墙身移动出壳体,形成墙时,人流仍可以通过门进入建筑内,形成独立空间。
[0015]2、本技术的可移动墙避免不同住户、办公人群当需要改变空间时,通过砸墙、重新装修产生二次浪费;
[0016]3、本技术的可移动墙快捷功能转换,不需要施工,就可以实现快速转换,避免了施工对其他住户产生的噪音干扰。
[0017]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中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002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技术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技术。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形。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0021]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0023]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可设置在室内建筑内,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包括:
[0024]导轨1,其固定在下楼板上,且设置在两根室内结构柱2之间,所述导轨1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室内结构柱2。
[0025]墙身3,其底端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1上,且所述墙身3的顶端靠近上楼板;所述墙身上设置有门/窗户;
[0026]壳体4,其固定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且所述壳体4竖向一侧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室内构柱2上,所述壳体4内部中空,且所述导轨1被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所述墙身3也被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
[0027]其中,所述导轨1有两根,也就是相对应的壳体有两根,室内结构柱2一共有4根,分别对应两个导轨1,且在两个壳体4之间还设置有室内墙7,室内墙7上还有门。对应两个导轨的两组室内结构柱中的分别一根之间设置有本墙体6。
[0028]上述实施方案中,当需要将室内空间隔断隔开时,此时将墙身3从壳体4内拉出来,该过程中,墙身3将沿着所述导轨1移动行走,当拉出来之后墙身3就可以变成一堵墙,将室
内空间进行隔断隔开,当不需要隔断隔开,需要敞亮空间时,将墙身3推回所述壳体4内即可。
[0029]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可移动墙体可以自由滑动,白天,墙身藏在壳体内,在空间上不产生阻碍;夜间墙身移动出壳体,形成墙时,人流仍可以通过门进入建筑内,形成独立空间。避免不同住户、办公人群当需要改变空间时,通过砸墙、重新装修产生二次浪费;
[0030]可移动墙快捷功能转换,不需要施工,就可以实现快速转换,避免了施工对其他住户产生的噪音干扰。
[0031]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墙身3沿其移动方向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缓冲件5,当墙身滑动至导轨1两端时,缓冲件5将对墙身起到缓冲作用。
[0032]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壳体4的内空腔沿水平方向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墙身3沿水平方向的宽度,这样便于墙身3在所述壳体4内移动穿梭。
[0033]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当所述墙身3移动至其全部缩在所述壳体4内时,所述墙身3的竖向外侧边和所述壳体4的竖向外侧边齐平。
[0034]这样从外部看,比较美观,不存在墙身3突出于壳体的情况。
[0035]根据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中,所述壳体4为非透明状,其和建筑内腔颜色一致,这样用户从外面看,无法看到壳体4内的墙身,比较美观。
[0036]尽管本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可设置在室内建筑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包括:导轨,其固定在下楼板上,且设置在两根室内结构柱之间;墙身,其底端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墙身的顶端靠近上楼板;所述墙身上设置有门/窗户;壳体,其固定在上楼板和下楼板之间,且所述壳体竖向一侧连接于其中一根所述室内结构柱上,所述壳体内部中空,且所述导轨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墙身也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两端分别连接于两根室内结构柱。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建筑用可移动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翅翔戴增元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东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