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117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涉及海绵城市生物净化滞留带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所述透气砖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所述网格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设置外壳,便于通过外壳实现混凝土层和土壤层在倾倒时前后位置的限位,保证混凝土层的一次浇筑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第三透水布层和透水砖层,便于实现渗透进土壤中多余的雨水的过滤,实现最后渗出的雨水的整洁程度,防止泥沙进入市政雨水管中。管中。管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0001]本技术涉及海绵城市生物净化滞留带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技术介绍

[0002]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等。
[0003]现有的,如中国专利号:CN208022864U公开了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城市道路、溢流孔和蓄水槽,所述城市道路的边缘处固定有边缘石块,且边缘石块上预留有进水口,所述边缘石块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槽,且固定槽内部的底端放置有砾石层,所述砾石层的上方放置有人工填料层,且人工填料层的上方放置有土壤层,所述溢流孔设置在固定槽上,所述蓄水槽设置在固定槽的外侧,且蓄水槽与连接管道相连接,所述连接管道与市政雨水管道相连接。
[0004]但是该装置中的溢流孔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降雨速度或者降雨量较大时,水流中掺杂的树叶和杂质会随着水位的增高进入溢流孔中,造成杂质通过溢流孔进入市政雨水管中,造成雨水管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但是该装置中的溢流孔的高度是固定的,当降雨速度或者降雨量较大时,水流表面的树叶和杂质会随着水位的增高进入溢流孔中,造成杂质通过溢流孔进入市政雨水管中,造成雨水管堵塞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所述透气砖层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所述网格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所述镂空板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所述第二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所述第三透水布层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所述外壳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
[0007]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且外壳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膜,设置的通槽便于实现外壳中渗透的雨水的排放,进而实现多余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吸收,并且设置的过滤膜为现有的耐腐蚀过滤膜,使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土壤中的泥土进入外壳中。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和第三透水布层均为现有的透水土工
布,保证使用强度的同时,便于保证雨水的顺利通过。
[0009]优选的,所述外管的内表面与内管的外表面滑动连接,便于保证内管在外管中平稳升降。
[0010]优选的,所述网格板层为现有的不锈钢钢格板,便于通过钢格板的镂空实现雨水的通过,并且通过设置的网格板层便于保证第一透水布层表面的平整性。
[0011]优选的,所述内管和外管均使用PVC耐腐蚀管,设置的外管预埋进外壳附近的土壤中,并且通过内管的顶部端口作为装置的溢流口使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13]1、本技术中,装置埋入地中,并且外管的底部端面连接土壤中相邻的市政雨水管,实际使用时,通过电动推杆升降实现内管升降,进而实现内管的高度调整,进而当降雨速度较快,并且降雨量较高时,保证内管的顶部端口与水位平齐,进而防止树叶进入沿着内管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0014]2、本技术中,设置外壳,便于通过外壳实现混凝土层和土壤层在倾倒时前后位置的限位,保证混凝土层的一次浇筑成型,并且通过设置的第一透水布层、第二透水布层、第三透水布层和透水砖层,便于实现渗透进土壤中多余的雨水的过滤,实现最后渗出的雨水的整洁程度,防止泥沙进入市政雨水管中。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图1的剖视立体图;
[0017]图3为本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外壳的立体图。
[0018]图例说明:1、过滤膜;2、外壳;3、外管;4、内管;5、土壤层;6、第三透水布层;7、混凝土层;8、第二透水布层;9、镂空板层;10、第一过滤层;11、网格板层;12、第一透水布层;13、透气砖层;14、电动推杆;1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1]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2,外壳2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13,透气砖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12,第一透水布层12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11,网格板层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0,第一过滤层10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9,镂空板层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8,第二透水布层8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7,混凝土层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6,第三
透水布层6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外壳2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3,外管3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4,第一过滤层10为若干碎石填充形成,镂空板层9为现有的PVC耐腐蚀板材,并且表面呈镂空状设置,便于保证第二透水布层8的平整性。
[0022]如图1所示,外壳2的内底部开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通槽15,且外壳2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膜1,设置的通槽15便于实现外壳2中渗透的雨水的排放,进而实现多余的雨水渗透进土壤中,实现雨水的吸收,并且设置的过滤膜1为现有的耐腐蚀过滤膜,使用疏水性聚四氟乙烯材料,防止土壤中的泥土进入外壳2中,或者直接将渗透出的雨水,通过现有的排水管引进市政雨水管中。
[0023]如图1所示,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均为现有的透水土工布,保证使用强度的同时,便于保证雨水的顺利通过,并且在安装时,通过钉枪将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钉在外壳2的前后内表面位置,保证第一透水布层12、第二透水布层8和第三透水布层6与外壳2内表面的密封性。
[0024]如图2所示,外管3的内表面与内管4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当电动推杆14伸缩式,便于保证内管4在外管3中平稳升降。
[0025]如图1所示,网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生物净化滞留带,包括外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内底部铺设有透气砖层(13),所述透气砖层(1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透水布层(12),所述第一透水布层(12)的顶部设置有网格板层(11),所述网格板层(1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过滤层(10),所述第一过滤层(10)的顶部设置有镂空板层(9),所述镂空板层(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透水布层(8),所述第二透水布层(8)的顶部设置有混凝土层(7),所述混凝土层(7)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透水布层(6),所述第三透水布层(6)的顶部设置有土壤层(5),所述外壳(2)的前侧外表面顶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外管(3),所述外管(3)的后侧内表面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4),所述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内管(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佳北李连华丁海峰范啸胡海波庄颖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