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4046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6
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支撑体及第一吸引机构。可动体具有光学元件,其将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行进的光反射到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支撑体以摆动轴线为中心可摆动地支撑可动体。第一吸引机构在可动体与支撑体之间使可动体产生吸引力。第一吸引机构具有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的一方配置在可动体。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的另一方配置在支撑体。从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重叠。第一规定方向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的任一方向。第三方向是与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从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第一吸引磁体的中心与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的中心分离。磁性部件的中心分离。磁性部件的中心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单元。

技术介绍

[0002]在利用照相机拍摄静态图像或动态图像时,有时会因手抖动而产生图像模糊。并且,用于抑制图像模糊而能够进行清晰摄影的手抖动校正装置已实用化。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具有反射模块和支撑反射模块的驱动保持架的照相机模块。反射模块具有反射部件和安装反射部件的驱动框架,。驱动框架相对于驱动保持架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驱动框架上,配置有牵引磁铁。在驱动保持架上配置有牵引轭。在驱动框架和驱动保持架之间形成吸引力。
[0004][现有技术文献][0005][专利文献][0006]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9/0129197号说明书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0008]但是,在专利文献1那样的照相机模块中,通常,磁铁和磁轭被配置成从光轴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方向观察时中心彼此重叠。
[0009]但是,由于从光轴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方向观察时,磁铁的中心与磁轭的中心重叠配置,因此在磁铁与磁轭之间仅在光轴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上产生引力。
[0010]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能够在可动体与支撑体之间在光轴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以及除此以外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上产生引力。
[0011]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光学单元具有可动体、支撑体和第一吸引机构。所述可动体具有光学元件。所述光学元件将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行进的光反射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所述支撑体以摆动轴线为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撑所述可动体。所述第一吸引机构在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体之间,使所述可动体产生吸引力。所述第一吸引机构具有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配置在可动体。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配置在所述支撑体。从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重叠。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任一方向。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吸引磁铁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的中心分离。
[001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13]根据示例的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光学单元,该光学单元能够在光轴方向或与光轴交叉的方向、以及除此以外的方向的两个方向上产生引力。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智能手机的立体图。
[0015]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立体图。
[0016]图3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分解为可动体和支撑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7]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可动体的分解立体图。
[0018]图5A是沿着图2的VA

VA线的剖视图。
[0019]图5B是沿着图2的VB

VB线的剖视图。
[0020]图5C是沿着图2的VC

VC线的剖视图。
[0021]图5D是沿着图2的VD

VD线的剖视图。
[0022]图6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光学元件和保持架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光学元件、保持架以及预压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4]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光学元件、保持架、预压部、第一支撑部以及第二磁铁的分解立体图。
[0025]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可动体的立体图。
[0026]图10是从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X1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第一支撑部的图。
[0027]图11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支撑体的分解立体图。
[0028]图1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第二支撑部周边的立体图。
[0029]图13是从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侧X2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第二支撑部的图。
[0030]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0031]图中:1:光学单元;2:可动体;3:支撑体;10:光学元件;20:保持架;30:第一支撑部;60:第二支撑部;110:第一摆动机构;111:第一磁铁(第二吸引磁铁);112:磁性部件(第二吸引磁性部件);120:第二摆动机构(摆动机构);121:第二磁铁(第一吸引磁铁);123:磁性部件(第一吸引磁性部件);125:第二线圈(线圈);150:第三吸引机构;151:磁铁(第三吸引磁铁);152:磁性部件(第三吸引磁性部件);210:第一吸引机构;220:第二吸引机构;A2:第二摆动轴线(摆动轴线);L:光;O111、O112、O121、O123、O125:中心;X:第一方向;X1:一方侧;Y:第二方向;Y1:一方侧;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不重复说明。
[0033]在本说明书中,为了容易理解,适当地记载了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相互正交,但也可以不正交。另外,将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记载为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X1,将第一方向的另一方侧记载为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侧X2。另外,将第二方向的一方侧记为第二方向Y的一方侧Y1,将第二方向的另一方侧记为第二方向Y的另一方侧Y2。另外,将第三方向的一方侧记载为第
三方向Z的一方侧Z1,将第三方向的另一方侧记载为第三方向Z的另一方侧Z2。另外,为了方便,有时将第一方向X作为上下方向进行说明。第一方向X的一方侧X1示出下方向,而第一方向X的另一方侧X2示出上方向。但是,上下方向、上方向以及下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确定的,不需要与铅垂方向一致。另外,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了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光学单元的使用时及组装时的朝向。
[0034]首先,参照图1说明光学单元1的用途的一个例子。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单元1的智能手机200的立体图。智能手机200具有光学单元1。光学单元1将入射的光反射到特定的方向。如图1所示,光学单元1适合用作例如智能手机200的光学部件。另外,光学单元1的用途并不限定于智能手机200,能够用于数码相机以及摄像机等各种装置。
[0035]智能手机200具有光入射的透镜202。在智能手机200中,光学单元1配置在透镜202的内侧。当光L经由透镜202入射到智能手机200的内部时,光L的行进方向被光学单元1改变。然后,光L经由透镜单元(未图示)被摄像元件(未图示)拍摄。
[0036]接着,参照图2至图13对光学单元1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可动体,其具有将向第一方向的一方侧行进的光反射到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方侧的光学元件;支撑体,其以摆动轴线为中心能够摆动地支撑上述可动体;以及第一吸引机构,其在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体之间使所述可动体产生吸引力,所述第一吸引机构具有第一吸引磁铁和第一吸引磁性部件,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可动体,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配置于所述支撑体,从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吸引磁铁与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重叠,所述第一规定方向是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所述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交叉的方向,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一吸引磁体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的中心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动体与所述支撑体之间,还具有使所述可动体产生吸引力的第二吸引机构,所述第二吸引机构具有第二吸引磁铁和第二吸引磁性部件,所述第二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二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可动体,所述第二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二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配置于所述支撑体,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的中心配置在与所述第一规定方向交叉的第二规定方向的一方侧,所述第二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二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的中心,相对于所述第二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二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的中心配置在所述第二规定方向的另一方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体具有保持所述光学元件的保持架和能够摆动地支撑所述保持架的第一支撑部,所述支撑体具有能够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一支撑部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一吸引磁性部件中的另一方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吸引磁铁和所述第二吸引磁性部件中的一方配置于所述保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濑敬之江川智浩田中元纪木村飒一朗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