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3842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1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两端的绑带以及血压检测组件,所述血压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绑带内表面上的气囊组件以及连通所述测量组件和所述气囊组件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绑带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可避免气体通道受佩戴影响造成的负载阻抗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增加气量稳定性,提高脉搏震荡波的偏移稳定性,进而提高血压检测精度,另外,还可增加佩戴舒适度。还可增加佩戴舒适度。还可增加佩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压是最常测量的临床参数之一。目前,电子血压计已经是异常血压患者必备测量仪器,用于获取日常自身血压情况,结合医生的指导意见,合理调整生活习惯和用药,从而控制异常血压,达到治疗的目的。
[0003]日常便携式检测血压状态对于监测心血管健康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高血压预测、高危人群日常筛查、降压药疗效测试等。基于示波法的传统血压检测设备采用外置大体积泵和臂带式气囊的形态,便携性差,舒适性低,不利于日常监测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可穿戴设备或者是其他电子设备上集成了血压测量功能,以随时随地的检测人体的血压等生理指标。相关技术中,可穿戴设备,例如手表,包括:表体、设置在表体底部的套环、设置在套环内周面上的袖带结构体以及连接在表体两端的表带。
[0004]然而,这种结构下的可穿戴设备,佩戴时,容易对袖带结构体气路挤压造成褶皱,影响血压检测精度,另外,由于套环的使用,其硬度较高,极大程度上的限制了佩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系统,其中,在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将气体通道的至少部分内嵌于绑带中,可避免气体通道受佩戴影响造成的负载阻抗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增加气量稳定性,提高脉搏震荡波的偏移稳定性,进而提高血压检测精度,另外,还可增加佩戴舒适度。
[0006]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两端的绑带以及血压检测组件,所述血压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绑带内表面上的气囊组件以及连通所述测量组件和所述气囊组件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绑带中。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通过将气体通道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嵌于绑带,形成“隐藏”气体通道,避免了气体通道在不同穿戴情况下受佩戴挤压产生的褶皱影响造成的负载阻抗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气量稳定性,提高了脉搏震荡波的偏移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血压检测精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血压测量精度高但设备复杂、体积大的问题,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设备小型化但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并且,相比设置套环的方式,可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测量血压值,过程舒适便捷,实现高血压的日常预防。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按压气囊和感应气囊,所述按压气囊设置在所述绑带的内表面上,所述感应气囊设置在所述按压气囊背离所述绑带的一面,所述第一气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一气
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应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气囊连通。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出气阀和第二出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和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第二出气阀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中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气泵、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一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气泵、所述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二出气阀与所述第二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气泵、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二出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路包括:第一连接管道以及开设在所述绑带内的第一气体通路,所述第一连接管道连接在所述测量组件和所述第一气体通路之间;
[0013]所述第二气路包括:第二连接管道以及开设在所述绑带内的第二气体通路,所述第二连接管道连接在所述测量组件与所述第二气体通路之间。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感应气囊具有第一气嘴,所述第一气嘴连通所述第一气路与所述感应气囊,所述按压气囊具有第二气嘴,所述第二气嘴连通所述第二气路与所述按压气囊。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校准模块、充气策略模块、特征提取模块以及模型回归模块,所述校准模块用于对气泵进行校准,所述充气策略模块用于调控所述血压检测组件的先后工作顺序,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于从所述感应气囊的压强曲线提取出震荡波曲线,并通过所述震荡波曲线提取与血压值的强关联特征,所述模型回归模块用于计算最终的血压值。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带呈半环形。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绑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绑带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设备主体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绑带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绑带的另一端扣合相连。
[0018]本申请实施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可穿戴系统,包括:终端设备以及如上所述的可穿戴设备,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通信连接。
[00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系统,其中,在可穿戴设备中通过将气体通道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嵌于绑带,形成“隐藏”气体通道,避免了气体通道在不同穿戴情况下受佩戴挤压产生的褶皱影响造成的负载阻抗不稳定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气量稳定性,提高了脉搏震荡波的偏移稳定性,进而提高了血压检测精度,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血压测量精度高但设备复杂、体积大的问题,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设备小型化但检测精度低的问题,并且,相比设置套环的方式,可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度,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测量血压值,过程舒适便捷,实现高血压的日常预防。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沿第一气路纵向剖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中沿第一气路纵向剖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血压检测组件的气流图;
[0024]图5为图1中沿第二气路纵向剖切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的核心方法流程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的系统框架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00

可穿戴设备;
ꢀꢀꢀꢀꢀꢀꢀꢀꢀꢀꢀꢀꢀꢀꢀꢀ
10

设备主体;
[0029]11

容纳腔;
ꢀꢀꢀꢀꢀꢀꢀꢀꢀꢀꢀꢀꢀꢀꢀꢀꢀꢀꢀꢀꢀ
12

盖板;
[0030]2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连接在所述设备主体两端的绑带以及血压检测组件;所述血压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的测量组件、设置在所述绑带内表面上的气囊组件以及连通所述测量组件和所述气囊组件的气体通道;所述气体通道的至少部分内嵌于所述绑带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气泵、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路和第二气路;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按压气囊和感应气囊,所述按压气囊设置在所述绑带的内表面上,所述感应气囊设置在所述按压气囊背离所述绑带的一面;所述第一气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一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感应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一端与所述气泵和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通,所述第二气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按压气囊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第一进气阀、第二进气阀、第一出气阀和第二出气阀;所述第一进气阀和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一气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第二出气阀与所述第二气路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印刷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中开设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气泵、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一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所述气泵、所述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二通道、所述二出气阀与所述第二气路依次连通,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第一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面相背的第二面;所述气泵、所述第一出气阀与所述第二出气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所述第一进气阀、所述第二进气阀、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祖现李广志曾佳邱晨楼鑫欣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