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喷灌和渗灌一体的灌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3676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1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喷灌和渗灌一体的灌溉装置,包括水源组件、管道组件、微喷灌组件、渗灌组件、第一调节结构以及第二调节结构。水源组件与管道组件连接,微喷灌组件通过第一调节结构与管道组件连通,渗灌组件通过第二调节结构与管道组件连通。渗灌组件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上。当管道组件内的压力高于第一压力区间,第一调节结构打开,水流通过微喷灌组件进行微喷灌;当管道组件内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区间,第二调节结构打开,水流通过渗灌组件进行渗灌。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微喷灌与渗灌功能集合于同一灌溉装置,通过调节水流压力弥补了不同根系深度的作物在灌溉时间上的差别,满足了不同作物的水分需求。需求。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喷灌和渗灌一体的灌溉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林灌溉
,具体涉及一种微喷灌和渗灌一体的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复合种植已经在大范围推广应用。以农

果复合种植为例,农

果复合林中,果树和农作物的结合,能够减少地表水蒸发,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而大幅度提升土地的水资源利用率以及生产力。
[0003]在农

果复合林中,果树和农作物的根系所处的土层深度并不相同:农作物的根系较浅,主要吸收浅层土壤的水分,而果树的根系相对较深,主要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另外,农作物和果树的根系的灌水量需求以及灌溉时间也存在较大差别。
[0004]对于农

果复合林的浅根农作物,一般采用微喷灌进行灌溉。微喷灌通过微型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存在较大的水分蒸发和损失,湿润深度较小,因而适合灌溉农

果复合林的浅根农作物。但是,微喷灌的灌溉方式会导致水分蒸发迅速,难以为农

果复合林中的深根系果树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喷灌和渗灌一体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源组件、管道组件(1)、微喷灌组件(2)、渗灌组件(3)、第一调节结构(4)以及第二调节结构(5);所述水源组件与所述管道组件(1)连接;所述微喷灌组件(2)包括多个,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调节结构(4)与所述管道组件(1)连通;所述渗灌组件(3)包括多个,分别通过所述第二调节结构(5)与所述管道组件(1)连通;所述渗灌组件(3)设置在2组相邻的微喷灌组件(2)之间;所述渗灌组件(3)设置在地面以下;所述微喷灌组件(2)部分设置在地面以上;当管道组件(1)内的压力高于第一压力区间,所述第一调节结构(4)处于打开状态,水流通过微喷灌组件(2)进行微喷灌;当管道组件(1)内的压力低于第一压力区间,所述第二调节结构(5)处于打开状态,水流通过渗灌组件(3)进行渗灌;所述第一调节结构(4)与所述管道组件(1)之间还设置增压组件;当需要进行微喷灌时,所述增压组件将多个第一调节结构(4)的进水口处的水流压力调节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管组件(2)包括本体(21)以及微喷灌喷头(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组件包括第一阀体(71)、第二阀体(72)、自动伸缩杆(73)、膜片(74)、连接件(75)、处理器(76)以及第一感应处理器(77);所述第一阀体(71)与所述第二阀体(72)固定连接,所述膜片(74)设置在所述第一阀体(71)以及所述第二阀体(72)之间;所述第一阀体(71)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第一进水口(78)以及第一出水口(79);所述自动伸缩杆(73)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72)的内部,所述自动伸缩杆(73)在所述处理器(76)的控制下沿所述第二阀体(72)往复移动;所述连接件(75)的两侧分别与所述自动伸缩杆(73)以及所述膜片(74)连接;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器(77)设置在所述第一出水口处,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器(76)信号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最靠近水源组件的一组增压组件中还设置第二压力感应器,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水口处;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器与所述处理器(78)信号连接;当第二压力感应器检测到水流压力高于第一压力区间,处理器控制伸缩杆移动,对第一出水口的水流压力进行调节,直到第一压力感应器检测到水流压力高于所述第一压力区间;当第二压力感应器检测到水流压力处于第一压力区间,处理器控制伸缩杆移动,对第一出水口的水流压力进行调节,直到第一压力感应器检测到水流压力至处于第一压力区间内或者低于第一压力区间;所述第一进水口(78)以及所述第一出水口(79)分别和所述管道组件以及所述第一调节结构(4)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结构(4)包括调节基体(41)以及连接基体(42);
所述调节基体(41)与所述连接基体(42)连接;所述连接基体(42)包括进水管路(421)以及出水管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薇黄乾马海燕于晓蕾郭磊孙力薛雁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