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3024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4 09: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领域,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衬底基板、像素界定层、发光器件和触控结构层;像素界定层和发光器件位于衬底基板同一侧;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层;金属网格线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像素界定层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内;沿与金属网格线延伸方向垂直、且与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每一条金属网格线在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两侧边缘与像素界定层在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d;沿与衬底基板垂直的方向,金属网格线朝向衬底基板的表面与像素界定层背离衬底基板的表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h;d与h满足以下关系:θ≥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受柔性折叠、窄边框等产品需求的限制,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触控结构层采用柔性多层覆盖表面式(Flexible Multi Layer On Cell,简称FMLOC)结构形式,柔性的触控结构层设置在OLED背板的封装层上。柔性覆盖表面式设计目前在OLED触控显示领域已是主流,尤其是在手机屏行业更是主要的工艺方向。基于降低电阻、提高灵敏度等考虑,触控结构层中采用金属网格(Metal Mesh)形式而实现触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界定层、发光器件和触控结构层;
[0006]所述像素界定层和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同一侧;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第一发光层;
[0007]所述触控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金属网格线,所述金属网格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其中,每一条所述金属网格线和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其正投影的像素界定层中:
[0008]沿与所述金属网格线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每一条所述金属网格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两侧边缘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d;
[0009]沿与所述衬底基板垂直的方向,所述金属网格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h;
[0010]d与h满足以下关系:θ≥35
°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界定层,在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开口,并且在开口内设有发光器件中的第一发光层,当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线朝向像素界定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射向触控结构层,由于金属网格线的遮挡作用,将会使得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线无法从金属网格线射出,从而在显示时会出现显示不均的问题,这里通过调节金属网格线和第一发光层的位置关系进行如下设计:沿与金属网格线延伸方向垂直、且与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每一条金属网格线在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两侧边缘与像素界定层在衬底基板上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d;沿与衬底基板垂直的方向,金属网格线朝向衬底基板的表面与像素界定层背离衬底基板的表面的距离为第
二间距h;d与h满足以下关系:θ≥35
°
。当d和h满足上述关系时,从第一发光层射出的光线到金属网格线所成的入射角度为θ,如果θ大于等于临界角,临界角是指当光线从较高折射率的介质进入到较低折射率的介质时,如果入射角大于某一临界角θc(光线远离法线)时,折射光线将会消失,所有的入射光线将被反射而不进入低折射率的介质,从第一发光层射出的光线到金属网格线所成的入射角度大于临界角的光线中将不会射出,从而发生全内反射,因此在亮屏显示时不会因为金属网格线造成显示不良的问题;保证了第一发光层发出的光线不会因为金属网格线形成的金属网格线的遮挡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
[0012]可选地,所述金属网格线形成所述触控结构层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所述第二电极;其中:
[0013]每一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为d1,第二间距为h1;d1与h1满足以下关系:θ1≥35
°

[0014]每一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为d2,第二间距为h2;d2与h2满足以下关系:θ2≥35
°

[0015]可选地,每一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9μm;每一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大于等于9μm。
[0016]可选地,各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相等;各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相等。
[0017]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相等。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相等。
[001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不同层;
[0020]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不相等。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为10μm

13μm;
[0022]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为10μm

13μm。
[0023]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为11.5μm;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为11.5μm。
[0024]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为10μm

12μm;
[0025]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为11μm

13μm。
[0026]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为11μm;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为12μm。
[0027]可选地,沿与第一电极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一电极的线宽为2.5μm

4.5μm,和/或,
[0028]沿与第二电极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所述第二电极的线宽为2.5μm

4.5μm。
[0029]可选地,所述像素界定层和所述触控结构层之间形成有封装层,所述封装层的折射率的范围为1.5

1.6。
[0030]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第二发光层,所述第二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衬底基的一侧,所述第二发光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
[003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界定层中发光器件与触控结构层中金属网格线的位置关系剖视图;
[003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界定层中发光器件剖视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界定层中发光器件与触控结构层中金属网格线的位置关系俯视图;
[003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层出射光发生全内反射的效果示意图;
[003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未发生全内反射的效果示意图;
[003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金属网格线与像素界定层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金属网格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像素界定层、发光器件和触控结构层;所述像素界定层和所述发光器件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同一侧;其中,所述像素界定层具有多个开口,所述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内的第一发光层;所述触控结构层位于所述发光器件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金属网格线,所述金属网格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内;其中,每一条所述金属网格线和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其正投影的像素界定层中:沿与所述金属网格线延伸方向垂直、且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的方向,每一条所述金属网格线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两侧边缘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的边缘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d;沿与所述衬底基板垂直的方向,所述金属网格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与所述像素界定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表面的距离为第二间距h;d与h满足以下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线形成所述触控结构层内的触控电极,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其中:每一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为d1,第二间距为h1;d1与h1满足以下关系:每一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为d2,第二间距为h2;d2与h2满足以下关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大于等于9μm;每一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大于等于9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条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相等;各条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相等。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1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一间距d2相等。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1与所述第二电极对应的第二间距h2相等。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雪菲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