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72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消防救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抛绳器,包括:壳体;接线部,与壳体连接,接线部适于与待抛绳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绞盘,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绞盘适于与待抛绳的第二端连接并卷绕待抛绳;抛绳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驱动部件,第一滚动轮、第二滚动轮均与壳体转动连接,第一滚动轮和/或第二滚动轮与驱动部件传动连接,驱动部件适于驱动第一滚动轮和/或第二滚动轮转动,第一滚动轮与第二滚动轮间形成适于夹紧待抛绳的中间段的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抛绳器,将待抛绳的中间段抛出,待抛绳便于抓取,且抛绳器横向短距离出绳时,待抛绳不易下垂。待抛绳不易下垂。待抛绳不易下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消防救援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抛绳器、抛绳设备及绳索布放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高层建筑的数量也随之增多,由于其体积庞大、内部人员密集、能引发火灾的危险源多,高层建筑相比低层建筑具有更大的火灾隐患,且高层起火后灭火难度更大,受困人员逃生难度也更大。
[0003]由于无人机具备操作灵活、安全可靠等优点,现有技术将其应用到消防救援中,利用无人机进行消防绳索布放,建立室外绳索救援通道,完成对高层建筑的消防救援工作。但现有技术中消防绳索卷绕在与无人机连接的绞盘上,一端从绞盘伸出,救援过程中需要无人机贴近窗户,受困人员伸手抓取下垂的绳索,绳索与窗户仍具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受困人员手臂伸出长度有限,可能因为不能第一时间抓取绳索错失最佳救援时机、甚至可能因为缺乏抓取手段失去救援机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无人机携带的消防绳索与窗户具有一定距离,受困人员抓取不便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抛绳器、抛绳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接线部,与所述壳体(10)连接,所述接线部适于与待抛绳(2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一绞盘(21),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绞盘(21)适于与待抛绳(23)的第二端连接并卷绕所述待抛绳(23);抛绳组件,包括第一滚动轮(31)、第二滚动轮(32)、驱动部件,所述第一滚动轮(31)、所述第二滚动轮(32)均与所述壳体(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滚动轮(31)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32)与所述驱动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滚动轮(31)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32)转动,所述第一滚动轮(31)与所述第二滚动轮(32)间形成适于夹紧所述待抛绳(23)的中间段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为电机(33),所述电机(33)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与所述电机(33)传动连接的所述第一滚动轮(31)和/或所述第二滚动轮(32)固定在所述电机(33)的输出轴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绞盘(21)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滚动轮(31)和所述第二滚动轮(32)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适于所述待抛绳(23)穿过的第一过线口(1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绞盘(22),所述第二绞盘(22)转动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且与所述第一绞盘(21)位于所述第一滚动轮(31)与所述第二滚动轮(32)连线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绞盘(22)构成所述接线部,所述第二绞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况凯骞何路张国维袁狄平陈跃光刘春晓高佳鑫党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