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2621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防潮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工作箱体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工作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工作箱体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通过升降机构以及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便捷性。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消毒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消毒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感染病科是治疗感染病的部门。常见感染病有菌痢、伤寒、霍乱、甲型毒性肝炎、流脑、猩红热、百日咳、流感、麻疹、丝虫病、乙型脑炎、血吸虫病等。感染病科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病原体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为寄生虫,寄生虫引起者又称寄生虫病。在医院感染科的空气中漂浮危险微生物的密度大于自然环境危险微生物的密度,医院人流较大,需要在感染科设置消毒装置。
[0003]如公开号为CN216394819U的一种感染科用医用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支撑板、消毒水加药除菌箱、连接管、雾化喷头、废液收集盒、防溅出挡板、手部消毒开口、药渣过滤网、活性炭吸附除菌块、器械消毒过滤架、连接板、消毒清洁箱和进水口,所述支撑板设于防潮底座上,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感染科用消毒装置仅对医疗器具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将器具拿去消毒后容易将病菌携带传播,多次更换保护手套会造成浪费的问题,消毒效率较低,且使用不便的问题,实现了对医疗器具消毒的同时,对消毒用水进行灭菌过滤处理,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对手部进行消毒,降低病菌的传播感染风险,该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但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水不能充分的接触,消毒的效果不佳,且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单独消毒清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在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后无法对两者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器械或者手套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
[0004]综合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消毒装置虽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一定程度的消毒,但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水不能充分的接触,消毒的效果不佳,且不能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单独消毒清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概率,同时在对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手部进行消毒后无法对两者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器械或者手套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
[0005]基于此,我们便提出了一种新型消毒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消毒装置,总的来说,是针对技术问题:现有的消毒装置消毒的效果不佳,消毒水和药液不能进行充分搅拌,使得医疗器械和消毒液不能充分的接触,且无法保证消毒液保持在同一适宜的温度,同时在对医护人员手部以及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后无法对其进行吹干处理,附着在手套上和医疗器械上的液体仍有携带病菌导致交叉感染的可能,安全性不够高,在对器械进行使用时取用不方便,影响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所述防潮底座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所述工作箱体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所述工作箱体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所述工作箱体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手部清洁箱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装配有升降机构,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顶部装配有清洁机构。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两个传动螺纹杆、两个导向杆和消毒盒,所述分隔板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传动螺纹杆和两个导向杆,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和两个所述导向杆分别位于工作箱体内侧的四个端角处,且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也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分隔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均与所述分隔板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分隔板且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螺纹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顶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个消毒盒,两个所述导向杆均与所述消毒盒滑动连接,所述消毒盒与所述工作箱体滑动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盒、第二电机、第一转动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二转动杆、第三转动杆和第五齿轮,所述工作箱体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二安装盒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二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远离所述第一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内侧固定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二安装盒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且与所述第三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外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靠近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
[0011]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柱、第二转动柱、两个连接杆和两个搅拌棍,所述第二齿轮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与所述第二安装盒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柱,所述第二转动柱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二安装盒,所述第一转动柱底部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一端的底部均转动连接有搅拌棍,所述搅拌棍的外侧均布设置有多个清洁棒。
[0012]优选的,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第一连接架、多个第一清洗筒、第二清洗筒和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转动柱的底部贯穿所述第一转动柱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清洗筒,所述第二清洗筒外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外侧的底部均布固定有多个第一清洗筒。
[0013]优选的,所述工作箱体两端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盒,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盒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风机,两个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工作箱体,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端贯穿所述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底部靠近所述第二风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第二风机通过导线电性连接。
[0014]可以毫无疑义的看出,通过本申请的上述的技术方案,必然可以解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15]同时,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通过清洁机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医疗器械进行分类和单独进行消毒清洁,大大增加了使用时的安全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效率,且能够对消毒液进行搅拌,使得医疗器械与消毒液的接触更加充分,大大增加了消毒的效率和质量。
[0017]2、本技术通过升降机构以及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在使用时能够对消毒后的医护人员的手部和医疗器械进行风干处理,增加了使用时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包括防潮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潮底座(1)的顶部固定有工作箱体(2),所述工作箱体(2)顶部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防溅射挡板(12),所述工作箱体(2)的顶部固定有入水口(13),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手部清洁箱(32),所述工作箱体(2)的内侧且位于所述手部清洁箱(32)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分隔板(3),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风机(6),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装配有升降机构,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装配有清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8)、两个传动螺纹杆(9)、两个导向杆(10)和消毒盒(11),所述分隔板(3)的顶部连接有两个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导向杆(10),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和两个所述导向杆(10)分别位于工作箱体(2)内侧的四个端角处,且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10)也处在对角的位置,两个所述导向杆(10)均与所述分隔板(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均与所述分隔板(3)转动连接,所述分隔板(3)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所述第一电机(8)的输出端均贯穿所述分隔板(3)且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传动螺纹杆(9)顶部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一个消毒盒(11),两个所述导向杆(10)均与所述消毒盒(11)滑动连接,所述消毒盒(11)与所述工作箱体(2)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二安装盒(14)、第二电机(15)、第一转动杆(16)、第一齿轮(17)、第二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四齿轮(20)、第二转动杆(21)、第三转动杆(22)和第五齿轮(23),所述工作箱体(2)内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4),所述第二安装盒(14)内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6),所述第一转动杆(16)外侧的底部固定有第一齿轮(17),所述第一齿轮(17)的一端啮合连接有第三齿轮(19),所述第三齿轮(19)的内侧固定有第二转动杆(21),所述第二转动杆(21)与所述第二安装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小琴马黎黎许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