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2380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解决了如何对给煤斗进行及时清堵的问题;将锥形给煤斗设计成锥形上筒体与锥形下筒体两段衔接式,在两锥形筒体衔接处,设置环形连接罩体,在环形连接罩体内设置轴承,将轴承内圈与环形连接罩体的上顶板与下底板固定连接在一起,使轴承外圈在环形连接罩体内可自由旋转,将环形旋转体放置到环形连接罩体中的轴承内圈内,并将环形旋转体与轴承外圈连接在一起,在环形连接罩体内,使环形旋转体能随轴承外圈的旋转而旋转;在轴承外圈的外立面上设置环形齿圈,使该环形齿圈与煤斗外侧设置的驱动电机带动的驱动齿轮啮合在一起,实现驱动电机带动环形旋转体及刮桨旋转的目的。转的目的。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及给煤清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煤适应性较强,而且循环流化床锅炉横向混合特性也较好,因此,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的给煤点较少,简化了给煤装置的布置,使给煤点不易结焦,运行可靠;由于燃煤品种的多变,以及燃煤含水率的变化较大,容易造成给煤斗的堵塞;当煤仓至给煤机入口处,发生下煤不畅的情况时,会造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断煤或者给煤量的大幅波动,降低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性能,也影响到了整个机组的安全运行;随着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煤粒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给煤均匀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燃煤粒径变小的同时,也加大了煤粒之间,以及煤粒与仓壁之间的摩擦力和挤压力,使给煤的流动性大大降低了,特别是煤仓至给煤机入口的地方,即给煤斗的锥形缩口处,容易形成流动死角,形成积煤,长时间运行后,经常会造成堵煤现象的发生;如何对给煤斗进行及时清堵,以保证循环硫化床的正常运行,成为现场需要解决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包括锥形上筒体(1)、锥形下筒体(2)、变频调速电机(8)和减速机(9),在锥形上筒体(1)与锥形下筒体(2)之间,设置有环形连接罩体(3),锥形上筒体(1)、环形连接罩体(3)和锥形下筒体(2),是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并组成一个封闭的给煤斗的;其特征在于,在锥形上筒体(1)外侧面下端,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下端支撑座(19),在锥形下筒体(2)外侧面上端,等间隔弧度地设置有上端支撑座(20),在下端支撑座(19)与上端支撑座(20)之间固定连接有C形连接支撑框架(21),在C形连接支撑框架(21)内设置有环形连接罩体(3);在环形连接罩体(3)内设置有双排等径轴承,该双排等径轴承的中心轴线、环形连接罩体(3)的中心轴线、锥形上筒体(1)的中心轴线和锥形下筒体(2)的中心轴线是重合在一起的;所述双排等轴承的轴承内圈(4)分别与环形连接罩体(3)的顶端板和环形连接罩体(3)的底端板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双排等径轴承的轴承外圈(5),设置在环形连接罩体(3)内,可围绕着轴承内圈(4)自由转动;在所述的双排等径轴承内,活动设置有直筒状环形旋转体(10),直筒状环形旋转体(10)的外侧立面通过连接机构与轴承外圈(5)的内侧立面连接在一起,使直筒状环形旋转体(10)可跟随轴承外圈(5)的转动而转动;在直筒状环形旋转体(10)的内侧立面上,分别连接有向上伸出刮桨(11)和向下伸出刮桨(12),向上伸出刮桨(11)设置在锥形上筒体(1)中,向下伸出刮桨(12)设置在锥形下筒体(2)中,向上伸出刮桨(11)与向下伸出刮桨(12)是间隔180度弧度设置的;在轴承外圈(5)的外侧立面上,固定套接有环形齿圈(6),在环形齿圈(6)上啮合有驱动齿轮(7),驱动齿轮(7)设置在减速机(9)的输出轴上,在减速机(9)的输入轴上连接有变频调速电机(8)的输出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给煤机上部给煤斗内的给煤清堵机构,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建立卓彦江张建春郭学茂朱俊平孙江勇许智强张永超张旭亮张国霞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