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205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重步态训练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医用跑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左右两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侧设置有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的扶手护栏,左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与右侧的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悬吊背带,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后侧的连接立柱,所述连接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该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有效方便使用者对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移动或安装,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方便了使用者使用。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减重步态训练
,具体为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是对下肢功能患者进行步态康复训练装置,有助于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治疗效果,适用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步行能力障碍的辅助训练,现有的减重步态训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使用时的稳定性,大多减重步态训练装置不便于使用者进行移动,导致患者只能在固定的位置空间进行训练,无法移动至室外进行有氧训练,且在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安装和移动时也较为麻烦,故而提出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具备了便于使用者对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移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减重步态训练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患者使用时的稳定性,大多减重步态训练装置不便于使用者进行移动,导致患者只能在固定的位置空间进行训练,无法移动至室外进行有氧训练,且在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安装和移动时也较为麻烦的问题。
[0005](二)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便于使用者对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移动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设置有医用跑台,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左右两侧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前侧设置有与底座顶部固定连接的扶手护栏,左侧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置有与右侧的支撑柱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梁,所述横梁的底部设置有位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悬吊背带,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后侧的连接立柱,所述连接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所述底座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所述底座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其左右两侧的控制组件,所述底座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控制组件啮合且贯穿至支撑块内部的从动组件;
[0007]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安装腔,所述底座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分别位于安装孔左右两侧的安装腔,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腔相背侧的内壁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底座左右两侧的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相背侧均设置有转动盘,两个所述转动轴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主动轮,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设置有蜗杆,左右两侧所述蜗杆位于两个主动轮的相对侧,所述蜗杆的外侧设置有与主动轮啮合的从动轮;
[0008]所述从动组件包括螺纹杆,所述安装腔内顶壁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分别位于从动轮前后两侧的螺纹杆,左右两侧所述螺纹杆位于两个蜗杆的相对侧,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与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设置有位于蜗轮下方且延伸至螺纹杆底部的螺
纹套,所述螺纹套与安装腔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螺纹套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至底座底部且贯穿至支撑块内部的滚轮。
[0009]优选的,所述扶手护栏顶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所述扶手护栏与连接立柱均为伸缩结构。
[0010]优选的,左右两侧所述支撑块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
[0011]优选的,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腔相背侧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承,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与安装腔内壁转动连接,左右两侧所述转动盘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摇杆。
[0012]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内部开设有与螺纹杆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螺纹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安装腔内壁滑动连接的滑动块。
[0013]优选的,所述安装腔的内底壁连通有开设在底座上且与滚轮相适配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与滚轮相适配的第二通孔。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该减重步态训练系统,通过设置转动盘,当使用者需要对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移动时,使用者即可控制两个转动盘转动,转动盘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从动轮带动蜗杆转动,蜗杆通过单侧的两个蜗轮带动单侧的两个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套带动滚轮向下移动至支撑块的底部并与地面接触支撑,从而有效方便使用者对减重步态训练装置进行移动或安装,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安装孔、3医用跑台、4支撑柱、5扶手护栏、6横梁、7悬吊背带、8控制组件、81安装腔、82转动轴、83转动盘、84主动轮、85蜗杆、86从动轮、9从动组件、91螺纹杆、92蜗轮、93螺纹套、94滚轮、10连接立柱、11显示屏、12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2,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开设有安装孔2,安装孔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医用跑台3,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孔2左右两侧的支撑柱4,支撑柱4的前侧固定连接有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的扶手护栏5,左侧支撑柱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与右侧的支撑柱4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梁6,横梁6的底部活动安装有位于两个支撑柱4之间的悬吊背带7,底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位于安装孔2后侧的连接立柱10,扶手护栏5顶部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海绵垫,海绵垫能够提高使用者手扶时的舒适度,扶手护栏5与连接立柱10均为伸缩结构,伸缩结构可方便进行高度调节,连接立柱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
显示屏11,底座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12,左右两侧支撑块12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块,安装块的内部开设有定位孔。
[0022]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分别延伸至其左右两侧的控制组件8,控制组件8包括安装腔81,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分别位于安装孔2左右两侧的安装腔81,左右两侧安装腔81相背侧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分别延伸至底座1左右两侧的转动轴82,两个转动轴82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转动盘83,左右两侧安装腔81相背侧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轴承,转动轴82通过轴承与安装腔81内壁转动连接,左右两侧转动盘83的相背侧均固定安装有摇杆,两个转动轴82的相对侧均固定安装有主动轮84,安装腔81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蜗杆85,左右两侧蜗杆85位于两个主动轮84的相对侧,蜗杆85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主动轮84啮合的从动轮86。
[0023]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活动安装有与控制组件8啮合且贯穿至支撑块12内部的从动组件9,从动组件9包括螺纹杆91,安装腔81内顶壁的前后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分别位于从动轮86前后两侧的螺纹杆91,左右两侧螺纹杆91位于两个蜗杆85的相对侧,螺纹杆91的外侧固定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的内部设置有医用跑台(3),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2)左右两侧的支撑柱(4),所述支撑柱(4)的前侧设置有与底座(1)顶部固定连接的扶手护栏(5),左侧所述支撑柱(4)的顶部设置有与右侧的支撑柱(4)顶部固定连接的横梁(6),所述横梁(6)的底部设置有位于两个支撑柱(4)之间的悬吊背带(7),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位于安装孔(2)后侧的连接立柱(10),所述连接立柱(10)的顶部设置有显示屏(11),所述底座(1)底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数量为两个的支撑块(1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其左右两侧的控制组件(8),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与控制组件(8)啮合且贯穿至支撑块(12)内部的从动组件(9);所述控制组件(8)包括安装腔(81),所述底座(1)内部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分别位于安装孔(2)左右两侧的安装腔(81),左右两侧所述安装腔(81)相背侧的内壁均设置有分别延伸至底座(1)左右两侧的转动轴(82),两个所述转动轴(82)的相背侧均设置有转动盘(83),两个所述转动轴(82)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主动轮(84),所述安装腔(81)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设置有蜗杆(85),左右两侧所述蜗杆(85)位于两个主动轮(84)的相对侧,所述蜗杆(85)的外侧设置有与主动轮(84)啮合的从动轮(86);所述从动组件(9)包括螺纹杆(91),所述安装腔(81)内顶壁的前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子博韩秀梅苏勇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日康康复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