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包括放置在支架上的加热锅,所述加热锅包括锅体、锅盖、加热器、伺服电机和容器,多个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锅体的侧壁,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排流管,且所述排流管设置有控制开关和过滤层,容器的顶面和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锅盖的顶面,且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支杆与容器的顶面连接,锅盖与锅体卡接并使容器容置在锅体内;该中药粉加热提取锅的多个加热器安装在锅体的侧壁并对容器进行加热,避免沉积在容器底部的药粉过多受热而出现煮焦的情况,且锅体底面设置有排流管,使得药液可从排流管流出,并通过排流管上的过滤层进行过滤处理,无需手动倾倒锅体将药液排出,便于使用。便于使用。便于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
[0001]本技术涉及中药提取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
技术介绍
[0002]中药提取是利用溶剂和一定工艺最大限度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并进一步分离和纯化得到目标产物的中药生产加工方式,包括水煎煮提取法、浸渍法和渗漉法等提取方法,其中水煎煮提取法是最为常用的提取方法,并在中药提取锅中进行,而中药提取锅将药粉放置在锅中的容器内进行煎煮,但现有的中药提取锅的锅体采用底部加热的方式对容器中的药粉进行煎煮,这样位于容器底部吸收的热量较多,且在煎煮过程中部分药粉会沉积在容器底部,使得沉积在容器底部的药粉过多受热而出现煮焦的情况,另外完成中药提取加工后需要将锅体倾倒以将锅体内的药液倒出并进行下一步过滤操作,不便于使用,因此需要设计新型的中药提取锅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包括放置在支架上的加热锅,所述加热锅包括锅体、锅盖、加热器、伺服电机和容器,多个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锅体的侧壁,所述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排流管,且所述排流管设置有控制开关和过滤层,所述容器的顶面和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锅盖的顶面,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支杆与所述容器的顶面连接,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卡接并使容器容置在所述锅体内。
[0004]优选地,所述锅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容置槽和隔层,所述加热器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隔层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上并可遮挡所述加热器。
[0005]优选地,所述排流管与锅体的内部连通并从锅体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且所述过滤层套接在所述排流管底部的管口。
[0006]优选地,所述锅体内的底面与所述排流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
[0007]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相卡接的盖体和座体,所述盖体的顶面与所述支杆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滤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座体的侧壁和盖体上。
[0008]优选地,所述锅体的侧壁顶部和所述座体的侧壁顶部均设置有卡座,所述锅盖的底面和所述盖体的底面边缘位置均设置有多个卡扣,且所述锅盖的多个卡扣对应与所述锅体的多个卡座卡接,所述盖体的多个卡扣对应与座体的多个卡座卡接。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中药粉加热提取锅通过锅体、锅盖、加热器、伺服电机和容器相互配合,使得多个加热器安装在锅体的侧壁并对容器进行加热,避免沉积在容器底部的药粉过多受热而出现煮焦的情况,且锅体底面设置有排流管,使得药液可从排流管流出,并通过排流管上的过滤层进行过滤处理,无需手动倾倒锅体将药液排出,便于使用,另外待锅体内的药液排尽后,伺服电机可带动容器在锅体内转动并对容器内的药粉进
行离心处理,以便残存的药液从容器内排出。
附图说明
[0010]附图1为本技术正视图;
[0011]附图2为图1中锅体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3为本技术仰视图。
[0013]图中:1锅体、2锅盖、3加热器、31容置槽、32隔层、4伺服电机、5容器、6排流管、7控制开关、8过滤层、9第一滤孔、10支杆、11盖体、12座体、13凸起、14第二滤孔、15卡座、16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
[0015]如图1至3所示,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包括放置在支架上的加热锅,所述加热锅包括锅体1、锅盖2、加热器3、伺服电机4和容器5,多个所述加热器3安装在所述锅体1的侧壁,所述锅体1的底面设置有排流管6,且所述排流管6设置有控制开关7和过滤层8,所述容器5的顶面和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9,所述伺服电机4安装在所述锅盖2的顶面,且所述伺服电机4的输出端通过支杆10与所述容器5的顶面连接,所述锅盖2与所述锅体1卡接并使容器5容置在所述锅体1内。
[0016]本技术所述的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工作原理是通过锅体1、锅盖2、加热器3、伺服电机4和容器5相互配合实现,如图1和2所示,加热器3可采用电热板,药粉放置在容器5内,并向锅内加入水分,锅盖2与锅体1卡接使得容器5容置在锅体1内,且水分漫过容器5并从第一滤孔9进入容器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滤孔9选用可阻隔药粉的孔径,避免药粉过多地从第一滤孔9排出容器5外,随后加热器3等距安装在锅体1的侧壁并对锅体1内的容器5和水分加热,在煎煮过程中可避免沉积在容器5底部的药粉过多受热而出现煮焦的情况,而在完成药粉煎煮后关闭加热器3,锅体1的底面设置有排流管6,且排流管6上设置有控制开关7,控制开关7可采用液体开关阀门,并打开控制开关7使得药液从排流管6流出,而排流管6的管口设置有过滤层8,过滤层8可采用滤布并包裹排流管6的管口,以便过滤层8对流出的药液进行过滤,排流管6下方可放置用于装载过滤的提取液的杯子,这样无需手动倾倒锅体1便可将药液排出过滤,另外锅盖2上设置有容置座,伺服电机4固定在容置座内,且伺服电机4通过支杆10与容器5连接,锅盖2可设置安装口,支杆10可通过轴承与锅盖2的安装口转动连接,在锅体1内的药液排尽后,伺服电机4工作带动容器5转动并对容器5内的药粉进行离心处理,以便将容器5内残存的药液受离心力的作用从第一滤孔9排出,无需手动挤压容器5内的药粉而使残存的药液从容器5挤出,与传统中药提取锅相比,该中药粉加热提取锅通过安装在锅体1的侧壁的多个加热器3对容器5进行加热,避免沉积在容器5底部的药粉煮焦,且锅体1可通过排流管6将药液排出并完成过滤处理,便于使用。
[0017]具体地,所述锅体1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容置槽31和隔层32,所述加热器3固定在所述容置槽31内,且所述隔层32安装在所述容置槽31上并可遮挡所述加热器3,如图2所示,加热器3放置在容置槽31内,容置槽31和隔层32可设置安装孔,并通过螺栓将隔层32和容置槽
31可拆卸连接,隔层32可采用隔热材料制作。
[0018]进一步地,所述排流管6与锅体1的内部连通并从锅体1的底面竖直向下延伸,且所述过滤层8套接在所述排流管6底部的管口,如图1和2所示,过滤层8可通过橡皮筋套在排流管6底部的管口,所述锅体1内的底面与所述排流管6连接的位置设置有凸起13,且所述凸起13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二滤孔14,如图1和2所示,凸起13与排流管6连通,第二滤孔14选用可阻隔药粉的孔径,药液从第二滤孔14进入凸起13内,并沿排流管6流出,而凸起13可阻隔药液中的药粉,避免过多的药粉进入排流管6而堵塞排流管6。
[0019]在容器5的具体结构上,所述容器5包括相卡接的盖体11和座体12,所述盖体11的顶面与所述支杆10连接,且多个所述第一滤孔9分别设置在所述座体12的侧壁和盖体11上,如图2所示,盖体11的第一滤孔9和座体12侧壁的第一滤孔9便于水分进入容器5,且减少直接从容器5流出的药粉,所述锅体1的侧壁顶部和所述座体12的侧壁顶部均设置有卡座15,所述锅盖2的底面和所述盖体1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在支架上的加热锅,所述加热锅包括锅体、锅盖、加热器、伺服电机和容器,多个所述加热器安装在所述锅体的侧壁,所述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排流管,且所述排流管设置有控制开关和过滤层,所述容器的顶面和侧壁设置有多个第一滤孔,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锅盖的顶面,且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支杆与所述容器的顶面连接,所述锅盖与所述锅体卡接并使容器容置在所述锅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容置槽和隔层,所述加热器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且所述隔层安装在所述容置槽上并可遮挡所述加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药粉加热提取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流管与锅体的内部连通并从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庚晖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