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995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包括有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压合相嵌连接的第二模块、插于所述第一模块的顶针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有第一本体、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槽、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上端的上料管、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应所述顶针模块一侧的第一通孔;所述顶针模块包括有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若干针体、与所述针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气缸;通过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顶针模块的设置,解决了通讯壳需要进行多次加工操作完成生产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简化生产流程,有效缩减生产时间,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可适应快节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通讯壳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通讯壳的生产常采用将其壳体注塑成型后,再将壳体进行再次加工,如对壳体进行钻孔,但是该操作生产流程冗长,较为耗费生产时间,导致生产效率较为缓慢,难以满足短时间大批量产品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通过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顶针模块的设置,解决了通讯壳需要进行多次加工操作完成生产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简化生产流程,有效缩减生产时间,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可适应快节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包括有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压合相嵌连接的第二模块、插于所述第一模块的顶针模块;
[0006]所述第一模块包括有第一本体、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槽、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上端且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连接的上料管、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应所述顶针模块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的第一通孔;
[0007]所述顶针模块包括有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若干针体、与所述针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气缸;
[0008]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有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中部位置且对应所述所述第一成型槽设置的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嵌入第一成型槽内,所述第一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之间的间隙构成成型腔。
[0009]其中,针体的尺寸大小可根据通讯壳所需要的孔径大小进行灵活设置。同时针体的移动距离长短也可通过设置针体长度来实现,可对壳体完成通孔或者半通孔的形状,实现通孔即需将针体贯穿壳体壁,实现半通孔即需将针体插至小于壳体壁厚度的距离。移动气缸可根据调控现有PLC程序控制移动,使得移动气缸带动针体靠近第一模块或者远离第一模块。
[0010]本技术中,通讯壳生产作业过程为:将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合在一起,使得第一成型块嵌入第一成型槽内,再通过移动气缸,将针体相应穿过第一通孔进入成型腔内,将原料通过上料管灌入成型腔内,压合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使得原料在成型腔内成型。产品定型后,通过移动气缸移动针体离开成型腔,再打开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使得通讯壳脱模,得出产品。通过该设置,有效简化通讯壳的生产流程,缩减生产时间,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可适应快节奏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有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四端的第一定位
槽、对应所述第一通光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有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四端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卡合设置的第一定位块。通过第一定位槽和第一定位块的配合设置,有效保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压合的贴合稳定性,有效防止压合过程中易位现象,保证产品成型质量。且通过第二定位槽的设置,为顶针移动过程中提供导向作用,有效提高顶针移动顺畅性,保证顶针顺畅稳定穿插第一通孔,提高移动精准性。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成型槽包括有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位置且与所述上料管相通设置的第一凸块、设于所述第一凸块上且与所述上料管相连设置的第一流通槽。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凸块的高为所述第一凹槽深度的1/25

3/25倍。通过该设置,保证通讯壳厚度,保证产品耐用性。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成型块包括有嵌于所述第一凹槽的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凸块上端且对应所述第一凸块设置的第三凸块、设于所述第三凸块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流通槽设置的第二流通槽;所述第一流通槽和所述第二流通槽之间构成流通通道。
[0015]通过上述设置,第三凸块和第一凸块相贴,且其第一凹槽和第二凸块之间形成成型腔,保证产品成型的质量。且原料通过流通通道进入成型腔内,有效保证的入料的均衡稳定性,提高产品成型的均衡性。
[00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块包括有块体、设于所述块体四侧边沿的第二凹槽。通过该第二凹槽的设置,可对通讯壳内壁的特定结构统一成型,从而简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0017]进一步,所述第一流通槽的深度和所述第二流通槽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一流通槽的深度为5

15mm。通过该设置,保证第一流通槽和第二流通槽的深度均衡性,保证入料的稳定均衡性。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槽小于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深度;所述第二定位槽的深为所述第一本体高的1/4

1/2倍。通过该设置,提高针体移动的精准性,保证生产稳定顺畅。
[0019]进一步的,所述针体设有26

36个。通过该设置,可根据通讯壳的具体设计灵活设置,满足多样性,提高设计灵活性。
[002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通过第一模块、第二模块、顶针模块的设置,解决了通讯壳需要进行多次加工操作完成生产导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实现了简化生产流程,有效缩减生产时间,满足大批量的生产,可适应快节奏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中第一模块结构示意图一;
[0024]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模块结构示意图二;
[0025]图4为本技术中第二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中顶针模块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标记:第一模块1,第一本体11,第一成型槽12,第一凹槽121,第一凸块122,第
一流通槽123,上料管13,第一通孔14,第一定位槽15,第二定位槽16;第二模块2,第二本体21,第一成型块22,第二凸块221,块体2211,第二凹槽2212,第三凸块222,第二流通槽223,第一定位块23;顶针模块3,针体31,移动气缸32。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9]实施例1
[0030]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1]图1

5中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包括有第一模块1、与所述第一模块1压合相嵌连接的第二模块2、插于所述第一模块1的顶针模块3;
[0032]所述第一模块1包括有第一本体11、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槽12、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中部上端且与所述第一成型槽12相通连接的上料管13、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11相对应所述顶针模块3一侧且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模块、与所述第一模块压合相嵌连接的第二模块、插于所述第一模块的顶针模块;所述第一模块包括有第一本体、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位置的第一成型槽、设于所述第一本体中部上端且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连接的上料管、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应所述顶针模块一侧且与所述第一成型槽相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顶针模块包括有穿插于所述第一通孔的若干针体、与所述针体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固定连接移动气缸;所述第二模块包括有第二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中部位置且对应所述第一成型槽设置的第一成型块;所述第一成型块嵌入第一成型槽内,所述第一成型块与所述第一成型槽之间的间隙构成成型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包括有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一本体四端的第一定位槽、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一侧的第二定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还包括有矩形阵列设于所述第二本体四端且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卡合设置的第一定位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通讯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槽包括有第一凹槽、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中部位置且与所述上料管相通设置的第一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世风昝小军孙烨蒋忠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维尔康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