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1922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健身装置,包括俯卧撑板,还包括设置在俯卧撑板一侧的平板支撑手肘垫板,使用者可选择利用俯卧撑板辅助进行俯卧撑运动,或者利用平板支撑手肘垫板辅助进行平板支撑运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用者的需求。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健身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健身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身体的锻炼,俯卧撑作为一种能够锻炼上肢、腰背及腹部肌肉力量的运动,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但直接进行俯卧撑锻炼,很多人无法坚持下去,因为徒手做俯卧撑时,手掌直接按压地面,容易造成关节压迫,直接损伤韧带和关节。如公开号为CN212700348U、CN213667793U的专利则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在支撑板上设置手柄,进行俯卧撑锻炼时,手柄供锻炼者手握住,从而避免手掌直接压在地面。但如这些专利所示,现有的俯卧撑辅助装置仅能进行俯卧撑运动,功能单一,无法满足还想进行其他运动(如平板支撑运动)的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健身装置,能够进行俯卧撑或者平板支撑运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健身装置,包括俯卧撑板,还包括设置在俯卧撑板一侧的平板支撑手肘垫板,使用者可选择利用俯卧撑板辅助进行俯卧撑运动,或者利用平板支撑手肘垫板辅助进行平板支撑运动,为使用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平板支撑手肘垫板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一侧,在进行俯卧撑运动时可将平板支撑手肘垫板拆下,以不影响俯卧撑运动。
[0007]进一步的,所述平板支撑手肘垫板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上,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俯卧撑板一侧且开口向上的插槽和设置在平板支撑手肘垫板对应侧的插板,插板与插槽匹配以插入插槽内,平板支撑手肘垫板与俯卧撑板之间的连接与拆卸,操作简单,连接可靠。
[0008]进一步的,所述平板支撑手肘垫板包括两垫板,两垫板可相对或者相背移动地设置在俯卧撑板上,如此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适应性更强。
[0009]进一步的,两所述垫板分别通过两连接机构可拆卸移动地设置在俯卧撑板上,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俯卧撑板上的卡板和设置在垫板上的插板,卡板与俯卧撑板形成供插板插入的插槽,卡板下端设置有宽度大于插槽的缺口,以使垫板可移动,缺口边缘与卡板配合以限制垫板移动的距离,垫板与俯卧撑板的滑动连接简单可靠。
[0010]进一步的,所述垫板与俯卧撑板相对的面相互贴合,更有利于进行平板支撑运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俯卧撑板上可拆卸地设置有把手,所述垫板底部具有置物空间,置物空间内设置与把手匹配以供把手嵌入的限位槽,当进行平板支撑运动时,将把手从俯卧撑板上拆下,置于置物空间内,既能避免把手影响运动,又能对把手进行收纳,避免发生把手丢失的情况。
[0012]进一步的,所述垫板包括第一顶板和环绕设置在第一顶板边缘且向下延伸的第一侧板,第一侧板的相对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限位槽设置在第一加强筋上。
[0013]进一步的,两所述垫板的第一侧板相对的面为平面,能够使两垫板之间的距离达到最小,满足使用者需求。
[0014]进一步的,所述平板支撑手肘垫板上端设置有缓冲垫,进行平板支撑运动时能够更为舒适。
[0015]进一步的,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两端的两弹力绳,使用者还能站在俯卧撑板上,进行向上拉伸弹力绳的活动,在不需要时则将弹力绳拆下,避免影响其他运动。
[0016]进一步的,所述俯卧撑板包括第二顶板和环绕设置在第二顶板边缘且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两端设置有开口向下以供弹力绳卡入的第一卡绳槽,所述弹力绳位于第二侧板内侧的部位设置有防脱部,以防止弹力绳脱出第一卡绳槽,弹力绳的安装与拆卸简单方便。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顶板下端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上设置有与第一卡绳槽并排的第二卡绳槽,进一步防止弹力绳在运动过程中被拉出俯卧撑板。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卡绳槽和第二卡绳槽均具有缩口部,防止弹力绳向下脱出俯卧撑板。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手柄未收纳)。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手柄收纳)。
[0023]图4为本技术垫板、俯卧撑板与平板支撑手握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垫板、俯卧撑板与平板支撑手握柄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俯卧撑板与平板支撑手握柄连接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辅助进行俯卧撑运动时的状态图。
[0027]图8为本技术辅助进行平板支撑运动时的状态图。
[0028]其中,1、俯卧撑板;11、第二顶板;121、第二平直竖板;122、第二弧形竖板;13、第一卡绳槽;141、第二加强筋;142、第三加强筋;143、第四加强筋;144、第五加强筋;15、第二卡绳槽;16、缩口部;17、嵌入槽;18、计时计数机构;2、垫板;21、第一顶板;221、第一平直竖板;222、第三平直竖板;223、第一弧形竖板;23、第一加强筋;24、平面;25、缓冲垫;27、置物空间;26、限位槽;3、连接机构;31、卡板;32、插槽;33、缺口;4、把手;41、U形框;42、水平段;43、嵌入部;44、防滑纹路;5、弹力绳;51、防脱部;52、手柄部;6、平板支撑手握柄;61、插入段;62、手握段;63、定位槽条;64、柔性套;7、固定机构;71、插孔;72、弹性部;73、限位孔;74、定位凸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8所示,健身装置包括俯卧撑板1、平板支撑手肘垫板、两平板支撑手握柄6、两把手4和两弹力绳5。平板支撑手肘垫板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1后侧,两平板支撑
手握柄6可拆卸地间隔设置在俯卧撑板1前端,两把手4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1上,两弹力绳5可拆卸地设置在俯卧撑板1两端。
[0030]俯卧撑板1包括第二顶板11、环绕设置在第二顶板11边缘且向下延伸的第二侧板和设置在第二顶板11上的计时计数机构18,第二顶板11为矩形板,矩形板两端为弧形,第二侧板形状与第二顶板11匹配,即包括相对间隔布置的两第二竖板和分别设置在两第二平直竖板121两端之间的两第二弧形竖板122。两第二平直竖板121之间间隔设置四根沿第二顶板11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加强筋142,两第二弧形竖板122之间间隔设置有两根沿第二顶板11长度方向延伸的两第四加强筋143,两第四加强筋143靠近第二顶板11端部处还设置有位于两第四加强筋143之间的第二加强筋141,第二加强筋141及第二弧形竖板122上分别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二卡绳槽15和第一卡绳槽13,第一卡绳槽13和第二卡绳槽15并排布置,在第二加强筋141与相邻的第二弧形竖板122之间还间隔设置有两第五加强筋144。弹力绳5从下向上卡入第一卡绳槽13和第二卡绳槽15内,弹力绳5位于第二加强筋141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开合的两弧形臂(1)、阻力组件(2)、两第一垫板(3)和两腿部支撑座(5),阻力组件(2)连接在两弧形臂(1)之间以在两弧形臂(1)相合过程中提供阻力,弧形臂(1)为具有一定宽度的弧形板状结构,两第一垫板(3)分别设置在两弧形臂(1)的内侧面(11),以在两弧形臂(1)张开时供使用者进行平板支撑,两腿部支撑座(5)分别设置在两弧形臂(1)的外侧面(12),使用者的腿部通过腿部支撑座(5)使两弧形臂(1)开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座(5)与弧形臂(1)的接触面的边缘不超过或者稍微超过弧形臂(1)的外侧面(12)的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座(5)的外侧面向下凹陷以适应于腿部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臂(1)与腿部支撑座(5)之间设置有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弧形臂(1)外侧面(12)的安装孔(61)、圆周间隔设置的多个定位槽(62)、设置在腿部支撑座(5)底面且向下穿过安装孔(61)的转轴(63)和设置在腿部支撑座(5)底面的弹性销,腿部支撑座(5)转动使弹性销位于定位槽(62)上方时,弹性销向下弹出并卡在定位槽(62)内。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座(5)包括支撑部(51)和缓冲垫(52),支撑部(51)下端设置在所述弧形臂(1)的外侧面(12),所述凹陷形成在支撑部(51)顶面(511),所述缓冲垫(52)设置在支撑部(51)顶面(511)且与凹陷匹配。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敏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琦宇珈健身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