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82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包括上细下粗的锥形水氧混合体,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中部设置有水氧进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水氧进管相连通的分流环,分流环为中空结构,分流环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分流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传统增氧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流量的进水管,而在之前同时起到补水与补氧作用的管路,由于流量相较于进水管明显较小,可以等同于纯粹的一个补氧管路,故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结构,可以明显的提高水氧混合锥的出水量,极大的提高了补水以及补氧效率,利于减少设备成本以及节约空间。利于减少设备成本以及节约空间。利于减少设备成本以及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补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鱼类等水产养殖来说,为了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保证水池中的含氧量,传统的做法是通过泵送的方式将空气打入水池中,以实现水池中氧气的维持,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一些弊端:1、由于空气中的含氧量较少,并且有一些空气中的氧气来不及溶解到水中,就会从水池中排出,导致水池中的补氧效率低,增加了水池中含氧量的控制难度;2、通过泵送的方式来实现氧气的补给,会导致水池中的状态不稳定,影响鱼类的正常活动,给鱼类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0003]针对上述问题,在公开号为“CN215500956U”的技术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处理用多形态纯氧锥增氧装置,其整体采用外置的结构,即通过该增氧装置在水池外将氧气混合到水中之后,再将含有高浓度氧气的注入到水池中,实现氧气和水的同时补给,然后该种结构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其利用射流器、水泵以及相关管路实现氧气与水的同时补给,由于上述结构的特殊性,为了更好的对射流器的补养效果进行控制,相关的管路只能采用较细的管路,然而整个装置的出水量也完全取决于上述结构,所以这会导致增氧装置的出水效率较低,基于此,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对水池的补水补氧效率,需要设置有多套的上述结构进行同时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的成本以及所需的占用空间,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包括上细下粗的锥形水氧混合体,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中部设置有水氧进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水氧进管相连通的分流环,分流环为中空结构,分流环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分流孔。
[0006]进一步,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顶部通过法兰配合螺栓的形式与进水管实现连接。
[0007]进一步,所述分流环与锥形水氧混合体同轴设置。
[0008]进一步,所述分流环位于出水管的下侧。
[0009]进一步,所述分流环的顶端与出水管的底端相平齐。
[0010]进一步,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尺寸为水氧进管的管径尺寸的3

6倍。
[0011]进一步,所述进水管的管径尺寸与出水管的管径尺寸相同。
[0012]进一步,所述水氧进管通过纵向连通管与分流环连通设置。
[0013]进一步,所述水氧进管通过连通管连接有水泵,连通管上设置有截止阀与控制阀,控制阀通过混合管并联有射流式增氧器。
[0014]进一步,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下方设置有预埋固定基座,预埋固定基座上设置有支撑螺杆,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底部配合支撑螺杆设置有安装板,支撑螺杆上螺接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贴合于安装板的上下两侧以实现支撑螺杆与安装板之间的固定连接。
[001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在传统增氧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大流量的进水管,而在之前同时起到补水与补氧作用的管路,由于流量相较于进水管明显较小,可以等同于纯粹的一个补氧管路,故通过采用本技术中的结构,可以明显的提高水氧混合锥的出水量,极大的提高了补水以及补氧效率,利于减少设备成本以及节约空间;本技术中在出水管的附近设置有与水氧进管相连通的分流环,可以将含氧水打散后与通过进水管进入的水进行充分混合后顺势从出水管排出,不仅整个装置工作起来非常流畅,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氧气的溶解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分流环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安装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中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包括上细下粗的锥形水氧混合体1,锥形水氧混合体1为均匀的回转体结构,锥形水氧混合体1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2,进水管2沿竖直方向设置,进水管2与锥形水氧混合体1同轴设置,进水管2与蓄水池相连通,蓄水池中的水为经过过滤后的水,可以使得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无需进行清洁,即可长时间的保持在洁净的状态中,锥形水氧混合体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3,出水管3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将在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混合好的富氧水排至水池中,实现水氧补给,锥形水氧混合体1的中部设置有水氧进管4,水氧进管4用于向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排入含有氧气的水以及一部分未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当该部分氧气进入到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会再重新溶解在水中,锥形水氧混合体1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水氧进管4相连通的分流环5,分流环5为中空结构,分流环5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分流孔501,氧气和水通过分流孔501排入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
[0023]锥形水氧混合体1的顶部通过法兰配合螺栓的形式与进水管2实现连接。
[0024]分流环5与锥形水氧混合体1同轴设置,以使得通过分流环5中排出的含氧水能够均匀的进入到锥形水氧混合体1中,并与从上方排入的水实现进一步的充分混合。
[0025]分流环5位于出水管3的下侧,优选的,分流环5的顶端与出水管3的底端相平齐,这样可以使得从进水管2进入的水与从分流环5中排出的含氧水进行混合后,顺势通过出水管3排出,通过设置分流孔501,可以将从分流环5排出的含氧水打散,进而更好的与通过进水管2进入的水进行混合。
[0026]进水管2的管径尺寸为水氧进管4的管径尺寸的3

6倍,进水管2的管径尺寸与出水管3的管径尺寸相同,通过该种结构,能够大大的增加整个水氧混合锥的排水量,提高对水池的补水补氧效率。
[0027]水氧进管4通过纵向连通管8与分流环5连通设置。
[0028]水氧进管4通过连通管9连接有水泵10,连通管9上设置有截止阀11与控制阀12,控制阀12通过混合管13并联有射流式增氧器14,射流式增氧器14是通过借助水流的高速运动产生的负压,来将氧气(空气)吸入到混合管13中,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包括上细下粗的锥形水氧混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出水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中部设置有水氧进管,锥形水氧混合体的内部底端设置有与所述水氧进管相连通的分流环,分流环为中空结构,分流环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若干分流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水氧混合体的顶部通过法兰配合螺栓的形式与进水管实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环与锥形水氧混合体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环位于出水管的下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环的顶端与出水管的底端相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水氧混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志强梁卓祖宝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良丰晓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