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722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器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隔板将机体分成风腔、电控腔、压机腔、器腔,以将电控箱、压缩机、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隔开,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热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各元器件在整机生产装配上能够模块化组装,便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模块化组装后的整机外观美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气能大匹数热泵上出风机组多运用翅片在上,压机、套管换热器等在翅片下端的结构,雨雪水能够通过翅片护网进入机组内部,进而影响压机等重要元器件,在恶劣环境中运行易造成压机等线路短路等问题,且各个元器件集中安装,生产装配效率低,且各个元器件中相互之间存在热干扰和电磁干扰,整机运行可靠性低。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泵机组防水加强型电控箱体结构,包括机体、换热器、电控箱及压缩机,换热器设置在机体两侧,与压缩机连通,两端与机体前后框架固定连接,换热器外侧设置有防护架或防护板,防护板上均布圆形或六边形散热孔,机体左右两侧通过上托板和下托板连接,上托板和下托板设置在机体上部,上托板和下托板之间连接有电控箱。该方案中,电控箱为前面开口的箱体,开口处设置有凸出的环形排水槽,若电控箱外表淋水,可从环形排水槽、上托板和下托板排出,但是该方案中,在热泵上出风机组中,各元器件生产装配效率低,各元器件之间容易产生热,导致整机运行的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使得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包括机体和装设于所述机体的风机、压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电控箱、水路系统及冷媒系统,所述冷媒系统将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闭环连接,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阀、第二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电控箱连接;所述机体通过若干隔板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风机的风腔、用于安装所述电控箱的电控腔、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的压机腔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水路系统和冷媒系统的器腔,所述风腔位于所述机体顶部,所述器腔位于所述风腔底部,所述电控腔和压机腔位于所述机体的侧部,且所述电控腔位于所述压机腔的顶部。
[0007]本技术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电控箱控制风机、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膨胀阀工作,使用时,低压蒸汽冷媒通过压缩机作用成为高压蒸汽冷媒,高压蒸汽冷媒利用第一换热器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高压液态冷媒经过膨胀阀节流降压后利用第二换热器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其中,隔板将机体分成风腔、电控腔、压机腔、器腔,以将电控箱、压缩机、风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分隔开,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热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各元器件在整机生产装配上能够模块化组装,便于提高生产安装效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
模块化组装后的整机外观美观。本技术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0008]进一步地,所述隔板为钣金结构。钣金重量轻、轻度高、成本低,且钣金具有导电性能,能够用于电磁屏蔽。利用钣金将机体分隔出上述腔体,能够有效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相互的电磁干扰,加强整机运行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其他能实现本技术中减少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电磁干扰的隔板均适用于本技术。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控腔、压机腔、风腔、器腔、管路腔还通过保温结构隔离开,通过保温结构分隔上述腔体,可进一步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
[0010]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结构为海绵,海绵的重量轻,成本地,且保温效果好,易获取。需要说明的时,其他能够实现本技术中防止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相互热干扰的保温结构均适用于本技术。
[0011]进一步地,所述风机包括导风圈、马达和扇叶,所述导风圈固定安装于所述风腔,且所述导风圈的四周与所述机体贴合,所述导风圈设有安装架,所述马达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所述扇叶与所述马达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控箱与所述马达连接,冷媒与空气通过第二换热器换热时,电控箱控制马达工作,进而带动扇叶转动,加快冷媒与空气的换热,提高换热效率;将风机安装于风腔,且风腔位于机体的顶部,马达安装在机体顶部,可避免冷凝水滴落至马达,使得马达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进一步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风腔顶部设有放置台和翅片护网,所述机体顶部固定设有若干压块,所述翅片护网放置于所述放置台,且所述压块与所述翅片护网抵接以将所述翅片护网固定于所述放置台与所述压块之间,将翅片护网放置于压块与放置台之间,压块将翅片护网压紧,在保证通风的情况下防止扇叶在外力作用下损坏。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罐套管换热器,所述罐套管换热器内设置有带翅片的内螺纹水管,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内螺纹水管连通,水路系统中的冷水流经内螺纹水管,冷媒系统中的高压蒸汽冷媒经过罐套管换热器的内螺纹水管外壁,高压蒸汽冷媒与冷水进行热交换后成为高压液态冷媒,对冷水进行加热。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两组翅片换热器,且两组所述翅片换热器连接成“V”形,高压液态冷媒利用翅片换热器与空气换热成为低压蒸汽冷媒后进入压缩机进行循环,两组翅片换热器连接成“V”形,且两组翅片换热器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板连接,且固定板与机体固定连接,加长了高压液态冷媒的换热路径,提高换热效率。
[0015]进一步地,机体在器腔所在部位采用镂空结构,进一步增大第二换热器的通风面积,提高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0016]进一步地,所述翅片换热器底部设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末端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接水盘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接水盘可以用于盛接冷凝水,且接水盘的底面与水平面具有夹角,有利于接水盘内的水沿着接水盘的底面汇集至出水管并从所述出水管排出。
[0017]进一步地,所述机体底部设有底盘,底盘可将机体及其上的部件与地面隔开,防止地面积水影响整机运行。
[0018]本技术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与
技术介绍
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有利于整机生产安装模块化,提高生产装配效率,并减少各元器件之间的干扰,提高整机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风机的安装示意图。
[0024]附图中:1

风腔;101

压块;2

电控腔;3

压机腔;4

器腔;5

风机;51

导风圈;52

马达;5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包括机体和装设于所述机体的风机(5)、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电控箱(6)、水路系统及冷媒系统,所述冷媒系统将所述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闭环连接,所述水路系统与所述第一换热器(8)连接,所述压缩机(7)、第一换热器(8)、膨胀阀、第二换热器(9)分别与所述电控箱(6)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通过若干隔板(13)分隔成用于安装所述风机(5)的风腔(1)、用于安装所述电控箱(6)的电控腔(2)、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7)的压机腔(3)以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水路系统和冷媒系统的器腔(4),所述风腔(1)位于所述机体顶部,所述器腔(4)位于所述风腔(1)底部,所述电控腔(2)和压机腔(3)位于所述机体的侧部,且所述电控腔(2)位于所述压机腔(3)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为钣金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控腔(2)、压机腔(3)、风腔(1)、器腔(4)、管路腔还通过保温结构隔离开。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为海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上出风机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5)包括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鸿良李典志刘杨陆成铭王志新罗国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芬尼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