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156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风管道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包括风机、柔性新风主管道和柔性新风支管道,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主管道,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支管道,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固定有齿轮,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向送风口,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后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限位环一,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外部四周活动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方便对柔性新风支管道上定向送风口的调节及启闭,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效果更佳。使用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新风管道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机房内机架基本上是所有机架正面朝同一方向的排队式摆放方式,由于机房各个区域设备容量不同,设备功率也不同,普通送风方式不能做到冷量“按需分配”,在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560682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柔性智能新风系统,该柔性智能新风系统将低温新风直接送到机柜的前面板,采用精确送风方式进行机柜内冷却,充分发挥空调的制冷效果,合理优化机房内部温度,最大程度避免空调冷量浪费,节约空调运行成本。
[0003]但现有技术中的柔性智能新风系统的新风管道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的不足:柔性新风主管道与风机相连,在风机的动力作用下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多个柔性新风支管道分别与柔性新风主管道相连接,多个柔性新风支管道分别延伸至机柜的前面板,通过设置在柔性新风支管道上的定向送风口将新风送到机柜的前面板处,但柔性新风支管道上的定向送风口为固定大小,不便调节和启闭,导致出风量不便调节而影响其灵活使用,同时还会导致非使用状态下外部异物通过定向送风口,进入柔性新风支管道以及柔性新风主管道中,而影响柔性新风支管道以及柔性新风主管道的正常使用,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具有方便柔性新风支管道上定向送风口的调节及启闭,使用灵活方便,使用效果更佳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包括风机、柔性新风主管道和柔性新风支管道,所述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主管道,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支管道,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的一侧设置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前端固定有齿轮,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向送风口,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后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限位环一,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外部四周活动有外管,所述外管的前端固定有限位圈一,且所述限位圈一与外管活动连接,所述外管的前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齿套,且所述齿套与齿轮咬合连接,所述外管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的后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限位环二,所述外管的后端四周固定有限位圈二,且所述限位圈二与限位环二活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二与限位环一形状大小相同,所述限位圈二与限位圈一形状大小相同。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圈二与限位圈一的截面均为“U”形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与柔性新风主管道呈“T”字形相互垂直,所述正反电机的后端固定有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与柔性新风主管道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长度小于柔性新风支管道的长度。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风口和定向送风口内径大小相同且相互重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正反电机以及传动轴带动有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具有齿套的外管在柔性新风支管道外进行转动,外管上的出风口相对柔性新风支管道上的定向送风口发生位移,调节出风口与定向送风口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出风量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转动外管使出风口与定向送风口完全错开,来对定向送风口进行遮挡,从而防止外部异物进入定向送风口中,有效的解决了原先的柔性新风支管道上的定向送风口为固定大小,不便调节和启闭,导致出风量不便调节而影响其灵活使用,同时还会导致非使用状态下外部异物通过定向送风口,进入柔性新风支管道以及柔性新风主管道中,而影响柔性新风支管道以及柔性新风主管道的正常使用的问题,整体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柔性新风支管道与柔性新风主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柔性新风支管道与柔性新风主管道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柔性新风支管道与柔性新风主管道连接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柔性新风支管道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风机;2、柔性新风主管道;3、柔性新风支管道;4、安装板;5、正反电机;6、传动轴;7、齿轮;8、定向送风口;9、限位环一;10、限位环二;11、外管;12、限位圈一;13、限位圈二;14、齿套;15、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包括风机1、柔性新风主管道2和柔性新风支管道3,风机1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主管道2,柔性新风主管道2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支管道3,本技术在使用时,外接电源
启动风机1,在风机1的动力作用下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多个柔性新风支管道3分别与柔性新风主管道2相连接,多个柔性新风支管道3分别延伸至机柜的前面板,通过设置在柔性新风支管道3上的定向送风口8将新风送到机柜的前面板处,此为现有技术,已在公开号为CN20560682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柔性智能新风系统中被公开,此处不再进行说明,柔性新风主管道2的一侧设置有正反电机5,正反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6,传动轴6的前端固定有齿轮7,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向送风口8,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后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限位环一9,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外部四周活动有外管11,外管11的前端固定有限位圈一12,且限位圈一12与外管11活动连接,外管11的前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齿套14,且齿套14与齿轮7咬合连接,外管1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5,本技术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正反电机5以及传动轴6带动有齿轮7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具有齿套14的外管11在柔性新风支管道3外进行转动,外管11上的出风口15相对柔性新风支管道3上的定向送风口8发生位移,调节出风口15与定向送风口8的相对位置,从而改变出风量的大小,另外,还可通过转动外管11使出风口15与定向送风口8完全错开,来对定向送风口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包括风机(1)、柔性新风主管道(2)和柔性新风支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1)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主管道(2),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2)的一侧设置有柔性新风支管道(3),所述柔性新风主管道(2)的一侧设置有正反电机(5),所述正反电机(5)的输出端设置有传动轴(6),所述传动轴(6)的前端固定有齿轮(7),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定向送风口(8),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后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限位环一(9),所述柔性新风支管道(3)的外部四周活动有外管(11),所述外管(11)的前端固定有限位圈一(12),且所述限位圈一(12)与外管(11)活动连接,所述外管(11)的前端外部四周固定有齿套(14),且所述齿套(14)与齿轮(7)咬合连接,所述外管(11)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新风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新风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健冯彦齐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地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