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338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表面固定且被升降机构驱动上下移动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充电桩本体正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对盖板背面的左侧限位固定的拆卸机构,所述拆卸机构包括与充电桩本体正面左侧卡接的卡扣块,所述卡扣块的下表面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该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通过设置有拆卸机构,便于将盖板进行拆卸打开,即可便对与充电桩进行维护维修,不必在借助外部工具对盖板进行拆卸,造成不便要的麻烦,并且缩短了维护维护的时间成本,操作简单且方便。且方便。且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


[0001]本技术涉及充电桩
,具体为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
[0003]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但现有的充电桩还存在有不便于维护的缺点,现有的充电桩在进行维护时,需借助外部工具将盖板进行拆卸下来,存在有一定的不便,且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具备便于维护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充电桩还存在有不便于维护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上表面固定且被升降机构驱动上下移动的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充电桩本体正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对盖板背面的左侧限位固定的拆卸机构;
[0006]所述拆卸机构包括与充电桩本体正面左侧卡接的卡扣块,所述卡扣块的下表面固定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正面固定有滑块,所述移动块的左侧固定有移动杆,所述移动块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挤压块,所述挤压块的背面固定有弹簧,所述拆卸机构还包括与盖板背面的左侧开设的凹槽。
[0007]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下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挤压块和弹簧均位于滑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其为滑动连接和固定。
[0008]进一步,所述凹槽的正面开设有滑轨,所述支撑杆的前端与滑块均位于滑轨的内部且与其滑动连接。
[0009]进一步,所述充电桩本体正面的左侧开设有卡扣槽,所述支撑杆与卡扣块均位于卡扣槽的内部且与分别与其滑动连接和卡接。
[0010]进一步,所述盖板的左侧开设有滑孔,所述移动杆贯穿滑孔至盖板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盖板的右侧与充电桩本体的右侧为通过合页铰接铰接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与底座内腔右壁固定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块,两个所述活动块的上端均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三铰接杆,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底板。
[0012]进一步,两个所述活动块相对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杆外表面的螺纹分为两段,且两段螺纹的转向相反,所述螺杆外表面的两段螺纹均与两个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左端与底座内腔的左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杆贯穿通孔至底座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与充电桩本体的下表面为固定,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杆呈相交叉。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该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通过设置有拆卸机构,便于将盖板进行拆卸打开,即可便对与充电桩进行维护维修,不必在借助外部工具对盖板进行拆卸,造成不便要的麻烦,并且缩短了维护维护的时间成本,操作简单且方便。
[0016]2、该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通过设置有升降机构,便对调节充电桩的高度,可根据电动汽车的高度对充电桩进行高度调节,提高充电桩的实用性,且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底座、2升降机构、201电机、202螺杆、203活动块、204第三铰接杆、205底板、3充电桩本体、4盖板、5拆卸机构、501卡扣块、502支撑杆、503第一铰接杆、504移动块、505滑块、506移动杆、507第二铰接杆、508挤压块、509弹簧、510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3,为了便于打开盖板,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2,升降机构2的上表面固定且被升降机构2驱动上下移动的充电桩本体3,充电桩本体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板4,充电桩本体3正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对盖板4背面的左侧限位固定的拆卸机构5。
[0024]拆卸机构5包括与充电桩本体3正面左侧卡接的卡扣块501,卡扣块501的下表面固定的支撑杆502,支撑杆502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503,第一铰接杆50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移动块504,移动块504的正面固定有滑块505,移动块504的左侧固定有移动杆506,盖板4的左侧开设有滑孔,移动杆506贯穿滑孔至盖板4的外部且与其滑动连接,便于移动杆506进行上下移动,盖板4的右侧与充电桩本体3的右侧为通过合页铰接铰接连接,移动块504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杆507,第二铰接杆50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挤压块508,挤压块508的背面固定有弹簧509,拆卸
机构5还包括与盖板4背面的左侧开设的凹槽510,凹槽510的下端开设有滑槽,挤压块508和弹簧509均位于滑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其为滑动连接和固定,便于挤压块508进行前后移动,凹槽510的正面开设有滑轨,支撑杆502的前端与滑块505均位于滑轨的内部且与其滑动连接,便于支撑杆502和滑块505垂直移动,并且对支撑杆502起到支撑的作用。
[0025]其中,充电桩本体3正面的左侧开设有卡扣槽,支撑杆502与卡扣块501均位于卡扣槽的内部且与分别与其滑动连接和卡接,用于卡扣块501位于卡扣槽内部,使充电桩本体3与盖板4呈闭合状。
[0026]工作时,通过将卡扣块501移动出卡扣槽内,即可打开盖板4。
[0027]请参阅图1和图4,为了调节充电桩的高度,本实施例中的升降机构2包括与底座1内腔右壁固定的电机201,电机201的输出端固定有螺杆202,螺杆202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与其螺纹连接的活动块203,两个活动块203的上端均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三铰接杆204,两个第三铰接杆204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底板205,底座1上表面开设有通孔,两个第三铰接杆204贯穿通孔至底座1的外部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内部设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上表面固定且被升降机构(2)驱动上下移动的充电桩本体(3),所述充电桩本体(3)的正面活动连接有盖板(4),所述充电桩本体(3)正面的左侧均开设有对盖板(4)背面的左侧限位固定的拆卸机构(5);所述拆卸机构(5)包括与充电桩本体(3)正面左侧卡接的卡扣块(501),所述卡扣块(501)的下表面固定的支撑杆(502),所述支撑杆(502)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503),所述第一铰接杆(503)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移动块(504),所述移动块(504)的正面固定有滑块(505),所述移动块(504)的左侧固定有移动杆(506),所述移动块(504)的下表面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杆(507),所述第二铰接杆(507)的另一端通过铰接架铰接连接有挤压块(508),所述挤压块(508)的背面固定有弹簧(509),所述拆卸机构(5)还包括与盖板(4)背面的左侧开设的凹槽(5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0)的下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挤压块(508)和弹簧(509)均位于滑槽的内部且分别与其为滑动连接和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510)的正面开设有滑轨,所述支撑杆(502)的前端与滑块(505)均位于滑轨的内部且与其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升降式交直流全功能充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马仲甜马振江刘飞苗畅田芳蕊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光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