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88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至少设置有三个,坐底基座包括:中部柱体,连接在中部柱体顶部的顶部甲板,以及与中部柱体底部连接、且底部敞口的中空吸力桩;其中,中部柱体内分隔有多个软舱,各软舱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海口和通气口,吸力桩与运输船上的抽水装置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结构简单,沉底方便,通过坐底基座使半潜浮式平台的立柱安装面相对平整,解决了因海床起伏、或海床上石块导致的半潜浮式平台安装不稳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2011年半潜浮式风电平台样机WindFloat1prototype下水,以及2020年世界第一个半潜浮式海上风电场WindFloatAtlantic顺利发电运营,浮式平台,尤其是半潜浮式风电平台越来越受瞩目。
[0003]与陆上风电、近海浅水固定式风电相比,浮式风电能够获取深远海的高速稳定风源,采用大型风机,不抢占其他行业土地资源,也能形成规模化风电场,随着技术进步,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因此浮式风电受到全球的关注;各国也日益重视浮式风电平台的开发,以及浮式风机的设计生产安装维护全产业链规划。
[0004]浮式风电平台中较受欢迎的半潜浮式平台,在没有码头的浅水区域,半潜浮式平台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下沉坐底。而为了保证半潜浮式平台安装的工艺要求,则需要一个平整的海床供其实现坐底,而对海床进行平整度处理,需要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产生较大的经济支出。
[0005]海床不平整对半潜浮式平台安装的影响有:1、海床上有石块,半潜浮式平台直接落坐于海床上,立柱底部会被石块硌坏;2、海床连绵起伏、不平整,半潜浮式平台直接落坐于海床上,会导致半潜浮式平台安装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半潜浮式平台安装平整的技术问题。
[000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至少设置有三个,坐底基座包括:中部柱体,连接在中部柱体顶部的顶部甲板,以及与中部柱体底部连接、且底部敞口的中空吸力桩;其中,中部柱体内分隔有多个软舱,各软舱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海口和通气口,吸力桩与运输船上的抽水装置连通。
[0008]进一步的,顶部甲板底部与中部柱体外部之间竖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
[0009]进一步的,顶部甲板的面积比中部柱体的横截面大。
[0010]进一步的,通气口开设在软舱的上侧、与软舱内连通,各通气口均连接有第一软管,各第一软管的另一端均在海面上。
[0011]进一步的,各通海口均配置有软木塞。
[0012]进一步的,通海口开设在软舱的下侧、与软舱内连通。
[0013]进一步的,吸力桩顶部开设有一抽水口,抽水口上连接有管件,管件的另一端穿过相邻的软舱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软管,第二软管与抽水装置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技术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结构简单,沉底方便,通过坐底基座使
半潜浮式平台的立柱安装面相对平整,不会被海床上的石块硌坏;同时,也解决了因海床起伏状导致半潜浮式平台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0016](2)本技术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通过设置吸力桩,使坐底基座负压下沉,使其安装更为稳定,且由于吸力桩呈细筒状,更便于下沉调节,以保证顶部甲板的平整。
[0017](3)本技术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通过在中部柱体内分隔出多个软舱,并在软舱上分别开设通海口,通过控制软舱内的海水量,对坐底基座运输或下沉。
[0018](4)本技术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通过设置坐底基座,使半潜浮式平台安装更为方便,利用坐底基座的自适应性,只需要通过倾斜或下压半潜浮式平台,即可保证半潜浮式平台的安装平整度要求,施工难度、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坐底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坐底基座拖航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坐底基座翻转、下沉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半潜浮式平台安装完成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如下:1、中部柱体,11、软舱,2、通海口,3、通气口,4、第一软管,5、顶部甲板,51、加强筋,6、吸力桩,61、抽水口,7、管件,8、第二软管,100、坐底基座,200、半潜浮式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至少设置有三个,坐底基座100包括:中部柱体1,连接在中部柱体1顶部的顶部甲板5,以及与中部柱体1底部连接、且底部敞口的中空吸力桩6;其中,中部柱体1内分隔有多个软舱11,各软舱11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海口2和通气口3,吸力桩6与运输船上的抽水装置连通。
[0026]本实施例的中部柱体1为柱形的中空结构,以便于托运或下沉。
[0027]本实施例的软舱11可根据需要下沉的水深进行设计,按每下沉10m,设计一个软舱11。
[0028]本实施例的顶部甲板5由于与半潜浮式平台200连接,用于支撑半潜浮式平台200。
[0029]本实施例的吸力桩6用于插入海床内,且通过负压原理,使其可轻松的贯入。
[0030]本实施例的顶部甲板5的面积比中部柱体1的横截面大,用于支撑半潜浮式平台200更稳定。
[0031]具体的,各通气口3分别开设在软舱11的上侧与软舱11内连通,各通气口3均连接有第一软管4,各第一软管4的另一端均在海面上;用于在注水下沉时,使软舱11内的气体排出,避免气体无法排出影响了注水的效率或发生软舱11胀裂情况。
[0032]具体的,通海口2开设在软舱11的下侧、与软舱11内连通,设置在软舱11的下侧可使得软舱11内通海口2以下的死角体积较小,便于海水的进入。
[0033]具体的,吸力桩6顶部开设有一抽水口61,抽水口61上连接有管件7,管件7的另一
端穿过相邻的软舱11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软管8,第二软管8与抽水装置连接,第二软管8上端位于自由表面以上,以便抽水装置通过第二软管8抽气,为吸力桩6提供负压,使其贯入海床中。
[0034]进一步的,顶部甲板5底部与中部柱体1外部之间竖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51,用于加强顶部甲板5的支撑力。
[0035]进一步的,各通海口2均配置有软木塞,当坐底基座100在海面上拖航时,将通海口2用软木塞堵住,使其能够漂浮于海面上,便于拖航;当需要下沉时,可以依次拔出软木塞,使其便于下沉。
[0036]工艺步骤:
[0037]如图2所示,S1、将坐底基座100的各通海口2用软木塞塞住,坐底基座100平躺在海面,由拖轮拖航至指定海域;
[0038]如图3所示,S2、撤去靠近吸力桩6的软舱11上的软木塞,先将该软舱11内注满海水,使坐底基座100的重心向吸力桩6靠近,整体结构翻转竖直;
[0039]如图3所示,S3、就位后撤去其他软舱11上的软木塞,软舱11内注入海水,此时坐底基座100所受重力大于浮力,吸力桩6在重力作用下插入泥土,自重贯入;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至少设置有三个,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底基座(100)包括:中部柱体(1),连接在所述中部柱体(1)顶部的顶部甲板(5),以及与所述中部柱体(1)底部连接、且底部敞口的中空吸力桩(6);其中,所述中部柱体(1)内分隔有多个软舱(11),各所述软舱(11)侧壁上均开设有通海口(2)和通气口(3),所述吸力桩(6)与运输船上的抽水装置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甲板(5)底部与所述中部柱体(1)外部之间竖直连接有多个加强筋(5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底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甲板(5)的面积比所述中部柱体(1)的横截面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潜浮式平台的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旻苏凌宇谭文博窦瑞方自彪潘徐杰顾宇盟
申请(专利权)人: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