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1228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缆本体,两个所述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限位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两个壳体相背一侧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两个第一夹块。该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安装机构,第二夹块会与电缆本体相抵接后,弹簧会在第二夹块和壳体的作用下压缩,并通过第二夹块对电缆本体固定,通过旋转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带动连接板和第一夹块移动,对电缆本体固定,固定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柔性电缆
,具体为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柔性电缆是拖链运动系统中,电力传输材料,信号传递载体的首选电缆,又名:拖链电缆,拖曳电缆,移动电缆,机器人电缆等,柔性电缆的导线结构主要依据DINVDE0295和IEC228标准的绞合铜导线结构,护套多采用低黏性,柔性耐磨材料,以减缓电缆在连续往返移动中的磨损率。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12588079 U)中公开了一种带有密封结构的柔性电缆连接装置,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左右两端均开凿有半圆形圆孔,四个半圆形圆孔内活动插接有两个柔性电缆主体,两个柔性电缆主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圈,上壳体和下壳体相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两个弧形安装槽,两个密封圈与四个弧形安装槽相匹配,两个柔性电缆主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扣,上壳体和下壳体相靠近的一端均开凿有两个第一安装槽,四个第一卡扣位于分别位于四个第一安装槽内,最终可以实现通过简单的卡扣结构将两根柔性电缆和两个密封圈固定,不仅提高了两根电缆连接的稳定性,还极大程度的增加了密封性,但在对电缆固定的过程时,由于电缆是过程中容易被拉扯,而在连接结构的内部,并不具备紧固电缆的机构,无法保证电缆被紧固安装在连接结构的内部,容易松动,同时连接机构操作复杂,不方便快速对电缆进行快速的对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具备固定稳定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固定稳定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缆本体,两个所述电缆本体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所述壳体的正面设有限位机构;
[0006]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开设于两个壳体相背一侧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两个第一夹块,所述安装机构还包括固定于两个壳体内腔相背一侧的多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上下两个所述伸缩杆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夹块。
[0007]进一步,两个所述电缆本体相抵接,两个所述壳体相抵接,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夹块相对的一侧和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夹块相对的一侧均呈弧形。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与电缆本体的外表面相抵接,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旋转把手。
[0009]进一步,两个所述连接板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滑杆,所述壳体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滑孔,所述滑杆滑动连接于滑孔的内部。
[0010]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于上端壳体正面和背面的多个第二固定块,前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相背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固定于下端壳体正面和背面的多个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上表面固定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内部铰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杆套,所述杆套的外表面固定有挡板。
[0011]进一步,所述杆套的上表面固定有转动把手,所述杆套滑动连接于凹槽的内部,所述挡板与第二固定块相抵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安装机构,第二夹块会与电缆本体相抵接后,弹簧会在第二夹块和壳体的作用下压缩,并通过第二夹块对电缆本体固定,通过旋转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旋转,带动连接板和第一夹块移动,对电缆本体进行固定,固定效果好,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0014]2、该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限位机构,将两个壳体套接于两个电缆本体的外表面,旋转第二螺纹杆到凹槽的内部,旋转转动把手,带动杆套移动到凹槽的内部,使挡板与第二固定块相抵接,完成对两个壳体的固定,固定效果好,且杆套移动的距离越远,固定的效果越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二固定块和凹槽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电缆本体、2壳体、3安装机构、301螺纹孔、302第一螺纹杆、303连接板、304第一夹块、305伸缩杆、306弹簧、307第二夹块、4限位机构、401第一固定块、402铰接座、403第二螺纹杆、404杆套、405挡板、406第二固定块、40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缆本体1,电缆本体1相抵接,两个电缆本体1相接触一侧的外表面粘贴有绝缘胶,防止漏电,两个电缆本体1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壳体2,两个壳体2相抵接,用于保护两个电缆本体1,壳体2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3,用于固定两个电缆本体1,壳体2的正面设有限位机构4,用于安装两个壳体2。
[0022]请参阅图2,为了固定两个电缆本体1,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3包括开设于两个壳体2相背一侧的螺纹孔301,螺纹孔30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2,两个第一螺纹杆302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03,通过第一螺纹杆302旋转,带动连接板303移动,两个连接板30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两个第一夹块304,用于固定电缆本体1,安装
机构3还包括固定于两个壳体2内腔相背一侧的多个伸缩杆305,伸缩杆30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306,上下两个伸缩杆30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夹块307,通过第二夹块307固定电缆本体1的位置,上下两个弹簧306相背的一侧分别固定于两个壳体2内腔相背的一侧,上下两个弹簧306相对的一侧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夹块307相背的一侧,通过弹簧306使第二夹块307复位。
[0023]其中,上下两个第一夹块304相对的一侧和上下两个第二夹块307相对的一侧均呈弧形,第一夹块304和第二夹块307均与电缆本体1的外表面相抵接,用于固定电缆本体1的位置,两个第一螺纹杆302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旋转把手,方便旋转第一螺纹杆302,两个连接板303相背的一侧均固定有滑杆,壳体2的上下两侧均开设有多个滑孔,滑杆滑动连接于滑孔的内部,增加连接板303移动时的稳定性。
[0024]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机构3,第二夹块307会与电缆本体1相抵接后,弹簧306会在第二夹块307和壳体2的作用下压缩,并通过第二夹块307对电缆本体1固定,通过旋转把手带动第一螺纹杆302旋转,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表面套接有两个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部设有安装机构(3),所述壳体(2)的正面设有限位机构(4);所述安装机构(3)包括开设于两个壳体(2)相背一侧的螺纹孔(301),所述螺纹孔(30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02),两个所述第一螺纹杆(302)相对的一侧均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有连接板(303),两个所述连接板(303)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两个第一夹块(304),所述安装机构(3)还包括固定于两个壳体(2)内腔相背一侧的多个伸缩杆(305),所述伸缩杆(305)的外表面套接有弹簧(306),上下两个所述伸缩杆(305)相对的一侧均固定有第二夹块(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电缆本体(1)相抵接,两个所述壳体(2)相抵接,上下两个所述第一夹块(304)相对的一侧和上下两个所述第二夹块(307)相对的一侧均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柔性电缆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304)和第二夹块(307)均与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宇曹猛杜二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芯微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