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1008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包括钢管、第一悬杆、第二悬杆、第三悬杆、第一内斜杆、第二内斜杆和拉杆,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带孔耳板,带孔耳板上设有套环,钢管上设有限位卡,限位卡上设置有螺纹丝套。拧动钢管下部的螺旋套管,逐渐顶升套环,提升第一内斜杆下端位置,第一内斜杆上端顶升第二悬杆使第三悬杆上升,顶升到指定位置后,停止拧动螺旋套管;第一悬杆与第一内斜杆之间夹角变小,进而牵动拉杆,促使第一悬杆绕其的铰接点旋转,使整个结构得以扩展提升。此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构造精巧轻盈高效,易于安装拆卸,相比体现较大的网架结构支撑系统,更加轻巧,便于吊装,可以在地面或平台上组装后进行吊装顶升就位,施工更加简便。工更加简便。工更加简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穹顶支模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穹顶结构施工中,模板支撑系统一直是一个施工难度大的环节。现目前混凝土穹顶模板支撑施工方法通常采用满堂脚手架的搭设支撑方式,此类方式存在诸多不足,部分不足如下:
[0003]1、此施工方式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其安装施工复杂、需要耗费很长时间、影响施工效率、造成材料损耗的同时人工成本高、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耗费极大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0004]2、模板支撑系统完成后,需要对每块木制品进行加工与固定,导致木模板等材料无法再次周转使用,材料耗费极大,同时铺设模板过程中,需要高空作业来完成施工,不仅增加施工难度,同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0005]3、由于穹顶模板支撑系统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并现场完成模板的制作和安全,其搭设的架体与现场加工的圆弧木质穹顶质量难以保证,安装精度低,对后期穹顶表面材料及内部设备的安装更换维修留下极大的质量问题;
[0006]4、混凝土穹顶的钢筋和混凝土施工完成后,拆除支撑系统,同样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需要很长的作业时间,导致人工材料成本增加,施工周期延长等问题产生,尤其是高空作业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7]5、与此类似的钢架索杆支撑结构,同样具有搭设、拆除的施工难度大,精度质量控制难以保证,材料耗费高,人力成本需求量大,施工作业周期长,作业人员施工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目前使用的满堂脚手架木模板支撑结构和钢架索杆支撑结构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此方法的模板支撑系统可在地面或操作平台上进行加工,再进行吊装或顶升等,避免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以及现场加工所带来的材料耗费与质量不可控。同时免去了满堂脚手架支撑的大量人力资源耗费与材料租赁,极大的节约了成本。而且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结构,极为精简可靠,搭设要求低,施工速度快,拆除作业简便,能够大大提高作业效率,推进施工进度,节约项目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0]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包括:
[0011]S1:施工准备:包括钢管、第一悬杆、第二悬杆、第三悬杆、第一内斜杆、第二内斜杆和拉杆,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带孔耳板,所述带孔耳板上设有套环,所述钢管上设有限位卡,所述限位卡上设置有螺纹丝套;
[0012]S2:初步组装:将第一悬杆的一端铰接在钢管上端的带孔耳板上、另一端铰接在第
二外悬杆上,将第一内斜杆的一端铰接在钢管下端的带孔耳板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悬杆上,将第二内斜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内斜杆上、另一端与第二悬杆铰接,将拉杆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悬杆上、另一端与第三悬杆铰接,所述第三悬杆远离拉杆的一端铰接有螺旋套管;
[0013]S3:顶升扩展:拧动钢管下部的螺旋套管,逐渐顶升套环,提升第一内斜杆下端位置,第一内斜杆上端顶升第二悬杆使第三悬杆上升,顶升到指定位置后,停止拧动螺旋套管;第一悬杆与第一内斜杆之间夹角变小,进而牵动拉杆,促使第一悬杆绕其的铰接点旋转,使整个结构得以扩展提升;
[0014]S4:整体吊装提升:钢管上端的带孔耳板上设置有挂钩,起重设备通过挂钩缓慢平稳提升整个结构,确保整体结构安全稳定吊装至穹顶位置,吊至指定位置后,通过拧动悬杆下端的螺旋套管,伸长第一悬杆的有效长度;
[0015]S5:充气底模施工:整体结构吊装完成后,在整个结构的顶面张拉充气底模,将充气底模的顶部中心挂在钢管顶端孔的带孔耳板上,充气底模下部边缘分别张挂在第一悬杆和第三悬杆下端的铰接处的外侧,充气底模上钢筋施工完成后,对充气底模进行充气;
[0016]S6:模板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吊索穿过钢管顶端位置预留的套管,挂住整体穹顶支模结构,解开充气低模的闭气阀,释放其内部的气体,通过拔出钢管上的螺旋套管的插销,并缓慢向下拧动螺旋套管,同时拆除第一悬杆和第三悬杆与穹顶支撑结构的铰接,穹顶结构会缓慢收缩,减小扩展面积,达到合适尺寸后,整体穹顶支模结构与混凝土穹顶完全脱离,立即缓慢下放吊索,将整体穹顶支模结构沿着套管的位置垂直向下缓慢下放,最终降落至穹顶下方的地面或平台上,最后进行充气底模、穹顶结构的拆卸工作,清洁后妥善储存到指定位置。
[0017]可选的,在S3步骤中,拧动钢管螺纹丝使套环与限位卡接触时,第一悬杆处于水平状态,与钢管成90
°
角。
[0018]可选的,在S4步骤中,所述螺旋套管端头铰接有滑轮。
[0019]可选的,在S5的步骤中,在钢管顶端预留一个长度尺寸大于穹顶混凝土厚度、内径大于吊索的套管,所述吊索穿过套管用于拆除下放整体穹顶支模结构。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内斜杆和第一悬杆之间设置有防脱弹环卡。
[0021]可选的,所述螺纹丝套上间隔设有多个销孔,所述螺丝套管上设置有插销,所述插销插设在销孔内。
[0022]可选的,所述钢管的内部中空,用于供吊索穿过。
[0023]可选的,所述充气底模为抗划抗拉高密度橡胶制品。
[0024]可选的,所述第一内斜杆上端铰接在距第二内斜杆上端1/4长度处,所述第二悬杆下端铰接在第一悬杆距上端1/4长度处,所述第二内斜杆下端铰接在第三悬杆上端,所述拉杆上端铰接在距第一悬杆下端1/8长度处,所述第一悬杆下端铰接在距第二悬杆上端1/4长度处。
[00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此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构造精巧轻盈高效,易于安装拆卸,相比体现较大的网架结构支撑系统,更加轻巧,便于吊装,可以在地面或平台上组装后进行吊装顶升就位,施工更加简便;
[0027]2.此专利技术不需要搭设满堂脚手架等大体量支撑体系,可以直接在地面或平台上组装后进行吊装顶升就位,省去了繁重的搭设支撑体系的工序,节约了劳动力,同时节省了材料租赁的费用,大大减少了成本投入,也缩短了工期;
[0028]3.此专利技术能够通过改变顶升内斜杆的高度,实现整体结构的扩展与收缩,能够结合不同设计需求,实现此混凝土穹顶支模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半径、高度等的穹顶结构需求。螺旋套管拧动调整结构长度,更能适应不同结构尺寸设计,同时进行不同程度的微调,能够使此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具有更广的容错率,更方便施工,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单叶组装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单叶覆膜示意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顶升扩展俯视示意图;
[0032]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顶升扩展覆膜俯视透视示意图;
[0033]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顶升扩展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穹顶支模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包括钢管(1)、第一悬杆(2)、第二悬杆(3)、第三悬杆(4)、第一内斜杆(5)、第二内斜杆(6)和拉杆(7),所述钢管(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带孔耳板(8),所述带孔耳板(8)上设有套环(9),所述钢管(1)上设有限位卡(12),所述限位卡(12)上设置有螺纹丝套(16);S2:初步组装:将第一悬杆(2)的一端铰接在钢管(1)上端的带孔耳板(8)上、另一端铰接在第二外悬杆上,将第一内斜杆(5)的一端铰接在钢管(1)下端的带孔耳板(8)上、另一端铰接设置在第一悬杆(2)上,将第二内斜杆(6)的一端铰接在第一内斜杆(5)上、另一端与第二悬杆(3)铰接,将拉杆(7)的一端铰接在第一悬杆(2)上、另一端与第三悬杆(4)铰接,所述第三悬杆(4)远离拉杆(7)的一端铰接有螺旋套管(10);S3:顶升扩展:拧动钢管(1)下部的螺旋套管(10),逐渐顶升套环(9),提升第一内斜杆(5)下端位置,第一内斜杆(5)上端顶升第二悬杆(3)使第三悬杆(4)上升,顶升到指定位置后,停止拧动螺旋套管(10);第一悬杆(2)与第一内斜杆(5)之间夹角变小,进而牵动拉杆(7),促使第一悬杆(2)绕其的铰接点旋转,使整个结构得以扩展提升;S4:整体吊装提升:钢管(1)上端的带孔耳板(8)上设置有挂钩,起重设备通过挂钩缓慢平稳提升整个结构,确保整体结构安全稳定吊装至穹顶位置,吊至指定位置后,通过拧动悬杆下端的螺旋套管(10),伸长第一悬杆(2)的有效长度;S5:充气底模(11)施工:整体结构吊装完成后,在整个结构的顶面张拉充气底模(11),将充气底模(11)的顶部中心挂在钢管(1)顶端孔的带孔耳板(8)上,充气底模(11)下部边缘分别张挂在第一悬杆(2)和第三悬杆(4)下端的铰接处的外侧,充气底模(11)上钢筋施工完成后,对充气底模(11)进行充气;S6:模板拆除: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吊索穿过钢管(1)顶端位置预留的套管,挂住整体穹顶支模结构,解开充气低模的闭气阀,释放其内部的气体,通过拔出钢管(1)上的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斐唐尧卿甘桉楠丁国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