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尾灯领域,尤指一种无线拖车尾灯,本申请通过发射器检测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和夜间行车灯的状态,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两个尾灯接收器(分别对应左右);采用了稳定芯片,使发射源辐射范围稳定,与动车之间无屏蔽现象,同时实现了信号的无线传输,不会因为导线的断裂和短路影响信号,传输更加安全可靠;由于采用了采用磁性底座,无需特定位置安装,高强力磁吸使产品固定更加可靠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将所述磁性底座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拖车尾灯
[0001]本技术涉及尾灯领域,尤指一种无线拖车尾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公路的现代化和高速公路的网络化极大的促进了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公路运输的方便、快捷、高效已成为目前货运的主力军,大型、重型运输车辆已经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普遍性公路事故率提高,特别是带有拖挂的运输车辆及特种车辆上没有完善的电器设备,所以往往在车尾没有刹车灯,特别是临时拖挂更缺乏认真加设临时尾灯的警惕性,即使是长期使用的司机也往往因临时线的故障率高、易损坏而同虚设,然而,这在日益繁忙和高速运行的公路上是十分危险的事故隐患,很多重大的事故均出来自刹车灯失灵或自刹车指标不明显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造成重大的人身事故伤害和经济损失,由于此类车辆没有设计灯路控制系统,因此此类车辆需要一种尾灯;此外现有的汽车尾灯在使用时坏掉导致行驶过程中安全性能降低,也需要临时安装汽车尾灯进行行驶中的提醒。
[0003]现有的汽车另外加装的尾灯,为有线传输,故导致线路连接繁琐;而且现在加装的尾灯需要在特定位置通过打螺丝的方式实现固定;故还需要对车辆另外开孔等操作,故安排难度大,而且还要采用对车辆进行开孔安装,当不使用后会留下比较难看的安装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无线拖车尾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两个尾灯接收器(分别对应左右);采用了稳定芯片,使发射源辐射范围稳定,与动车之间无屏蔽现象,同时实现了信号的无线传输,不会因为导线的断裂和短路影响信号,传输更加安全可靠;由于采用了采用磁性底座,无需特定位置安装,高强力磁吸使产品固定更加可靠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将所述磁性底座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拖车尾灯,包括
[0006]发射器,用于读取并发射车辆灯光信号;
[0007]尾灯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送的车辆灯光信号;
[0008]其中尾灯接收器包括尾灯接收外壳、透反镜组件、电池组件、磁性底座、与发射器无线通信连接的尾灯电路板,其中透反镜组件、尾灯电路板、电池组件均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内,且电池与尾灯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磁性底座可拆卸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
[0009]进一步,发射器包括上盖、下固定座、第一RF收发单元、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供电单元,第一RF收发单元和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均安装在上盖与下固定座围成的第一内腔内;供电单元分别与第一RF收发单元、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第一RF收发单元与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下固定座上设有接地线端口、行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左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和右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倒车信号发射端口和刹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其中接地线端口、行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左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和右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倒车
信号发射端口和刹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均与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尾灯电路板包括电池充电接口、第二RF收发单元、第二单片机控制单元、DC
‑
DC升压单元和LED恒流单元、LED灯;其中第二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池充电接口、第二RF收发单元、DC
‑
DC升压单元电性连接,且DC
‑
DC升压单元与LED恒流单元电性连接,LED恒流单元与LED灯电性连接连接,且第一RF收发单元与第二RF收发单元实现无线通信连接。
[0011]进一步,所述透反镜组件包括尾灯聚光透镜、尾灯扩散透镜、反光镜安装罩、若干尾灯透镜,其中反光镜安装罩的表面开设有与尾灯电路板上的LED灯对应对齐的聚光孔以及若干与尾灯电路板上的LED灯对应对齐的透镜槽位,其中尾灯聚光透镜配装在聚光孔内,所述尾灯透镜配装在透镜槽位内,且所述尾灯扩散透镜为U型结构,且尾灯扩散透镜配装在反光镜安装罩的外侧壁。
[0012]进一步,所述尾灯透镜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若干第一卡扣,所述透镜槽位内设置有若干第一卡口,其中尾灯透镜通过第一卡扣与第一卡口卡接,实现两者配装。
[0013]进一步,所述反光镜安装罩的底端边缘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耳,且该连接耳的末端一体设置有第二卡扣,所述尾灯扩散透镜的内壁设置有对应第二卡扣的第二卡口,其中反光镜安装罩通过第二卡扣卡设在第二卡口内实现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反光镜安装罩的一侧设置有一配装缺口,该配装缺口处配装有一与第二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的电量显示模块。
[0015]进一步,所述尾灯透镜的正面的一侧为鱼鳞纹透镜,另一侧是平面透镜;所述尾灯透镜背面与鱼鳞纹透镜对应的内侧采用菲涅尔透镜,尾灯透镜背面与平面透镜对应的内侧采用鱼鳞纹透镜。
[0016]进一步,所述尾灯接收外壳包括相互扣合的尾灯外透明罩、尾灯底座,尾灯底座内设置有若干条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配装套筒,且尾灯电路板表面开设有若干第一连接孔,其中反光镜安装罩的连接耳也开设有第二连接孔,其中配装套筒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以及第二连接孔,并使得尾灯电路板以及反光镜安装罩均与配装套筒配装。
[0017]进一步,尾灯底座底端预埋有第一螺纹套筒,所述尾灯底座的背面凸设有锥型凸起块,该锥型凸起块预埋有第二螺纹套筒;所述磁性底座为钕铁硼包胶磁性底座,其中钕铁硼包胶磁性底座还连接有一螺杆,钕铁硼包胶磁性底座通过螺杆配装在第一螺纹套筒或第二螺纹套筒内。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1、本申请通过发射器检测转向灯、刹车灯、倒车灯和夜间行车灯的状态,通过无线信号传输给两个尾灯接收器(分别对应左右);采用了稳定芯片,使发射源辐射范围稳定,与动车之间无屏蔽现象,同时实现了信号的无线传输,不会因为导线的断裂和短路影响信号,传输更加安全可靠;
[0020]2、由于采用了采用磁性底座,无需特定位置安装,高强力磁吸使产品固定更加可靠性;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将所述磁性底座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中无线尾灯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发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左尾灯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尾灯透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尾灯透镜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技术中反光镜安装罩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技术中反光镜安装罩与尾灯电路板配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技术中尾灯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技术中尾灯扩散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0为本技术中透反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技术中尾灯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12为本技术中尾灯底座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标号说明:2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拖车尾灯,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器,用于读取并发射车辆灯光信号;尾灯接收器,用于接收发射器发送的车辆灯光信号;其中尾灯接收器包括尾灯接收外壳、透反镜组件、电池组件、磁性底座、与发射器无线通信连接的尾灯电路板,其中透反镜组件、尾灯电路板、电池组件均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内,且电池与尾灯电路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磁性底座可拆卸配装在尾灯接收外壳底端或背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拖车尾灯,其特征在于:发射器包括上盖、下固定座、第一RF收发单元、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供电单元,第一RF收发单元和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供电单元均安装在上盖与下固定座围成的第一内腔内;供电单元分别与第一RF收发单元、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第一RF收发单元与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连接,下固定座上设有接地线端口、行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左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和右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倒车信号发射端口和刹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其中接地线端口、行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左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和右转向灯信号发射端口,倒车信号发射端口和刹车灯信号发射端口均与第一单片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线拖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灯电路板包括电池充电接口、第二RF收发单元、第二单片机控制单元、DC
‑
DC升压单元和LED恒流单元、LED灯;其中第二单片机控制单元分别与电池充电接口、第二RF收发单元、DC
‑
DC升压单元电性连接,且DC
‑
DC升压单元与LED恒流单元电性连接,LED恒流单元与LED灯电性连接,且第一RF收发单元与第二RF收发单元实现无线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线拖车尾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反镜组件包括尾灯聚光透镜、尾灯扩散透镜、反光镜安装罩、若干尾灯透镜,其中反光镜安装罩的表面开设有与尾灯电路板上的LED灯对应对齐的聚光孔以及若干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瑞榕,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鸿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