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
[0001]本技术属于无线电能传输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
技术介绍
[0002]无线电能传输采用电磁耦合的方式,不需要充电接口,发射端与接收端无电气连接,避免接触充电中的电火花、接触阻抗不可控等问题,并且受电端由于不需要预留充电接口,可以设计为全封闭结构,极大提升受电端设备的防水、防污等性能,在电动汽车、轨道交通、便携式终端、手持机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3]无线电能传输中,线圈偶尔机制是影响能量传输效率的重要因素,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越近,耦合系数越高,能量传输效率越高,在线圈耦合机构设计时,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距离有严格的标准,一般采用面贴式或嵌套式线圈结构,来保障较高的能量传输效率。但是,在一些工况下,要求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必须间隔一定距离,或者两者间的距离无法继续减小,则限制了能量传输效率的提升。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线电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磁板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为无磁性的绝缘板;线圈阵列,所述线圈阵列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线圈件,每一个所述线圈件包括无磁性且绝缘的空心柱支架和多个谐振线圈,所述空心柱支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所述空心柱支架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支撑板的板面,多个所述谐振线圈间隔设置在所述空心柱支架的内外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线圈为蚊香形线圈,且所述谐振线圈为柔性线圈,所述谐振线圈胶粘固定在所述空心柱支架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谐振线圈中,位于所述空心柱支架内侧的所述谐振线圈与位于所述空心柱支架外侧的所述谐振线圈交错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支架为空心圆柱支架,位于所述空心柱支架外侧的所述谐振线圈对应设置在位于所述空心柱支架内侧的两个相邻所述谐振线圈的间隙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聚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线圈的数量为八个,其中四个所述谐振线圈沿所述空心圆柱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柱支架的内表面,另外四个所述谐振线圈沿所述空心圆柱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空心圆柱支架的外表面,且内外侧相邻的两个谐振线圈的固定位置相差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化忠,杨沛栋,朱玉冰,张佳航,赵筱赫,万留杰,毛景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