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灿钦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过滤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88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生态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生态过滤坝,包括两个坝体及位于两个坝体之间的过滤结构,坝体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多个填充颗粒,坝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填充腔连通的多个过孔,过滤结构包括填充于两个坝体之间的生物填料及设置于生物填料上的多株绿狐尾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水生植物绿狐尾藻作为植物修复主体,同时结合生物填料有效提高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以及两个坝体的过滤,大大提高了水体净化的效率及能力,使被污染的水体能够快速恢复生态功能的作用显著提高。显著提高。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过滤坝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保护
,尤其是指一种生态过滤坝。

技术介绍

[0002]水体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导致周边河湖水体恶化,破坏生态环境。为了防止污染水体直接进入生态环境健康的水体,目前一般设立一道生态屏障,防止原本健康的水体生态遭到破坏,起到生态保护的作用。申请号为CN202020701938.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过滤潜坝,其通过在坝体内设置卵石带,缓冲区设置成阶梯面能够减缓水流的流速并且起到过滤净化,提升水质的效果,使治理区域生态相对稳定;申请号为CN202021142142.9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组合箱体式生态过滤坝,其可横设在养殖尾水河道中,能有效过滤水中悬浮物,由于填料存在的较多孔隙形成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有较好的抗冲击性,且陶粒填充材料吸附能力及透气性极好,可以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在尾水治理上具有极佳的功效。每个填料箱可单独取出进行清洗,便于维护;申请号为CN201720917642.7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带有过滤槽的雨水滚水坝,其可以过滤水中的泥沙,滤材易于定期更换,还具有回收雨水的功能,保证滚水坝的长期使用。上述三个专利文件虽然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但是无法实现水中污染物的降解,且达不到美化水景观的目的。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过滤坝。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生态过滤坝,其包括两个坝体及位于两个坝体之间的过滤结构,坝体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多个填充颗粒,坝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填充腔连通的多个过孔,过滤结构包括填充于两个坝体之间的生物填料及设置于生物填料上的多株狐尾藻。
[0006]进一步地,填充颗粒为石头。
[0007]进一步地,两个坝体的底部经由加固板固定连接,加固板和两个坝体围设成过滤空间,过滤结构位于过滤空间内。
[0008]进一步地,生态过滤坝的宽度为1600mm,生态过滤坝的高度为400mm,坝体的宽度为600mm,坝体的壁厚为100mm。
[0009]进一步地,两个坝体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0mm。
[0010]进一步地,过孔的直径为40mm至60mm。
[0011]进一步地,生物填料的厚度为200mm。
[0012]进一步地,石头的粒径为30mm*30mm。
[0013]进一步地,坝体为砼结构。
[0014]进一步地,加固板和两个坝体为一体式构造,加固板和两个坝体均为砼结构。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生态过滤坝,其包括两个坝体及位于两个坝体之间的过滤结构,坝体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腔,填充腔内填充有多个填充颗粒,坝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填充腔连通的多个过孔,过滤结构包括填充于两个坝体之间的生物填料及设置于生物填料上的多株狐尾藻。在实际应用中,水流依次穿经一个坝体、过滤结构和另一个坝体。本技术采用了水生植物绿狐尾藻作为植物修复主体,同时结合生物填料有效提高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以及两个坝体的过滤,大大提高了水体净化的效率及能力,使被污染的水体能够快速恢复生态功能的作用显著提高,达到美化水景观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坝体的侧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坝体;2、过滤结构;3、填充腔;4、填充颗粒;5、过孔;6、生物填料;7、狐尾藻;8、加固板;9、过滤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生态过滤坝,其包括两个坝体1及位于两个坝体1之间的过滤结构2,坝体1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腔3,填充腔3内填充有多个填充颗粒4,坝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填充腔3连通的多个过孔5,过滤结构2包括填充于两个坝体1之间的生物填料6及设置于生物填料6上的多株绿狐尾藻7,约16

25株/m2,生物填料6为污水处理的生物填料6。在实际应用中,水流依次穿经一个坝体1、过滤结构2和另一个坝体1;在水流流经坝体1时,水流穿过多个过孔5,且坝体1内的填充颗粒4对水体进行粗过滤,粗过滤后的水体流经生物填料6和多株绿狐尾藻7,采用了水生植物粉绿狐尾藻7作为植物修复主体,同时结合生物填料6有效提高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水体最后经由另一个坝体1流出。该结构设计,利用水生植物绿狐尾藻7种植在两个坝体1之间,底层用生物填料6铺垫,坝体1用填充颗粒4填充,以形成一道生物膜过滤屏障,对流经的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及提供生物膜的作用,净化污染水体,从而降低水体中各种污染成分含量,加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达到水体污染治理的效果,修复水体生态功能,同时达到美化水景观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水生植物绿狐尾藻7作为植物修复主体,同时结合生物填料6有效提高水体污染物的降解速率以及两个坝体1的过滤,大大提高了水体净化的效率及能力,使被污染的水体能够快速恢复生态功能的作用显著提高,保护原有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提升河湖区生态景观效果。
[0023]本实施例中,填充颗粒4为石头,石头的粒径为30mm*30mm,石头的使用寿命长,过滤效果好。
[0024]本实施例中,两个坝体1的底部经由加固板8固定连接,加固板8和两个坝体1围设成过滤空间9,过滤结构2位于过滤空间9内。该结构设计,加固了坝体1的结构稳定性。
[0025]本实施例中,生态过滤坝的宽度为1600mm,生态过滤坝的高度为400mm,坝体1的宽度为600mm,坝体1的壁厚为100mm。具体地,生态过滤坝的高度可根据需修复水体的水位线进行调整,一般设置生态过滤坝的高度比水位线稍高。另外,生态过滤坝的高度不能过高,以保证符合防洪设计标准。洪水来时,水体可漫坝而过,不影响泄洪功能。
[0026]本实施例中,两个坝体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400mm;该间隔距离的设置,加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
[0027]本实施例中,过孔5的直径为40mm至60mm,有利于对水体进行过滤以及保证水体的流速。
[0028]本实施例中,生物填料6的厚度为200mm,有利于加速水中污染物的降解。
[0029]本实施例中,坝体1为砼结构,使得坝体1的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0030]本实施例中,加固板8和两个坝体1为一体式构造,加固板8和两个坝体1均为砼结构,使得坝体1的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
[0031]在治污成效方面:在生态过滤坝的两侧水体对比明显,污染水体经生态过滤坝后,水体变得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坝体(1)及位于两个坝体(1)之间的过滤结构(2),坝体(1)的内部设置有填充腔(3),填充腔(3)内填充有多个填充颗粒(4),坝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填充腔(3)连通的多个过孔(5),过滤结构(2)包括填充于两个坝体(1)之间的生物填料(6)及设置于生物填料(6)上的多株狐尾藻(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填充颗粒(4)为石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两个坝体(1)的底部经由加固板(8)固定连接,加固板(8)和两个坝体(1)围设成过滤空间(9),过滤结构(2)位于过滤空间(9)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过滤坝,其特征在于:生态过滤坝的宽度为1600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灿钦吴鹏举梁嘉文
申请(专利权)人:梁灿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