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解决了荒漠化地区容易沙土流失,植物种植容易因缺水而生长不好,导致抗旱、生态修复进程相对缓慢、收效不明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仿生集水装置、固沙装置和蓄水浸润装置,所述仿生集水装置与所述蓄水浸润装置连接,所述蓄水浸润装置与所述固沙装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风固沙和蓄水浸润效果好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土地荒漠化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地荒漠化会降低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协调养分的能力,从而降低土地生产能力,使农牧业减产;同时还会使地表植被密度降低,造成该地区防风固沙能力变弱,严重时还会加剧自然灾害,使该地区空气浑浊,妨碍人类正常生产活动,损害人们身心健康。
[0003]基于上述土地荒漠化的诸多不利影响,若不采取措施加以制止或修复,受风蚀沙化影响下,土地荒漠化进程不仅不会主动停止,还会进一步加剧。
[0004]气候干旱、土壤缺水是引起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植物根系如果无法吸收充足的水分去弥补蒸发的消耗,其生命代谢活动将受到严重影响,最终造成植物的根毛自梳,甚至发育停滞直至死亡。现有的抗旱技术包括使用灌溉机械、植物节水栽培技术、培育耐旱植物品种等,但是收效不好。
[0005]针对荒漠化地区容易沙土流失,植物种植容易因水分流失太快缺水而生长不好,导致抗旱、生态修复进程相对缓慢、收效不明显的技术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能抗旱和提高生态修复能力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荒漠化地区容易沙土流失,植物种植容易因水分流失太快缺水而生长不好,导致抗旱、生态修复进程相对缓慢、收效不明显。
[0007]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蓄水浸润装置,包括蓄水箱和弹性自封机构,所述蓄水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蓄水箱内部设置有所述弹性自封机构,所述弹性自封机构在弹力和压力作用下可堵塞或敞开所述第三通孔,所述蓄水箱设置有中空的仿生树根,所述仿生树根的一端与所述蓄水箱连通,另一端自由延伸。
[0009]本技术通过在蓄水箱中设置弹性自封机构,可根据外界水的压力情况实现对蓄水箱的第三通孔的堵塞和敞开,从而控制蓄水箱中水的储存和防止蒸发损失,并通过仿生树根向土壤浸润水分,可有效保持水分浸润的长效性。
[0010]本技术优选一种蓄水浸润装置,所述弹性自封机构包括顶销、弹性件和堵水塞,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顶销的外侧,所述顶销的长度小于所述弹性件的长度,所述堵水塞位于所述弹性件的顶部,所述堵水塞与所述蓄水箱的第三通孔同轴设置。
[0011]当外部水压过大,能克服弹性件的弹力以及堵水塞与第三通孔的摩擦力时,堵水塞会下移从而使得第三通孔被打开,雨水可通过第三通孔进入到蓄水箱中,当外部水压减小到一定程度,堵水塞会在弹性件的回复力作用下顶住第三通孔,从而实现蓄水箱的密封,这样水只能通过仿生树根浸润到周围土壤中,实现土壤的长效保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的外侧套设有刚性圆筒,所述刚性圆筒位于所述堵水塞的下方且一端与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连接,刚性圆筒,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弹性件与第三通孔轴线位置一致。
[0013]本技术优选一种蓄水浸润装置,所述堵水塞设置有多段收缩部,所述堵水塞的顶面呈球形曲面,这样能更好地密封第三通孔,多段收缩部增加了堵水塞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在堵塞第三通孔时,气压对堵水塞的压力更大,更有利于密封第三通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蓄水箱包括顶板、底板及四块侧板围合而成,顶板设置有所述第三通孔,所述顶板通过第三通孔与仿生树干连通,所述弹性自封机构的刚性圆筒与底板连接,另一端的堵水塞可与所述第三通孔接触或者分开,当堵水塞顶住第三通孔时,蓄水箱密封,防止水蒸发,当外界水的压力较大,堵水塞与第三通孔分开时,水可持续流入到蓄水箱中直至注满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底板上设置有多个中空的仿生树根,蓄水箱中的水可通过仿生树根向外浸润进入土壤。
[0015]进一步地,所述仿生树根中填充有海绵,海绵可以进一步地起到缓慢浸润的作用,使得蓄水箱中的水使用时间更长。
[0016]进一步地,所述仿生树根的管径为0.8
‑
1mm。
[0017]1mm以下的管体具有毛细管效应,可以缓慢地将水通过管体中浸润至土壤中。
[0018]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包括仿生集水装置、固沙装置和蓄水浸润装置,所述仿生集水装置通过中空的仿生树干与所述蓄水箱连接,所述蓄水箱与所述固沙装置连接。
[0019]本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所述固沙装置包括固沙防护板和插杆,所述固沙防护板与所述储水箱连接,所述固沙防护板上设置有沉孔,插杆穿过固沙防护板的沉孔与地面连接。
[0020]进一步地,所述固沙防护板上设置有吊块,所述蓄水箱的两侧设置有吊耳,所述吊块和所述吊耳可拆卸连接。
[0021]进一步地,所述固沙装置包括多个固沙防护板,多个固沙防护板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固沙防护板围合形成中部空间,所述蓄水箱位于中部空间且与固沙防护板连接,具体安装时,固沙防护板位于地面上,蓄水箱位于地面下。
[0022]本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所述固沙防护板上设置多个种植孔,种植孔中栽种植物,蓄水箱中浸润到土壤中水可以对植物的根系供水,起到防风固沙和浸润土壤的双重效果。
[0023]本技术优选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所述仿生集水装置包括仿生花、中空的仿生茎、仿生叶和聚水盘,所述仿生花与所述仿生茎连接,所述仿生茎与所述聚水盘的侧壁连接,所述仿生叶位于所述聚水盘的外侧,所述聚水盘通过中空的仿生树干与蓄水箱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仿生花包括仿生花瓣、仿生花萼和仿生花蕾,所述仿生花瓣围合所述仿生花蕾,所述仿生花瓣的底部与所述仿生花萼连接,所述仿生花萼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仿生花萼与所述仿生茎的一端连接且所述仿生茎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仿生茎的另一端与所述聚水盘的侧壁连接。
[0025]进一步地,所述聚水盘的侧面倾斜设置,在倾斜的侧面设置有固定管,所述仿生茎
插接在所述固定管中,一方面可以起到固定仿生茎的作用,另一方面仿生茎与聚水盘相通,仿生茎中的水能自由地进入到聚水盘中。
[0026]本技术将花朵的结构应用到实际的仿生集水装置中,通过聚水盘和仿生花来收集雨水或露水,对于仿生花上收集的水通过仿生茎流入到聚水盘中,通过增大收集雨水和露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集水量。
[0027]本技术通过设置仿生花瓣和仿生花蕾来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并通过仿生花萼收集仿生花瓣和仿生花蕾掉落下的雨水或露水,收集的雨水或露水通过仿生花萼上的第一通孔进入到仿生茎中,再由仿生茎进入到聚水盘,另外,聚水盘自身也可以收集雨水或露水,从而实现了更多雨水或露水的收集。
[0028]进一步地,所述聚水盘的侧壁设置有通槽,所述仿生叶的一端穿过所述通槽与聚水盘连接,所述仿生叶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聚水盘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
[0029]进一步地,所述仿生叶呈椭球面型,增大集水面积的同时,亦便于引流雨水。
[0030]进一步地,所述仿生花瓣至少2层,每层至少2片花瓣,间隔分布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仿生集水装置、固沙装置和蓄水浸润装置,所述仿生集水装置与所述蓄水浸润装置连接,所述蓄水浸润装置与所述固沙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沙装置包括固沙防护板(9)和插杆(10),所述固沙防护板(9)与所述蓄水浸润装置连接,所述固沙防护板(9)通过插杆(10)与地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沙防护板(9)上设置有吊块(9a),所述蓄水浸润装置的两侧设置有吊耳(8),所述吊块(9a)和所述吊耳(8)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沙装置包括多个固沙防护板(9),多个固沙防护板(9)可拆卸连接,两个所述固沙防护板(9)围合形成中部空间,所述蓄水浸润装置位于中部空间且与固沙防护板(9)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固沙防护板(9)上设置多个种植孔(9b)。6.根据权利要求1
‑
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生态修复的仿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集水装置包括仿生花(1)、中空的仿生茎(2)、仿生叶(3)和聚水盘(4),所述仿生花(1)与所述仿生茎(2)连接,所述仿生茎(2)与所述聚水盘(4)的侧壁连接,所述仿生叶(3)位于所述聚水盘(4)的外侧,所述聚水盘(4)通过仿生树干(6)与所述蓄水浸润装置连接。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斌,罗军,胡浩,吴家福,谢向宇,胡涛,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