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光伏电池、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70792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光伏电池、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薄膜光伏电池膜层结构依次贴附设置为透明基板、透明电极、薄膜光伏层、第一金属电极层、绝缘层、第二金属电极层及保护层;薄膜光伏电池包括发电区域、正电极及负电极,正电极、负电极分别设置在发电区域的两端;通过薄膜光伏电池的发电区域设置多个第一过孔结构图案,利用第一过孔结构图案将透明电极连接在第二金属电极层上,从而降低了透明电极的电阻,与传统的薄膜光伏电池结构相比,可以免去额外的辅助电极走线,通过将正电极、负电极中的各膜层与发电区域的各膜层对应连接,从而使薄膜光伏电池的正负电极也能够正常参与发电,从而提升了薄膜光伏电池的有效发电面积和转换效率。换效率。换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膜光伏电池、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薄膜光伏电池、电池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及薄膜光伏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薄膜光伏电池应用在显示模组(例如可穿戴电子产品)上,利用光转换电的原理给显示模组供电的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0003]但是由于目前的薄膜光伏技术光电转换效率低,且制造工艺复杂繁琐,使得其在可穿戴、低功率等耗电量低产品方向的应用较少。
[0004]在现有技术中,薄膜光伏电池的前电极通常是由透明的金属氧化物制成,它金属膜层相比电阻偏大,为了防止过大的电阻影响转换效率,传统的薄膜光伏电池会用金属膜层制备总栅电极并将前电极引到总栅电极上,如图1和图2,通过总栅电极将电流引出到正负电极上,虽然起到了降低电阻的作用,但是总栅电极和正负电极无法产生电能,还占用了薄膜光伏电池的一部分面积。
[0005]在中国专利申请CN2019104715896中将薄膜光伏层与后金属电极包裹在绝缘层中,利用第二金属层对前透明电极进行相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其膜层结构依次贴附设置为:透明基板;透明电极;薄膜光伏层;第一金属电极层;绝缘层;第二金属电极层;保护层;所述薄膜光伏电池包括发电区域、正电极及负电极,所述正电极、负电极分别设置在所述发电区域的两端;且:所述发电区域包括第一过孔结构图案,通过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图案将发电区域中的透明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电极层搭接,且将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与穿过的第一金属电极层、薄膜光伏层绝缘;所述正电极中的透明电极、薄膜光伏层、第一金属电极层、绝缘层、第二金属电极层与发电区域中的各膜层对应连接,所述负电极中的透明电极、薄膜光伏层、第一金属电极层与发电区域中的各膜层对应连接;所述负电极包括第一开口结构及开设在绝缘层上的第二过孔结构图案,通过所述第一开口结构将负电极与发电区域中的第二金属电极层分割,通过所述第二过孔结构图案将负电极中的第一金属电极层与第二金属电极层搭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区域包括多个第一过孔结构图案;所述多个第一过孔结构图案排布在所述发电区域,用于将发电区域中的多个点的所述透明电极与所述第二金属电极层搭接导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结构图案包括:先在第一金属电极层、薄膜电极层上开设中心重合的第一孔图案及然后再在绝缘层上开设略小于所述第一孔图案但中心重合且覆盖周围第一金属电极层、薄膜电极层的第二孔图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光伏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光伏电池为弧形形状。5.一种薄膜光伏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光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亮谢雄才李源黄广
申请(专利权)人: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