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70651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训练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包括:底座、训练箱体、手臂训练腔、第一驱动轴、手臂训练组件、第二驱动轴、腿部训练组件、第一传动杆、转盘、多个吸引柱;同步训练吸引组件,设置在底座内部与训练箱体内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传动杆连接,用于在手臂与腿部的训练的同时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驱动轴、第二驱动轴、第一传动杆、转盘、多个吸引柱与同步训练吸引组件的配合设置,使孤独症儿童在手臂与腿部训练的同时带动多个吸引柱转动,使孤独症儿童被转动中的多个吸引柱侧面的图画吸引,增加孤独症儿童训练的时间,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康复训练设备
,涉及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孤独症儿童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孤独症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
[0003]一般2

7岁是最佳的治疗康复时间,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阻止孤独症症状的形成,孤独症的病因不明,药物疗效不明显,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现阶段,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包括体能上的康复训练,以保证孤独症儿童的体能健康。
[0004]然而,现有的针对孤独症儿童的体能训练装置与常规的体能训练装置基本相同,不能长时间吸引孤独症儿童使其进行训练,导致训练时间不长就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内部为中空结构;训练箱体(2),设置在底座(1)上部,上部靠近前端的位置向上凸起使训练箱体(2)内部形成手臂训练腔(201);第一驱动轴(4),横向水平设置在手臂训练腔(201)内部,两端分别穿过手臂训练腔(201)内壁后位于训练箱体(2)外部,两端分别连接有手臂训练组件;第二驱动轴(5),横向设置在训练箱体(2)的内部,位于第一驱动轴(4)下部的位置,两端分别穿过训练箱体(2)内壁后位于训练箱体(2)外部,两端分别连接有腿部训练组件;第一传动杆(9),竖直设置在底座(1)上部,位置靠近训练箱体(2)的前端,下端穿过底座(1)上部后位于底座(1)内部且与底座(1)的底部转动连接;转盘(20),水平设置在第一传动杆(9)的上端;多个吸引柱(21),竖直设置在转盘(20)下部,围绕第一传动杆(9)均匀设置,侧面用于粘贴图画以吸引孤独症儿童,上端分别与转盘(20)连接;同步训练吸引组件,设置在底座(1)内部与训练箱体(2)内部,分别与第一驱动轴(4)、第二驱动轴(5)、第一传动杆(9)连接,用于在手臂与腿部的训练的同时带动第一传动杆(9)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训练组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杆(6),两个所述第一连杆(6)竖直设置在第一驱动轴(4)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杆(6)的上端与第一驱动轴(4)的端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一连杆(6)的下端与第一驱动轴(4)的端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杆(6)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把手(8)的一端,所述把手(8)水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训练组件包括两个第二连杆(7),两个所述第二连杆(7)竖直设置在第二驱动轴(5)的两端,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杆(7)的上端与第二驱动轴(5)的端部连接,另一个所述第二连杆(7)的下端与第二驱动轴(5)的端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连杆(7)的另一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脚踏板(24)的一侧,所述脚踏板(24)水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板(24)设置有固定带(25),所述固定带(25)的两端分别与脚踏板(24)靠近第二连杆(7)的一侧与相对的另一侧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体能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训练吸引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林黎霞芳李丽惠韩昱成洪佳彧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