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62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助听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包括定制外壳和覆盖于定制外壳外侧开口的面板装置以及语音处理软件,所述定制外壳内部形成声学内腔,所述面板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分别安装于面板上的声音采集孔、麦克风、电路板、蓝牙模块、授话器、电源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声学内腔中的用来向耳道中传输声音信号的导声模块;所述导声模块包括一组以上依次叠加的导声单元,每组导声单元包括耳模支撑板和安装于耳模支撑板上的导声管,与单纯的助听器相比,使用当前语音处理后,首先可以将外界噪声完全屏蔽和过滤掉,因为助听器的算法处理完全由软件承担,所以助听器的硬件芯片可以取消,这将会大大降低助听器的成本和售价。的成本和售价。的成本和售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助听
,具体为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助听器是典型地佩戴在耳内或耳后的电声装置,并且被设计以为佩戴者放大声音,通常具有使语音更易理解的目的,并且矫正由测听技术所测量的受损听力。目前助听器从声学芯片角度,大致分为模拟机和智能机,区别在于是否可以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响度进行差异化增益。目前市面上一些助听器制造商已经创建了一种商业模式,通过向分销商提供在编程助听器时启用和/或禁用特征的可能性使分销商能够配置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随着移动技术发展,目前在技术上已经具备在助听器可以扩大外界声音的同时,可以接受和发送移动设备的声音信息:通话、音乐、系统声音等。
[0003]目前传统助听器噪声处理能力不太理想,通常助听器在收集外界的声音时,将人声和背景噪声一同收集,这就导致听损患者在听到助听后的声音也会听到较大声音的噪音。另外,传统助听器为了实现运行助听和降噪算法,需要在助听器硬件配备成本高昂的芯片,这也是助听器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致听损患者在听到助听后的声音也会听到较大声音的噪音。另外,传统助听器为了实现运行助听和降噪算法,需要在助听器硬件配备成本高昂的芯片,这也是助听器价格居高不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包括定制外壳和覆盖于定制外壳外侧开口的面板装置以及语音处理软件,定制外壳内部形成声学内腔,面板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分别安装于面板上的声音采集孔、麦克风、电路板、蓝牙模块、授话器、电源装置;
[0006]还包括有安装于声学内腔中的用来向耳道中传输声音信号的导声模块;导声模块包括一组以上依次叠加的导声单元,每组导声单元包括耳模支撑板和安装于耳模支撑板上的导声管,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在其对应的耳模支承板上盘旋成弯曲迂回形状,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和声音出口分别设置于该耳模支承板的前后侧面,前一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与后一相邻导声单元的声音入口相互对接,靠近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与授话器连接,远离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延伸至定制外壳的耳道出口。
[0007]优选的,该装置中的麦克风、电路板、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蓝牙模块、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源装置分别安装于面板内侧,声音采集孔设置于面板外侧。
[0008]优选的,面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面板外侧并向内穿透面板与电路板连接的充电金
属触点和多功能按钮。
[0009]优选的,语音处理软件需要安装在具备操作系统的移动端设备上,例如手机(安卓,iOS)、电脑,具备麦克风收音功能的助听器,通过机身的麦克风将外界是声音进行收集,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
[0010]优选的,具备蓝牙功能的助听器,通过蓝牙协议,将麦克风转化所得的电信号传输给移动端。
[0011]优选的,具备蓝牙功能以及具备操作系统的移动端设备能够运行软件;移动端蓝牙设备可以接受蓝牙助听器的电信号;移动端上安装有语音处理软件。
[0012]优选的,具备语音识别算法的移动端软件,将移动设备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语音识别算法处理,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软件再将文字信息通过语音合成转化成言语信息;言语信息通过移动端的蓝牙协议将电信号发送到蓝牙助听器。
[0013]优选的,具备喇叭的助听器,在收到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通过喇叭将电信号转化为声波信号。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自然声信号经麦克风拾取后,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蓝牙模组和协议将电信号传输至移动端软件,移动端软件,将移动设备接收到的电信号,通过语音识别算法处理,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软件再将文字信息通过语音合成转化成言语信息。言语信息通过移动端的蓝牙协议将电信号发送到蓝牙助听器;助听器在收到电信号之后,由受话器将电信号还原为声信号传至人耳;从而达到接受语言信息的作用。而本助听器可以识别人类语言信息,而过滤掉自然界噪音,有针对性获取声音信息。
[0015]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专利所提供的助听器和语音处理软件具有如下优点:与单纯的助听器相比,使用当前语音处理后,首先可以将外界噪声完全屏蔽和过滤掉。另外,因为助听器的算法处理完全由软件承担,所以助听器的硬件芯片可以取消,这将会大大降低助听器的成本和售价。
[0016]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技术方案:包括定制外壳和覆盖于定制外壳外侧开口的面板装置以及语音处理软件,定制外壳内部形成声
学内腔,面板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分别安装于面板上的声音采集孔、麦克风、电路板、蓝牙模块、授话器、电源装置,语音处理软件,与单纯的助听器相比,使用当前语音处理后,首先可以将外界噪声完全屏蔽和过滤掉。另外,因为助听器的算法处理完全由软件承担,所以助听器的硬件芯片可以取消,这将会大大降低助听器的成本和售价;
[0021]还包括有安装于声学内腔中的用来向耳道中传输声音信号的导声模块;导声模块包括一组以上依次叠加的导声单元,每组导声单元包括耳模支撑板和安装于耳模支撑板上的导声管,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在其对应的耳模支承板上盘旋成弯曲迂回形状,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和声音出口分别设置于该耳模支承板的前后侧面,前一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与后一相邻导声单元的声音入口相互对接,靠近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与授话器连接,远离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延伸至定制外壳的耳道出口。
[0022]该装置中的麦克风、电路板、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蓝牙模块、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源装置分别安装于面板内侧,声音采集孔设置于面板外侧,面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面板外侧并向内穿透面板与电路板连接的充电金属触点和多功能按钮,语音处理软件需要安装在具备操作系统的移动端设备上,例如手机(安卓,iOS)、电脑,具备麦克风收音功能的助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制外壳和覆盖于定制外壳外侧开口的面板装置以及语音处理软件,所述定制外壳内部形成声学内腔,所述面板装置包括面板以及分别安装于面板上的声音采集孔、麦克风、电路板、蓝牙模块、授话器、电源装置;还包括有安装于声学内腔中的用来向耳道中传输声音信号的导声模块;所述导声模块包括一组以上依次叠加的导声单元,每组导声单元包括耳模支撑板和安装于耳模支撑板上的导声管,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在其对应的耳模支承板上盘旋成弯曲迂回形状,每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和声音出口分别设置于该耳模支承板的前后侧面,前一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与后一相邻导声单元的声音入口相互对接,靠近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入口与授话器连接,远离面板一侧的导声单元的导声管的声音出口延伸至定制外壳的耳道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的麦克风、电路板、数字信号处理芯片、蓝牙模块、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与电源装置分别安装于面板内侧,声音采集孔设置于面板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听障患者增强同声传译助听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装置还包括安装于面板外侧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焓沈涵杨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复聪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