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0572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工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相关领域,包括上边板和下边板,所述上边板和所述下边板均为一体成型,且所述上边板与所述下边板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上边板与所述下边板之间安装设有冷侧板片和热侧板片,所述冷侧板片与所述热侧板片之间交叉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各板片形成的腔体弧度各不相同,且按照从入口到远端的腔体弧度减小,扩散焊后,在腔体内形成面向通道入口的导流斜面,产品运行过程中,板束各板片之间流体流量的分配更均匀,各通道内流速更接近,换热更充分、更均匀,提高换热效率,减少流体在板束内各板片之间流量分配不均的现象,降低压损,提高产品抗热冲击能力。提高产品抗热冲击能力。提高产品抗热冲击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相关领域,具体为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常见一体式板式换热器是板束一体式的结构,没有独立的封头,将侧板、热侧板片、冷侧板片以不同方式叠置起来,扩散焊成一整体便组成板束,板束是板式换热器的核心,配以必要接管、支撑等就组成了板式换热器。
[0003]常见一体式板式换热器的接管焊接在侧板上,内部为柱状结构,柱状结构的截面完全一致,流体进入集合器腔体后,靠近入口处流体动压较大,静压较低,流体继续向前流动,当遇到远端的侧板时,流体流动受阻,部分动压转化为静压,集合器腔体内的静压靠近接管入口处的较低,远端侧板附近的静压较高,造成靠近入口附近的通道流速低,靠近远端侧板附近的通道流速高,并且流速从入口到远端呈连续递增的趋势,流速的这种递增趋势,造成板束各层之间流量分配不均匀,流量从入口到远端呈连续递增的趋势,造成板束各层换热不均匀。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流体在板束内各层流量分配不均的现象,设置以下结构,各板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包括上边板(1)和下边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板(1)和所述下边板(4)均为一体成型,且所述上边板(1)与所述下边板(4)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所述上边板(1)与所述下边板(4)之间安装设有热侧板片(2)和冷侧板片(3),所述热侧板片(2)与所述冷侧板片(3)之间交叉放置,且为多组,所述热侧板片(2)左右两侧设有第一冷腔(21),所述热侧板片(2)前后两侧设有第一热腔(22),所述冷侧板片(3)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冷腔(31),所述冷侧板片(3)前后两侧设有第二热腔(32),上端的所述第一冷腔(21)和所述第二冷腔(31)左右两侧的弧度依次大于其下端的所述第一冷腔(21)和所述第二冷腔(31),上端的所述第一热腔(22)和所述第二热腔(32)前后两侧的弧度依次大于其下端的所述第一热腔(22)和所述第二热腔(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腔(21)贯穿所述热侧板片(2)上下两端,后侧的所述第一热腔(22)位于所述热侧板片(2)的左端,前侧的所述第一热腔(22)位于所述热侧板片(2)的右端,所述第一热腔(22)贯穿所述热侧板片(2)上下两端,且所述第一热腔(2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冷腔(21)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板片(2)上设有热侧通道(23),所述热侧通道(23)弯折排布在所述热侧板片(2)上,所述热侧通道(23)由多条凹槽组成,且所述凹槽的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第一热腔(22)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侧板片(2)上固定设有四个相同的第一安装槽(24),所述热侧板片(2)下端固定设有四个相同的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内置分配结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腔(31)贯穿所述冷侧板片(3)上下两端,后侧的所述第二热腔(32)位于所述冷侧板片(3)的左端,前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沛陈珺珺朱旺周慎学吴健聪李斐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航天氢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