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7053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1 0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发动机,属于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真正有效利用低温液氢进行燃料电池温度控制的问题。该装置包括包括电堆、加热装置、第一节温器、换热器、第二节温器、散热器和液氢存储装置。电堆的冷却液出口经加热装置接第一节温器的输入端一,并经换热器的换热支路一接第二节温器的输入端一,并经散热器接第二节温器的输入端二,其氢气入口经换热器的换热支路二接液氢存储装置。第二节温器的输出端接第一节温器的输入端二。第一节温器的输出端接电堆的冷却液入口。在现有大小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一级氢气热交换,保证燃料电池在低温情况下快速启动,以及燃料电池的性能、温控效果。温控效果。温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及燃料电池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环境保护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课题,由于具有零排放、无污染、高效的特点,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常温常压下的氢气能量密度比较小,为保证汽车发动机的功率密度,可使用冷氢气或低温液氢作为车载储氢方式。但是低温液氢在进入电堆之前需要进行减压气化升温,吸收大量的热量,直接进入电堆会对燃料电池运行性能产生影响。
[0003]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冷氢气与小循环进行热交换,提高能量利用率。冷氢气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散热器的空气温度,再进行风扇散热。但当冷氢气的温度过低时会对燃料电池性能产生影响,且在开启

关闭切换时导致冷却液温度产生快速变化,影响燃料电池运行性能,也会使得风扇的转速产生波动。而且,燃料电池小循环的集成度较高,一般都是与发动机直接集成在一起,不具备实施热交换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实施例旨在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堆(1)、加热装置(2)、第一节温器(3)、换热器(4)、 第二节温器(5)、散热器(6)和液氢存储装置(7);其中,电堆(1)的冷却液出口经加热装置(2)接第一节温器(3)的输入端一,并经换热器(4)的换热支路一接第二节温器(5)的输入端一,并经散热器(6)接第二节温器(5)的输入端二,其氢气入口经换热器(4)的换热支路二接液氢存储装置(7);第二节温器(5)的输出端接第一节温器(3)的输入端二;第一节温器(3)的输出端接电堆(1)的冷却液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8),布设于第一节温器(3)的输出端

电堆(1)的冷却液入口之间的管道内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在燃料电池启动时先启动加热装置(2)并关闭第一节温器(3)、第二节温器(5)、散热器(6)和液氢存储装置(7)直到第一温度传感器(8)数据达到设定温度时开启液氢存储装置(7)以启动燃料电池并在燃料电池启动过程中实时调节第一节温器(3)的开度以使第一温度传感器(8)数据保持稳定的燃料电池启动控制器;其中,燃料电池启动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8)连接,其输出端分别与液氢存储装置(7)、加热装置(2)、第一节温器(3)、第二节温器(5)、散热器(6)的控制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燃料电池冷能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9),布设于第二节温器(5)的输出端

第一节温器(3)的输入端二之间的管道内壁上;第三温度传感器(10),布设于散热器(6)的输出端

第二节温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竹李飞强张国强方川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